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俞大猷的武术水平如何,为何传武到了现代还有能实战的么?

玩转智能


这两位都是世袭武官出身,从小在习武的氛围中长大,应该都具备一定的武术水平,戚继光名气更大,但俞大猷武术水平更高。戚继光的名气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方面,比如改善军刀、发明鸳鸯阵、修筑空心敌台等等,武术方面没有很显著的记载。俞大猷的情况不同,他是武举人出身,有专门拜师学过剑术,后来自己写过《剑经》等武术著作,而且曾经指点改善过少林寺的棍法,从这些经历来看俞大猷比戚继光更像是正宗的武术家,武术水平应该也更高。



不过他们两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讲究武术的实战性,毕竟是要上战场真刀真枪杀敌的。戚继光在他的著作《纪效新书》中曾经指出传统武术在乎套路和观感,实战性不强,他很称赞俞大猷那套实用性强的棍法。俞大猷曾经在看过少林寺的棍法表演后,给出改善意见,主要也是因为当时的少林棍法重套路实战性不强。正是因为两人提倡的都是实战性的武术,所以他们的武术流传至今应该还是具有实战性的。

这篇是根据看过的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观点来写的,其实他们两位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上,至于他们的武术水平还有待大家赐教。


神是的念着倒


戚继光是历史上的抗倭英雄,会武功,其武术长拳学自祖辈,故称太祖长拳,相传为了对付倭寇的“东洋刀”,他还专门研究了一把刀,并自创刀法。至于功夫厉害不厉害,武术水平如何,那就不好说了,这方面也没有什么记载,按照常理,能够自创一套专制敌方的刀法,并改良自己拳术的人,功夫应该很高了吧。

俞大猷也是抗倭英雄,头衔很多,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出身百户世家,从小拜名师习练武术,传说中是相当有天赋的习武之才,后来参加武举科考,拿了第一名武状元,并因此升为千户,是当时的武林一类高手,传说成名后曾完胜地挑战了少林寺一众高手。当然,这些也只是历史传说,“没声音没图像没视频”,传说虽然会有夸大的部分,但没有事实和能力也不会被传颂至今。

传武能不能实战的问题已经讨论得太多太多,放过传武吧?!

传统武术在当时也就是现代军队里的军体拳,时过境迁,徒手搏斗在军队中不再是古代战场上那样的主要战斗力,但武术的杀伤力仍然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不需要而减弱,也就是说传统武术本身是肯定能实战的,也确实是“杀人技”,当前我们看到的所谓“不能实战”是因为习练的人,而不是武术本身。今天,那个一身光环和头衔的传武大师李X又被 击败了,这是必然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大师,也没有练过什么真的功夫,岂能不败?!咏春不能打吗?!不是,是因为没有人去花功夫练,没有人真正地去”求“,如果也像拳击、泰拳、散打、搏击一样刻苦而科学的训练,广播体操也一样能实战。


我是@大成 皇恢弘


大成皇恢弘


这两位都是大神极的人物,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要》是经典练兵兵书,后世的李如松、曾国蕃成就大事靠的就是戚继光的兵书,及练兵方法,包括了所有的兵器练习。留传下的辛酉刀法(苗刀)成为当代刀术典范,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而其练兵的方法及纪律性是现代的武术练习者所不能比的。戚继光部队的纪律来明,练习之苦,并且还有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都将面临重罚,谁敢在训练中偷懒?并且在战场中也是多人配以阵型,勇往直前。

戚继光的惊人战绩: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我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我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自己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我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我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我方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我方牺牲31人。

俞大猷写有《剑经》一书,是针对其棍术造诣的练习方法的总结。其练习方法与特点在《剑经》中有很好的体现。各种技术,以及技术在练习中的对双人对练方法等,虽没有平时练习的用功,但从书中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其细节来。

在吴殳的《手臂录》另,对于枪术的练习强度有这样的描写:“练戳、革无终期,十年、二十年益善。余本书生,不能专其技,仅得三年之工。”其练习方法是:“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每伐50下,马家枪重10斤)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力竭,则手臂油滑,初扯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从这句话可以看到,10斤的枪每天扎500余次,并且还有对练,“……杆以革絮,封其端,而又缚厚纸竹于前臂,然犹左腕、右臂青紫流血,恒不绝见。”

