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金剛經》參習(149)

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金剛經》參習(14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江味農居士講義參習•淨空法師主講

經:【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經:【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講義:【若能離一切諸相,便證法身。故曰則名諸佛。】

像前面所說的,到慧徹三空的時候,就是剛才講的,「有」放下了,「空」放下了,「放下」也放下了,這就是法身大士。這個境界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看你功夫的淺深,最淺的破一品無明,如果功夫深的,可以破好幾品無明。這就是說「諸佛」。這個諸佛,底下說:

講義:【諸佛有二說】

有兩個意思,兩種說法。

講義:【一為十方三世諸佛】

這是一個意思,普通大家只知道這個意思。《金剛經》上說的諸佛不是這個意思,是下面這個意思:

講義:【一為初住以上,極果以前,名分證覺。】

天台大師所講的六即佛,分證即佛,就是諸佛。從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證得分證佛位,分證佛位是真佛不是假佛,這是真的。要離相才能證,才能成佛。把這一切相抓得緊緊的,不肯放手,那不能成佛,放下就成了,放不下不能成佛,這個諸位要知道。放不下的人搞六道輪迴,放下的人出了三界。阿羅漢,三界「有」他放下了,他執著空,空不肯放下,所以墮到偏真涅槃,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菩薩聰明,「空」也放下了,「空空」也放下了,所以他入了佛位,分證佛位。共四十二位,連最後的圓滿究竟佛果,合起來是四十二個位次,這四十二個都叫諸佛。所以這個地方的諸佛,是指這個四十二位。

講義:【此人能離一切諸相,是已證得法身。亦即是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這是真的,這是真正的好事。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不曉得說多少遍,勸我們都是勸不醒。聽了,笑笑也點頭,不錯!出了講堂門照樣執著,一樣也放不下。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凡夫無量劫來的習氣多深多重。成佛本來不難,放下就成了,偏偏放不下,難就難在放不下。

得離相、舍,是真修行、真功夫。特別要舍念,把貪瞋痴的念頭舍掉,把人我是非的念頭舍掉,把得失的念頭舍掉,你的煩惱就去掉一大半。煩惱去掉了,心就清淨,智慧就生。「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智慧,般若智慧,這是我們講的根本智。得根本智之後,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通達、就明瞭,後得智自然就現前,一接觸就明瞭。為什麼不真幹?佛菩薩沒有欺騙我們,句句話都是真實話,對我們關懷愛護至極,可惜我們這些人都是逆子,不聽話,沒有法子;雖不聽話,他還是愛護,他還沒有放棄我們。

講義:【所謂實相、諸佛,皆是假名,即皆不可執。】

所以對於這些名相,名相也是緣生之法,是佛為了教導我們方便而假設的,它有用處,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

講義:【故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有絲毫的執著,對佛法的執著,心都不清淨,非常非常可惜!剛才講了,縱然在佛門裡面做事,都是造輪迴業。這是我們特別要謹慎、要覺悟的,否則的話,聽這個般若那真叫白聽。

經:【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這一段是世尊對須菩提尊者的印可,就是同意尊者所說的。一開端說了兩個「如是」,正如你所說的。後面這一句又特別的強調,不僅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人是第一希有,就是聽到這部經,能夠做到不驚、不怖、不畏,這比受持標準要降低很多了。前面所說的我們未必能做到,而此地世尊所說的標準,可能我們每一位在座統統都具足,這是佛讚歎我們甚為希有。我們看下面小注裡面所說的:

講義:【《天親論》曰】

天親菩薩有《金剛經論》,就是《金剛經》的註解,註解裡面這樣說的。

講義:【驚,謂懼此經典非正道行故。】

有些人聽了這個經,感覺得驚慌,為什麼?這個經上教給我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是世間法要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有些人他得到佛法,如獲至寶,所以佛法叫三寶,這得了寶,這是無量的歡喜,要依教奉行,這統統都放下了、都不要了,這還得了嗎?這《金剛經》是不是佛說的?是不是魔講的?有這個疑惑,他就驚訝。說怖,怖是恐怖,沒有前面的疑惑,聽了佛說的要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境界相,這怎麼能做到?換句話說,這完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講義:【畏,由於驚怖,不肯修學。】

