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有招法!廣西金融業這樣助力製造業發展


周延禮:有招法!廣西金融業這樣助力製造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周延禮

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金融業的重要使命。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廣西銀保監局認真學習黨中央關於金融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各項要求,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部署,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宣講金融知識、強化政策引領,嚴守風險底線,督促轄區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製造業貸款餘額2137.97億元,同比增長6.1%,扭轉了去年同期的負增長局面。

廣西銀保監局和金融機構是怎樣做的呢?

一是突出重點,強化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

1.大力支持傳統優勢工業產業升級改造。重點圍繞自治區傳統二次創業產業,支持創業鏈的延伸和產業佈局的優化,目前廣西轄區主要商業銀行四大傳統二次創業產業(鋁、製糖、機械、冶金)貸款餘額459.92億元,佔製造業貸款的30.15%,佔比較高,信貸持續保持增長,助力冶金、汽車、機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

2.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新興產業特點,針對性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設立科技支行專注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多種方式加大對新興產業支持力度。目前廣西轄區主要商業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416.84億元,佔製造業的比重逐年提升。科技型企業貸款保持90%以上的增長速度。

周延禮:有招法!廣西金融業這樣助力製造業發展

二是創新優化機制,提升製造業金融服務效率。

1.精簡辦貸環節。銀行機構對信貸辦理流程進行梳理分析,整合簡化信貸申貸材料,優化暢通信貸業務流程,將不必要的環節刪掉,調整壓縮信貸審批環節;合理下放審批權限,提高分支機構信貸業務辦理效率。

2.壓縮信貸辦理時限。廣西區農信社明確受理貸款申請環節不超過0.5個工作日,對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抵押貸款業務,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時間不超過6個工作日。

3.建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桂林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在客戶准入、信貸審批、風險偏好、業績考核等方面進行差異化管理實踐和探索,為新興科技科創企業提供專業金融服務,強化對科技企業的支持。

4.建立政府採購貸。南寧市擬與銀行機構建立“政府採購貸”工作機制,推動金融資源和政府採購有機結合,助力解決政府採購中標、成交供應商資金不足問題。

三是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1.建立供應鏈金融。圍繞糖業、鋁業、汽車、有色等廣西重點行業,與區內龍頭、骨幹製造業企業開展合作,一戶一策制定供應鏈融資方案。桂林銀行對廣西核心骨幹企業打造34條製造業行業鏈條,金融業務合計986.75億元,帶動鏈屬企業554戶。

2.綜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分析識別企業融資需求,銀行機構推出“科技助保貸”、“科技信用貸”、“e商管家”等一系列信貸新產品。光大銀行南寧分行以節能服務商能源管理項目實施合同項下未來節能收益作為還款來源創新推出“節能融易貸”。

3.藉助科技力量,提高線上貸款能力。按照“批量化、平臺化、電子化”的行業發展方向不斷推進小微金融服務。桂林銀行開發“微鏈貸”、“樂稅貸”等特色產品,有效解決製造業中小企業因擔保薄弱而難以獲得銀行融資的問題。

4.探索運用企業股權、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抵質押貸款,以彌補製造業企業固定資產變現值不高,融資獲得比低的問題,使企業獲得更為充裕的運營資金。郵儲銀行為取得汙水處理特許經營授權企業提供汙水處理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

四是提升金融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1.嚴格落實小微企業續貸政策,積極開發續貸產品,優化續貸流程,2018年累計發放續貸資金525.93億元,業務餘額754.59億元。廣西農信社對企業多次循環使用的流動資金貸款,採取最高額擔保方式,避免企業重複評估、抵押,為企業節約評估費等各類費用,大大節約企業的融資成本。

2.嚴格落實信貸“七不準”和服務收費“四公開”的要求,持續規範收費行為,努力挖掘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費讓利空間。全面暫停收取本票和銀行匯票手續費、掛失費、工本費等基礎性收費,2018年全年精簡、降低服務收費160項,累計讓利超1.83億元。

3.優化企業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廣西農信社降低貸款利率上浮幅度,對信譽好的優質客戶執行基準利率甚至下浮,同時對客戶只收取利息,不收取其他任何諮詢費或承諾費。

五是加強聯動合作,凝聚支持製造業發展合力。

1.建立常態化銀行對接機制。各市探索建立政銀企保信息共享機制和部門聯動服務機制,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政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銀企信息溝通。銀行機構積極參與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銀企對接洽談會,主動對接2000多家工業企業,優先滿足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共簽約項目1680項,融資規模達1308億元。

