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拆違治亂建新村

(通訊員 苟鵬澤)

康縣處於秦巴山區甘肅南部,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群眾居住條件簡陋,殘垣斷壁隨處可見,髒亂差現象十分突出,生存環境惡劣,千百年來,勤勞淳樸的康縣人民在這片土地上櫛風沐雨、辛勤勞作,訴說著耕讀傳家的故事。一年到頭辛勤的勞作剛夠滿足溫飽,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障礙。

近年來,康縣緊盯脫貧攻堅“一號工程”,立足生態優勢,做足山水文章,全力推進“四個全域”工程,始終堅持把拆違治亂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按照先拆後建、整體規劃的原則,著力奏好拆除危舊房屋、治理髒亂差和建設美麗鄉村的“三部曲”,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目前,全縣350個村已建成美麗鄉村317個村,92.1%的農戶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昔日的“髒亂差”變為如今的“綠美淨”,過去的“後進村”“空心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旅遊村”,康縣不斷從深山走向了全省全國,鄉村振興的熱潮正在這個山區小縣湧動。

幹群合力 拆除危舊房屋

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消除“視覺貧困”,康縣始終把“拆違(危)治亂”清零行動作為助力脫貧攻堅、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凡違(危)必拆,違(危)建清零”,持續組織廣大幹部群眾,重拳出擊,鐵腕拆違,誓要打贏“拆違(危)治亂”清零戰。

各鄉鎮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迅速行動,主動作為,對影響村容村貌的殘垣斷壁、存在安全隱患的危舊房以及亂搭亂建的棚屋圈舍進行全面摸底,通過入戶走訪,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進行認真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並耐心做好群眾工作,獲得群眾的支持,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形成了強有力的戰鬥堡壘。

在拆危治亂工作中,堅持先易後難、先分散後集中、動員自拆、維護穩定、壓茬推進的原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遺留的空心房、危舊房屋等進行拆除。在拆除危舊房屋、空心房屋的同時,廣泛發動、引導群眾在村莊周圍、村道兩旁、庭前院後植樹種花,紮實推進“花滿康城”行動,讓鄉村成為寄託鄉愁的美麗故園。

拆違治亂中,黨員幹部作為“拆違(危)治亂”主力軍率先垂範,積極投身行動熱潮,對享受政策建有新房、有安全住房但仍未拆除的危舊房、孩子住在新房老人仍居住的危舊房以及廢棄的圈舍、廁所等列入重點清理對象的危舊房屋進行全面拆除,形成黨員帶頭拆、主動拆、幫忙拆的模範帶頭作用,塑造人人為“拆違(危)治亂”行動出一份力的良好氛圍。

目前,21鄉鎮共計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專項整治行動46次,“專項+日常”累計出動人力29649人次、使用機械設備505輛,拆除違法違章建(構)築物204間4401平方米,其中規劃區域內3005平方米;拆除危舊房屋3347間112489平方米,其中規劃區域內3264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共計5021.5米,對影響環境的亂象已全部進行綜合治理,塑造了文明、和諧、美麗康縣新氣象。

全民參與 整治環境髒亂差

拆違治亂中,全縣上下秉持縣委提出的“環境脫貧”理念,在集中拆違治亂提升專項行動的基礎上,把“拆違(危)治亂”和全域綠美淨、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等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凡違必拆、逢亂必治”的原則,全面開展“標本兼治”,“拆違”與“拆舊”同開展,“治表”與“治本”相結合,讓城鄉提顏值展氣質。

對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點位,康縣強勢推進,持續發力,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得罪人的“三不怕”精神,給農戶講政策、講道理,引導群眾拋棄舊觀念、轉變思想,一戶一戶落實拆除任務。同時對拆除後的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杜絕亂堆亂放,做好原址地塊的恢復平整。同時組織群眾對房前屋後、村社道路、公共區域堆放的雜物、柴草進行大清理、大整治,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提升。

結合全域綠美淨活動,康縣積極開展“村評戶比、家潔院淨”主題活動,將“美麗康縣是我家、環境衛生靠大家”的道德觀根深蒂固的種在了群眾的心中。康縣對全縣21個鄉鎮,特別是已建成的317個美麗鄉村、300裡生態旅遊風情線、城區及城鄉結合部的環境進行集中整治。整治內容包括清除各類垃圾、清理道路邊溝、更新破舊廣告、整治亂塗亂畫、清洗街道門面、拆除亂搭亂建、打理綠化區域以及影響村容村貌、市容市貌的其他各類問題。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康縣發動幹部群眾80000餘人次,整治行政村350個,清理道路1000餘公里,清除垃圾8600餘噸,整治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現象18000餘處,管理綠化帶56000餘平方米,描繪文化牆120餘塊,拆除各類違章棚建、破舊房屋210間,廣告牌18塊,陳年垃圾、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老大難”問題和城區衛生死角、河道溝渠、公路沿線、農戶房前屋後等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得到了全面整治。

同時,建立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制度,嚴格執行劃段包乾,責任到人,做到“天天清、天天督、天天比”的工作機制,針對道路周邊、房前屋後等地方,及時播種各類花草,打造一片“百花齊放、爭相開豔”的良好局面,徹底改變環境衛生“髒亂差”的現狀。如今步入農村,家潔院淨、窗明几淨,面貌精神,一幅幸福歡樂、文明祥和的景象躍然眼前。

因地制宜 建設美麗鄉村

暮春時節,白雲山上綠意盈盈,蒼翠欲滴;花橋景區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道路兩旁的竹子鬱鬱蔥蔥,生態長廊車水馬龍,317個繁花似景的美麗鄉村如繁星珍珠,把康縣的山山水水裝扮的奼紫嫣紅、美不勝收,好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美麗新畫圖。

康縣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理念,以基礎設施配套化、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花園化、村風民風和諧化、管理機制長效化、經濟發展產業化的“六化”建設為重點,著力實施生態人居建設、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經濟推進、生態文化培育、長效管理落實、基礎組織建設“六大行動工程”,把整縣作為生態旅遊大景區、每個鄉村作為旅遊景點、每一農戶作為旅遊小品,全面打造生態特色鮮明、群眾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潔、鄉村文化繁榮的生態文明新農村。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千村一面,也不是簡單的村莊整治和環境改善,更不是簡單的把農村變為城市,康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著力推動農村生態產業培育與持續發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實現對新農村的整體化建設和品牌化經營。

康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景觀、一戶一品牌”的全縣生態旅遊大景區建設理念,以及“不搞大拆大建大集中”“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健全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持續推進機制,“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部門協作機制,“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資源整合機制,“村內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長效管理機制。通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堅持標準、嚴格考核,全面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

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截至2018年底,全縣350個行政村建成美麗鄉村317個,佔全縣總村數的90.6%,農村4.71萬戶中有4.34萬戶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安居樂業。康縣連續六年美麗鄉村建設獲得全省考核第一,1鎮8村已先後獲得“中國最美村鎮”殊榮。

今年,康縣將整合資源,集中發力,規劃再建60個美麗鄉村,力爭全縣美麗鄉村總數達到341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97.5%。拆違治亂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全縣上下將以眾志成城的勇氣、攻堅克難的銳氣,全力打好拆危治亂組合拳,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