對這個法門畏懼,而不敢依教修學。我想我們諸多同修,聽了《金剛經》這三個字都沒有,我們的確是不驚、不怖、不畏,縱然是做不到,聽了也很歡喜,也相信這真是佛說的,這個不是假的。所以世尊這句話,對於我們是莫大的安慰,也是很大的啟示與鼓勵,希望我們能把境界再向上提升一層,那就好了。

講義:【《智者疏》曰】

隋朝,天台家的智者大師,也有《金剛經》的註解,他在注裡面這麼個說法:

講義:【初聞經不驚】

聽到《金剛經》不驚。

講義:【次思義不怖】

明瞭佛在這個經上說的義理,不怖了。

講義:【後修行不畏】

合《論》《疏》觀之,把天親菩薩跟智者大師所講的話,會合起來看,我們得到一個結論:

講義:【不驚就是信,深信不疑。不怖就是解。】

能夠理解,經上講的意思我們懂了、明白了。

講義:【不畏就是受持】

我們敢做,也就是說身心世界我們敢放下。為什麼敢放下?理明白了、清楚了,知道放下是正確的,放下才是對的,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小乘初果都放下了;換句話說,若不放下,決定不能證果。這是講通途法門。即使在淨宗來說,淨宗是許可我們帶業往生,但是你還是要放下,你才能走得了。你要不肯放下,你的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什麼時候放下?等我往生的時候再放下,現在阿彌陀佛還沒來接我,等他來接我,看到阿彌陀佛我再放下,真的有不少人存著這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很危險、很可怕,因為這個念頭,就是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說老實話,障礙了阿彌陀佛來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到最後阿彌陀佛沒來。為什麼沒來?因為你有堅固的執著。所以放下愈早愈好,愈早你就是愈早得大自在。你要想著少煩少惱,要想著開大智慧,要想著得大解脫,這個東西從哪裡來?放下就得到了,幾時放下了,幾時就得到。因此放下是愈快愈好,放下就是受持金剛般若,那就是須菩提尊者讚歎的第一希有。

講義:【聞者當知,法本無定,佛不欺人。】

佛說法,前面我們讀過,佛無有定法可說,不但無有定法,實在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菩薩絕對不會欺騙世人,欺騙世人是煩惱起現行。連小乘須陀洹,八十八品見惑都斷盡了,不會欺騙人,何況是如來。所以,對佛所說的話能夠深信不疑,這個人就有福報,這個人就有福了。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句句都是真實話,句句都是最要緊的話,比其他一切大乘經典所講的還要重要。因為《金剛經》是所有一切大乘經的總綱領,裡面沒有委曲婉轉,句句都是直截了當,我們聽了:

講義:【何必驚怖疑畏,庶幾得有信解受持之望耳。】

這個望是希望,真正能夠不驚、不怖、不畏,我們就能夠有機會逐漸的去明瞭經義。經義怎樣明瞭?當然最方便的是聽講。《華嚴》上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聽講是幫助我們解最好的一個方法。但是真正要理解,聽講的解,聽別人說的,這個解是皮毛的,不夠深刻,透闢的理解是要有修行的功夫去印證,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講的這些境界,我們自己要親自證得,那個解才叫透徹,才沒有問題。所以這個信解行證,證什麼?證明你所信的、所解的真實不虛。如何證明?行。行就是受持,真正依教奉行,這樣解得才透徹。

要想信、解、受持,不驚不怖不畏是先決的條件。我們這道場,同修們善根都非常之厚,所以聽這個經,驚怖畏確實沒有。會不會有人聽這個經懷疑驚怖呢?有。我就見到很多,是哪些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這些大學教授看到《金剛經》,這個怎麼回事,都搖頭,恐怖!我們聽了反而不驚不怖不畏,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他深厚,確實證明了佛所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無法理解的。世間人就怕放下,你叫他放下,他嚇死了,那還得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就會恐怖。

【迴向文】:

謹以言聞功德迴向

◎遍法界。虛空界。十方剎土。微塵法界。一切眾靈。聞經覺悟。皆悉唸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三遍)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災害。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戰爭、自然災害罹難眾生亡靈等眾。

◎弟子眾等宿世現前一切有緣眾生。聞經覺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見佛聞法。惑盡慧開。真實安樂。頓脫生死。速成正覺。如佛度生。

願以此功德迴向

全球眾國主

眾國皆昌隆

消除眾災厄

世界永和平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金剛經》參習(149)

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金剛經》參習(149)

應一切非、一切離,信心方得清淨—— 《金剛經》參習(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