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力量!


不抱怨的力量!


1

是什麼在決定著我們的命運?

有一個人在春天走進一個美麗的公園,出來以後生氣地說:“這地方又髒又臭,我下次再也不來了!”

而另一個人也同時走進這個公園,出來後卻感嘆道:“簡直太美好了!到處都是鮮花,到處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為什麼同一個公園會讓這兩個人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呢?

原來,第一個人進去以後發現公園裡有很多狗屎,於是他為了證明這個公園很髒,到處尋找花叢下的狗屎,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狗屎上,結果只看到公園的骯髒。

而另一個人卻漫步公園,眼睛總是在看那些美好的植物和風景,雖然他也看到了狗屎,但他總是繞開,因為他知道狗屎也會讓鮮花更美麗芳香,他將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欣賞春天的生機盎然當中,盡情去感受自然與生命的美好。

這個公園,就象徵著我們的世界。

這兩個人,就代表了抱怨和感恩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也代表了失敗與成功兩種不同的命運。

不同思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從而導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完全不同的命運。

有一位智者曾說:看到即得到。

看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其實不是知識與智商決定命運,而是思維模式決定命運。

最簡單轉變自己思維模式的辦法

改變自己生命的方法

就是“不抱怨”



不抱怨的力量!


2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

美國有一位作家在打車時,無意間乘坐了一輛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車。司機穿著整潔,車裡也很乾淨。

他剛坐穩,司機就遞給他一張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寫著:“在友好的氛圍中,將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錢地送達目的地。”

看到這句話,作家眼前一亮,心想,這個司機真是與眾不同。這時司機開口了:“請問,你要喝點什麼嗎?”

作家更詫異了,問到:“你的車上難道還提供飲料嗎?”司機微笑著說:“是啊,我提供咖啡和各種飲料,而且還有不同的報紙。”

作家興致來了,問到:“那我能要杯熱咖啡嗎?”司機從身邊的保溫杯裡倒了一杯熱咖啡給他,然後又遞給了作家一張卡片。卡片上是各種報紙的名稱和各個電臺的節目單。

作家頓時覺得,這輛車太特別了,於是他沒有看報紙也沒聽音樂,而是和司機聊了起來。途中,這位司機還善意地提醒作家離目的地還有條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覺得溫馨極了。


不抱怨的力量!


於是他好奇地問司機,為什麼你的車費和其他人收取的都一樣,我坐別的出租車,司機都是抱怨堵車,抱怨收入,而你為何這麼喜悅,而且還提供這麼周全的服務呢?

司機回答到:“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像其他人一樣,喜歡抱怨,糟糕的天氣、微薄的收入、堵車嚴重得一塌糊塗的路況,每天都過得很糟糕。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廣播裡聽到《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的觀點,說到:“如果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能讓任何人走向成功。”

我突然明白:我目前糟糕的情況其實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我決定停止抱怨,開始改變自己。

第一年:我只是微笑地對待所有的乘客,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我發自內心地去關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樂,並對他們進行安慰,這讓我收入更加翻了一翻。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我讓我的出租車變成了全美國都少有的五星級出租車。除了我的收入,上漲的還有我的人氣,現在要坐我的車,都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而您,其實是我順路搭載的一個乘客。”

抱怨不如改變

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著名的理論: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也就是說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這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

在現實生活中,常聽人抱怨:我怎麼就這麼不走運呢,每天總有一些倒黴的事纏著我,怎樣就不讓我消停一下有個好心情呢,誰能幫幫我?


不抱怨的力量!


3

事實上,

能幫助自己的不是他人,

而是我們自己。


對待身邊的人,多用用“三不、三多”的原則:


“三不”——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三多”——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


如果家人或同事的確有毛病,應該怎麼辦呢?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的建議別人聽了就會生氣。

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讚美,建議,再讚美!慢慢地你就會成為一個到處都受歡迎的人。


不抱怨的力量!


優秀的人,

都是不抱怨的人。


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

從自己內心中掃除殆盡,


讓自己的內心充滿了

陽光與希望。


把這神奇的三個字送給朋友們,和他們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