2.運用好融資擔保體系和增信機制。自治區財政按照擔保機構上年結轉的中小微企業融資在保平均責任額的4‰給予擔保風險補償,按照當年新增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責任平均額的2‰給予擔保風險補償,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積極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目前廣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擔保戶數2408家,擔保餘額157.95億元。融資性擔保機構積極為中小微銀行機構以財政提供的信貸引導資金作為風險補償增信手段,向工信部門推薦的中小工業企業發放貸款。目前累計為820餘家企業提供2000多筆貸款,金額達140多億元。

3.發揮“債委會+聯合授信+債轉股”多機制協同作用。選取10家地方重點企業開展聯合授信試點工作,充分發揮聯合授信機制作用,減少多頭授信和過度融資,防範集中度風險。以債委會為平臺,幫扶困難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推動企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目前組建債委會587家,涉及銀行表內外融資7663.93億元。債轉股有序推進,工行牽頭完成廣西長洲水電15億元債轉股項目。

六是保險業服務廣西製造創新發展。

1.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不斷推進。已獲得國家保費補貼80%的廣西企業可再獲得自治區10%的保費補貼;未獲國家補貼但符合自治區標準的廣西企業可獲得自治區80%的保費補貼。截止目前,廣西共有3家企業共7臺(套)裝備獲得國家首臺(套)保險費補償,參保裝備價值1.23億元,累計保險金額3.14億元,累計獲得保險費補償金額為524.6萬元,為製造企業技術創新分散風險。

2.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深入推廣。截至2018年底,累計為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全區1505家企業提供超過45億元的風險保障,其中2018年新承保企業1300家,是2017年新保數量的6.5倍,為廣西製造安全保駕護航。

廣西金融業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困難與挑戰

一是廣西銀行保險業支持製造業融資主要面臨“三難”:融資難、擔保難、續貸難。

從2016年-2018年製造業貸款看,廣西轄區製造業貸款比重連續多年下降,目前為7.8%,低於全國4.1個百分點,2016、2017、2018年末分別為11.29%、10.03%、8.65%。轄區製造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票據融資,主要採用土地廠房抵押、機械設備抵押等抵押貸款方式、部分採用企業信用評級方式獲取貸款。

1.融資難。傳統制造業融資難主要受政策影響。汽車、機械、鋁業、冶金、及有色金屬產業、化工、糖業等重要支柱產業大多屬於宏觀調控的產能過剩產業,在國家去產能等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下,部分機構總行制定產業信貸政策,不同程度上收審批權限,並收縮相關行業信貸總量和投放。近年連續出現個別企業經營不善被部分金融機構的總行將廣西企業貸款列入高風險地區或上收審批權限,更進一步影響傳統制造業的貸款投放;糖業企業持續虧損,各總行下調信用評級,也影響部分糖業企業續貸。製造業信用風險處置難度大,使銀行對製造業貸款更趨謹慎。製造業行業本身利潤較薄,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滑,土地廠房、機械設備估值困難、處置變現難,信用風險逐漸上升。

2.擔保難。新興產業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則主要因為擔保難。廣西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風險高、輕資產,抵質押不足、財務制度不規範,信用資質不高、難以達到授信條件,難以獲得貸款,同時申請貸款的環節多,抵押擔保手續複雜,辦理時間長,收費高。最主要的是政策性擔保推廣難,4321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推廣遭遇瓶頸。一是各地市組建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公司人員少、流動大,審批流程長,二是業務運營成本高,推高綜合費率。4321業務中融資性擔保公司、再擔保公司和銀行分別承擔40%、30%和20%的風險敞口,各參與方對貸款均實行逐筆審批,環節多、流程長、重複作業,整體運營成本較高,也推高了業務綜合費率。如1筆兩年期的貸款,利率4.75%、擔保費率0.95%、再擔保費率0.45%,3項合計7.58%,部分還涉及反擔保抵押物的評估費用1.5‰-5‰和登記費用550元/宗或1%。三是小微企業提供反擔保物存在較大困難。目前4321業務中擔保公司普遍要求提供反擔保,且為不動產。如某行目前已發放的18筆“4321”貸款中有14筆融資擔保公司要求企業提供反擔保,11筆抵押標的為房地產。

