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勞務達人”張杜建的創業路

(通訊員 焦楊紅)

在3月26日舉行的中建一局?康縣勞務扶貧協作啟動暨第一批務工人員歡送儀式上,勞務帶頭人張杜建說,“感謝縣委、政府的信任,感謝中建一局給予的平臺,我將不負重託,多帶領父老鄉親外出務工,多掙錢早脫貧早致富。”

說起張杜建,康縣十里八鄉的群眾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縣政協委員、勞務帶頭人、養牛專業戶、修橋能人、“魯班獎”獲得者,還是康縣的“脫貧攻堅先進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等,這一系列光輝頭銜,都是他努力向前跑的結果。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在經歷過“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後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張杜建從15歲開始就到杭州、上海、北京、廣東、山東等地闖蕩,先後在建築工地上做過泥水工、架子工、鋼筋工等,後來學做工程監理,掌握了工程技術要領後,開始自己承包小工程,當起了“小老闆”。收入也從1998年的一萬元增長到現如今的300萬元左右。

“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庭條件一般,就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一天20元的工資,住在特別簡陋的工棚裡,吃的最多的就是稀飯饅頭,40多度的高溫下,頭髮都曬得掉了顏色,變成淡黃色的了。”聊起曾經的艱苦歲月,張杜建很澀酸地說,“2000年,我帶領25個人到杭州修橋,贏得了我的人生‘第一桶金’。從此,我就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做起了‘小勞務’,帶出去的工人也逐年增多,最多的一年曾帶出去過900多人,包攬的工程也逐漸變大變多。”自2015年起,張杜建就開始獨自承包勞務勞務工程,由於能吃苦、懂技術、為人踏實,尤其在他的組織下,“抱團”外出“淘金”的人都是掙得盆滿缽滿,他也就慢慢的成了網紅似的“勞務達人”。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2018年,張杜建就承包了廣西政通公司河北省遷安市景觀大橋建設、中鐵六局北京公司建設西環路、中鐵大橋局武漢公司成貴高鐵和天平高速公路13標段、中國建築中建八局西北公司G312線上海至霍爾果斯公路,共帶領2400多人前去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高達1000人次。“近年來,張杜建帶領我縣實現有組織輸轉農民工5000多人次,創勞務收入近2億元,實現3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務脫貧,由於“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的突出貢獻,2016年,他被推選為縣政協委員。”康縣勞務辦工作人員付青鵬說。

今年,張杜建已中標中建集團西南公司樂山閩江大橋建設項目,並已於3月26日、4月10日向中建集團發團57人,前去重慶、西安等地務工。“受政府委託,今年我計劃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400人到中建集團務工,幫助他們早日實現脫貧。”張杜建滿懷信心地說。

據瞭解,康縣去年輸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135人,從事建築行業3053人。還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制定了轉移就業方案,加大了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培訓,出臺了穩定輸轉8個月以上進行工資總收入10%的獎補政策。

人勤天地寬,張杜建不僅僅是勞務帶頭人,更是遠近有名的養牛專業戶。當記者問及他的養牛事業時,張杜建說,“建設養牛場時,我首先是看中了我們這裡近15萬畝的天然牧場,其次就是王壩鎮及周邊鄉鎮都有人種植小麥、玉米,牛的越冬飼料不用發愁,這些條件都是我開辦牛場的豐富資源。”現如今,張杜建的養牛場已按飼養1000頭牛的標準建設完成,現存欄184頭,帶動貧困戶6人。就具體效益而言,張杜建說,目前牛場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

今年49歲的養牛場場長劉武告訴記者,“我以前跟隨張總外出務工一年大概能掙6萬多元,現在負責整個養牛場,張總一年給我發40000元的工資,另外還有請了5個無法外出務工的閒散勞動力專門喂牛,一年發24000元。我們養牛場4至10月花費少一些,每頭牛每天也就2.5元左右,但從11月到來年的3月份,每頭牛每天就得花費12.5元,整個冬天就得投資300多萬元。”對於這麼大的投資,張杜建總是笑呵呵的,他說,“投資一點錢不算什麼,我就想在家鄉乾點事,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這是養牛場從成立之時就樹立起的發展理念,而他的發展目標也更加篤定,要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重點吸納貧困戶,使他們早日脫貧。為了能儲備牛的越冬飼料,張杜建專門從西安訂購了兩臺大型的脫粒機,在麥黃時節免費給十里八鄉的村民打麥,路途遙遠的,他還安排車輛接送。張杜建說,“我這樣做是為達到‘三贏’的目的,在減少添汙帶染的同時,給鄉親們提供方便,我也可以為養牛場積攢一些飼料。”

幸福,都是努力出來的。相信在好政策的支持下,他和村民們共同奮鬥,致富之路一定會越拓越寬,脫貧目標一定會越走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