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小藍杯喝虧了22個億,逼得它要去美國上市了

4月23日凌晨,瑞幸咖啡突然宣佈一個重磅消息:在美國提交IPO招股書,計劃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K”,計劃募資最多1億美元。

這個消息似乎讓人有些始料不及。要知道,就在幾天前的4月18日,瑞幸才剛宣佈B+輪融資,其中1.25億美元由星巴克股東貝萊德集團下的私募基金領投,投後估值29億美元。更早前也有傳言稱,瑞幸曾謀求港股上市。

運營18個月,門店2370家

2017年10月,瑞幸在北京望京SOHO開出第一家門店,短短18個月,瑞幸的門店數量就快速擴張至2370家。從其招股書公佈的數據也可以看出,瑞幸的主要店型為快取店,已共開出2163家。在更多人看來,瑞幸能夠得以快速擴張的原因之一,也在於這種“即拿即走”的店型更加靈活。

從創立之初,瑞幸就希望能通過數字技術與“無限場景”的理念,打破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傳統堂食咖啡以大門店為主的商業模式乃至成本結構,而瑞幸似乎也始終希望能在中國市場“取代”星巴克的地位。


你把小藍杯喝虧了22個億,逼得它要去美國上市了

按照其CEO錢治亞的官宣,2019年,瑞幸的門店數將超過4500家,在門店數和杯量上都成為中國第一的咖啡品牌。

而本次招股書也披露了瑞幸目前的股權結構:董事長陸正耀和CEO錢治亞分別持有30.53%和19.68%的股份,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和6.75%的股份。錢治亞曾為神州優車的COO,瑞幸咖啡一度被認為是以網約車的模式來擴張。

從其披露的信息來看,瑞幸目前的核心業務包括新鮮飲品(鮮煮咖啡、鮮榨果汁等),食品(輕食、Boss午餐、幸運小食)和其他(Others)。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其中大部分營收佔比為新鮮飲品貢獻。

累計虧損22個億

很多人想不通瑞幸試運營才一年零幾個月就赴美上市的邏輯,更想不通在虧損如此厲害的情況下,為什麼就敢急匆匆的上市呢。

據招股書披露:瑞幸咖啡在2018年營業收入約為8.41億元,淨虧損為16.19億元;2019年Q1,瑞幸營收為4.79億元,淨虧損5.52億元;再加上2017年的5620萬,截至2019年3月31日,18個月裡,瑞幸已經虧損了22億人民幣。


你把小藍杯喝虧了22個億,逼得它要去美國上市了

鉅額虧損的背後,首要原因是瑞幸在不到兩年時間內的線下瘋狂擴張。根據文書,瑞幸在2018年3月底只有290家線下門店,到了2019年3月底已經暴增至2370家門店,一年內實現了超過700%的增長率。

這些門店由2163家快取店(自提+外送,無堂食)、109家悠享店(自提+外送+堂食)和98家外賣廚房(外送,無自提和堂食)組成。

瑞幸門店的成本主要來自(排名從先到後):門店租金和其他運營成本、物料成本、一般行政費用,以及營銷費用。

2018年第四季度是瑞幸的瘋狂擴張階段,門店數量從1189家暴增至2073家,實現了74.3%的增長。同期,瑞幸的營運支出高達11億元人民幣,淨虧損高達6.69億元人民幣。

而對於上市,有網友評論,“上市成功,股民遭殃,上市不成功,資本遭殃”。

瑞幸著急上市的原因

缺錢無疑是瑞幸著急上市的重要原因。對揹負債務的瑞幸咖啡而言,上市可以極大程度地緩解債務壓力。

但凡有野心的企業,都會思考先把企業規模做大、用戶規模做大、把估值做高,然後再上市。所以美團小米們一再推遲上市時間,只有在頂不住的時候才考慮上市。

據界面報道,2018年美團上市前,賬上能用的還剩34億美金,最多燒一年。而小米1000億美元估值,腰斬成539億美元,也是流血上市。

瑞幸2019年目標是新建門店超2500家,總門店數超4500家。按這樣的節奏,一年之後上市,瑞幸的估值會高得多。但瑞幸可能沒有這麼多錢,很難扛過一年。


你把小藍杯喝虧了22個億,逼得它要去美國上市了

就在月初,瑞幸抵押了咖啡機、奶箱、粉倉獲得中關村租賃4500萬元融資。

瑞幸回應稱“資產價值最大化”,說白了就是把實物換成錢來補貼給其他項支出,但如果有錢,誰又會拆東牆、補西牆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市會帶給瑞幸機會。瑞幸的上市,或對國內咖啡行業整體都會有比較大的提振。

但對於瑞幸而言,若能在美股成功上市,或也只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在招股書中,瑞幸也列舉了公司將要面臨的主要挑戰,“能否一直維持高增長率”、“能否被資本市場認可,並獲取足以維持擴張的資金能力”成為關鍵。

——————————————————————

內容綜合自:中國企業家雜誌、騰訊科技、硅星人、金融八卦女頻道,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