【方誌於都】於都仙下彭紹鬆老爺的故事三則

彭紹松,字兆薰,又名永和,于都仙下吉村(原東田村)灣內組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年5月生,江西章江法政專科學校本科畢業。曾任江西省德興縣政府秘書,德興縣法庭司法官,安遠縣、永豐縣、會昌縣承審員,泰和縣、吉水縣、崇義縣審判官,贛南道尹,於北區參議會議長。1965年去世。

彭紹松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熱心公益,實幹為民;品行端正,堪稱楷模。在吉村人民心中威望極高,人稱“紹松老爺”,說起紹松老爺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方誌于都】于都仙下彭紹松老爺的故事三則


〈一〉紹松老爺釋放壯丁

民國時期,紹松老爺在擔任吉水、泰和、崇義三縣審判官期間,有一次,在泰和縣集中庭審壯丁逃避服役人員,在場有來自於都、興國、泰和等地壯丁幾十人,紹松老爺瞭解情況後,吩咐老家屬於都籍壯丁另站一排隊列,格外照顧,法外施恩,當庭釋放于都籍壯丁,其中有幾個興國人趁機混在於都人隊伍中被一起釋放。

紹松老爺釋放于都籍壯丁的消息不徑而走後,當地百姓盛讚紹松老爺蠻有家鄉觀念,為民作主,公平正義。興國籍壯丁知悉此事後,每逢紹松老爺開庭審理壯丁逃避服役人員,都會慌稱自己是于都老鄉,跟著于都籍壯丁隊列一起釋放。所以現在興國人說起于都人特別有感情,親切稱為“于都老鄉”,格外盛情款待。


【方誌于都】于都仙下彭紹松老爺的故事三則


〈二〉紹松老爺修祠修譜

彭紹松一生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熱心公益,擔當實幹;吉村大屋彭氏宗祠、灣內服聖宗祠都是“紹松老爺”牽頭重新修建,帶頭捐款,費盡心思,精心設計。這是江西省保存較為完好的彭氏古宗祠之一,已經列入于都縣文物保護單位,為吉村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彭氏修譜,紹松老爺,牽頭組織,擔任修譜總理,親歷親為,事無鉅細;殫精竭慮,赤誠奉獻;待彭氏族譜圓譜時,還自掏腰包請宗親們吃飯。紹松老爺還婉言拒絕在彭氏族譜書上題詞。勞苦功高,不願留言,德高望重、內外兼修。為吉村彭屋人留下寶貴文化遺產。


【方誌于都】于都仙下彭紹松老爺的故事三則



〈三〉紹松老爺入獄服刑

新中國成立後,紹松老爺作為民國時期政府官員遭受到牽連清算,由於他在吉村人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在抓捕歸案時受到當地百姓和幹部的包庇縱容和通風報信,幾次三番抓捕失敗。幾年以後,在仙下龍溪山中被捕。得知紹松老爺被捕入獄消息後,吉村百姓悲痛不已,紛紛通過各種途經表達對紹松老爺的敬仰之情。

後來,彭紹松被押送至鄱陽湖監獄進行勞動改造,因體弱多病、從未乾過農活,連挑畚箕都不會。監獄官得知他做官清廉、為民服務的消息後,給予特別關照,從挑空畚箕開始,從輕發落。1965年,紹松老爺病死於鄱陽湖監獄。

紹松老爺在吉村公益為民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他為官清廉、回報家鄉,為民辦事、赤誠奉獻的精神永存在吉村人民心中!


【方誌于都】于都仙下彭紹松老爺的故事三則


溫馨提示:

1、上述紹松老爺故事來自吉村眾多彭氏後裔的口述。部分來源於彭氏族譜,屬真人真事、有文字考證。也有部分岀於傳聞,未經證實。

2、近期多位村民反映《吉村村志》中沒有載入紹松老爺故事,表示有點遺憾!足以說明紹松老爺熱心為民精神永遠活在吉村各姓氏人們心中。建議舉行“紹松老爺專題座談會”。緬懷紹松老爺生平公益為民事蹟,傳承發揚好人好事,完善相關歷史資料,豐富吉村文化內涵。


【方誌于都】于都仙下彭紹松老爺的故事三則


(文/吉溪遠眼;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