3.續貸難。小微企業續貸的抵押登記障礙尚未消除。目前土地不允許重複抵押,企業辦理續貸業務只能先對土地解押後再重新辦理抵押登記,一方面造成銀行抵押物懸空和抵押權順位延後,另一方面解押再辦理抵押需要20多天,影響銀行放款,不少企業因等不到續貸資金只能先通過民間融資過橋。

二是銀行信貸對製造業支持不均衡。

1.企業間不均衡。製造業信貸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相對偏弱,廣西轄區製造業貸款大型企業佔比39.84%、小微企業佔比35.1%、中型企業佔比25.06%。

2.存在期限錯配問題。目前銀行發放的中小企業貸款,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不能完全匹配製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回款週期,短貸長用和頻繁轉貸的現象比較普遍,既不利於穩定企業長期投資信心,也容易出現資金鍊緊張甚至流動性風險。

3.銀行機構貸款不均衡。從總量上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農合機構是製造業信貸投放的主力軍,兩類機構製造業貸款合計1255.39億元,佔全部製造業貸款60.12%。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製造貸款餘額為692.13億元,佔全部製造業貸款的33.14%;農合機構製造業貸款餘額為563.26億元,佔全部製造業貸款的26.97%。但從佔比上看,城商行製造業貸款佔該類機構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4.4%,對製造業支持力度較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雖然信貸規模大,但佔該類機構各項貸款的比重僅為6.31%,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農合機構、村鎮銀行、股份行、政策性銀行製造業貸款佔各類機構各項貸款的比重分別為10.43%、9.36%、7.52%、4.17%,均有提升空間。

三是銀行業支持新興產業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和制約因素。

1.新興產業特定的行業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機構對其進行金融支持的意願,尤其是中小銀行機構,在面對潛在新興產業客戶時,往往採取較為保守的信貸政策。

2.風險分散與補償機制尚需完善。面對新興產業的融資需求,銀行機構可以利用的風險分散與風險補償手段匱乏,有相當部分的新興產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高,符合銀行信貸要求的抵質押品不足,傳統抵質押貸款手段難以發揮效用,新型抵質押貸款手段發展滯後,風險分散手段欠缺。此外,擔保體系分散風險功能沒有充分體現,政策性信用保險體系發展還有一定空間。

3.廣西符合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補貼條件的項目很少,國家層面支持力度有限,且補貼方式為投保後補貼,增加了製造業企業的資金壓力,導致目前投保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沒有充分認識保險分散風險的功能作用,投保積極性不高,保險覆蓋面不足,發揮作用不夠。

關於金融進一步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要發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一是發揮各類銀行機構的差異化優勢,形成金融服務協同效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引領作用;全國性商業銀行發揮網絡渠道、業務功能協同等優勢,為製造業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地方法人機構立足當地,服務中小,積極開發針對中小型製造業企業的特色化、專業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二是完善銀行機構組織架構,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探索設立先進製造業融資事業部制;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積極推動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建設;完善小微企業授信工作盡職免責管理制度。

二要創新發展信貸管理體制和金融產品體系。一是優化信貸管理體制。鼓勵金融機構圍繞製造業新型產業鏈和創新鏈,積極改進授信評價機制,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結合企業“三表”、“三單”、“兩品”等非財務信息,運用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商標專利權質押貸款等方式,積極滿足創新型製造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資金需求。二是大力發展產業鏈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依託製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票據貼現、保理等各種形式的產業鏈金融業務。三是完善製造業兼併重組的融資服務。推動金融機構對兼併重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四是發揮銀行業同業溝通、協調、自律作用,通過聯合授信、銀團貸款等方式,形成融資協同效應。五是支持製造業企業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實施債轉股。

三要發揮保險功能作用,助推製造業轉型升級。一是開發促進製造業發展的保險產品。進一步鼓勵保險公司發展企業財產保險、科技保險、專利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業務,為製造業提供多方面的風險保障;鼓勵發展製造業貸款保證保險;深入推進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二是擴大保險資金對製造業領域投資。積極發揮保險長期資金優勢,在符合保險資金運用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前提下,通過債權、股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低成本穩定資金來源。

四要深入推動產業和金融機構合作。建立和完善各部門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機制,加強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溝通協調。建立產融信息對接合作平臺,促進產業政策信息、企業生產經營信息、金融產品信息交流共享。探索對製造業部門重點行業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為金融機構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作者:周延禮(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