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張老照片

回憶一張老照片

妻子,每當看到這張老照片,都勾起往事的回憶,都無限思念自己的父母------

坐在左側的是她的父親——齊建庭,河北平山中古月人。1938年入黨,1939年參加八路軍,歷任盂平縣(盂縣與平山交界處)武委會主任、察哈爾軍區察北軍分區組織科長、寧晉縣、豐潤縣、豐南縣武裝部政委,離休後享受副師級待遇。

回憶一張老照片

1976年7月28日,唐山豐南大地震負傷,轉到安徽當塗部隊醫院治療。1977年初,妻子身懷六甲與大妹一起將父親接了回來,又在石家莊溫塘療養院療養,後在石家莊組成家庭,住在石家莊警備區留營幹休所。

回憶一張老照片

1987年1月在石家莊白求恩醫院內五科去世,骨灰先是安放在石家莊雙鳳山陵園,後移葬回平山中古月老家墳地。

坐在右側的是她的母親——張錦書,河北平山貢庫人。1951年參軍,任察哈爾軍區察北軍分區衛生所看護員,1955年轉業。

回憶一張老照片

1976年7月28日,唐山豐南大地震不幸遇難。母親一生坎坷,遇難後也沒得消停,先是就近埋葬在胥各莊中學操場東側,接著,為了防止瘟疫,又扒出來裝進大塑料袋裡,移葬在豐南縣城西面煤河東岸。

回憶一張老照片

1986年9月,父親病重期間,提出來,"能否把你媽的骨殖遷移回老家,等百年以後,我們老倆做個伴兒"。這樣,母親的骨殖又被扒了出來,但當地有嚴格的要求,為了防止瘟疫,必須去火化場火化,母親遇難十年後,又遭受了一次火化,這才魂歸故里,與父親一起安葬回老家墳地。

回憶一張老照片

站在前面的是她的大姐,當年,母親騎著毛驢,抱著她從平山老家出發,一路吃盡苦頭,沿著山邊阜平、淶源、蔚縣去了張家口,找到父親參加了革命。大姐七十多歲了,現居住在北京。

回憶一張老照片

站在後面中間的是她的三舅——張辛亥,河北平山貢庫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留在北京工作,現早已離休。三舅懷裡抱著的孩子就是我後來的妻子。看那照片下面的記載:51、5、2、1,時間很明確,肯定是1951年5月份照的,但那2、1,既不像是21日,又不像是2日或1日,弄不太清楚為啥這樣寫?

回憶一張老照片

那時,妻子還不滿十個月,轉眼已將近七十歲了。這七十來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伴隨著共和國成長。十幾歲——1969年4月,就來到了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一團"屯墾戍邊,寓兵於民",在黃河河套中了幾年地。唐山豐南大地震又躲過了一劫,慶幸活了過來,每當回憶往事,總是潸然淚下。

回憶一張老照片

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大閱兵過後,我們去北京看望三舅,祝賀三舅榮獲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章,同時問起那張老照片。

回憶一張老照片

三舅回憶說:1951年過"五一"勞動節放假,他就把在北京特意給我們家買的一臺縫紉機送往張家口。這張照片就是在張家口照的,那麼時間可以確定,即是5月2日1時,午飯後照的。那時,父親任察哈爾軍區察北軍分區組織科長,母親任察哈爾軍區察北軍分區衛生所看護員。

回憶一張老照片

這張老照片看似很普通,但也記載著歷史,察哈爾省早已取消,分別劃歸為山西、河北。妻子的出生地就在張北。歲月不饒人哪!當年,襁褓中的孩子,已成為姥姥,將近七十年過去,回憶以往,珍惜現在,展望未來!今日生活多麼美好!

九口2019-4-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