古代练习,面对是都是生死之战,不用心学,不下苦功夫,又如何能够战胜敌人而保全自己?按照吴殳的说法,石敬岩是把一个书生练成了杀人高手,而其部将也同样是这种训练方法,可见,古代的武术与现代并不能相提并论。而如今的练习者,有谁能够什么都不干每天扎枪500次?本人在春节期间,试图练习扎40-50伐,但无奈功力尚浅,根本很难做到。6斤枪扎到200下时,两臂就已抬不起来。所以还是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练习,方能达到这样的体力及膂力。

而现代的搏击(专业),每天的出拳次数都在千次万次以上,长时间的练习,再加上实战的对战,相应在力量以及反映上面都有很好的提升,而传统武术则更加的注重其美观的一面,而其各种的功力训练又有几人在练习呢?


杨营双节棍


戚虎俞龙首先是军事家,是国家常备军的职业军人,不是半吊子竞技体育比赛格斗选手。打仗讲的是战略、战术,需要人的配合,靠的是各兵种的配合。在古代,指的是阵法。在现代,指的是以班为单位的列兵战术配合。至于武器的装备比赛升级,无论在古代在当代都一样。从春秋早期出土文物可知:戈矛弓剑殳为早期国家战争配备制式兵器,加上甲胄。这就是最早的传统武术。空手格斗在春秋,就是角觝,唐宋以来叫做相扑,明清以来叫做摔跤。戚继光的贡献,是创造了末法时代的鸳鸯阵法,用来对抗个人单兵格斗技术远超明军的倭寇。俞大猷的贡献,是对明军单个士兵的战场一对一单打独斗技术作了提升。仅以明代军备的冷热兵器看:装备为,铳、矛、锤、刀、鞭、锏、棍、钺等十八般兵器。而战场绝胜在于铳炮刀矛。民间杂式兵器斗殴可以,上阵不行。若单个士兵空手格斗,基本就是摔跤。而全国刑事捕快用得最多的就是擒拿。日本的柔术是从大明捕人之术改变而来。捕快用兵器,一般只有四五样,如:铁尺、挠钩、腰刀、弹弓、铁挝。摔跤加拳,能致死。用兵器,目的也是致死。擒拿,能致残、能控制。

今天的国外竞技比赛格斗,属于空手比赛,大多只是体育项目,锻炼身体、培养勇气是可以的。街头斗殴、上战场,只能说部分技术可以用。而古典武术的很多冷兵器已经脱离了生存的环境,基本没用了。但技术原则、基础功法还有用。说中国传统武术无用,要么是民族虚无主义要么是大国沙文主义。当今赵大元、韩建中、厉志伟这些军警格斗教练,还保持武术的实战性。各类武林大会的裁判,警察学校的教练杜振嵩,还保留一击必杀的能力。至于现在的各类传统武术套路,都是锻炼身体的,不是武术的真貌。真貌是基本功(站桩、七十二艺)、单招磨砺、打击力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弹跳力训练、实战抢门叉招。套路只是记忆需要。表演都用不上。但国家体委挖掘武术,把真正实战的技术人为丢弃了;留下的是套路。所以,传统武术能不能打,不是散打教练能理解的,也不是国家体委官员能解说的。


行者槚肃霜


首先这两人都是会武的,练过,家庭武术的氛围不错,当时的边境环境也不是太和谐,二人也有机会去实际锻炼。身上有些功夫,又见过大阵势。绝对不是草包那伙人里的,后来的事情也证明这二人不仅会武,而且练的颇有心得。

其次,这俩人敢单挑对手,但是更擅长打群架。比如典型的抗倭,这不是普通的群架,要讲谋略,要训练好小弟,要摆好姿势。对面浪人小团伙是不太讲究的。动不动就来二位大哥地盘上弄点东西走,其实二位大哥真不差这点东西,但你总来就不够意思了。太不给二位大哥面子了。群架就这么开始了,二位大哥毕竟是练家子,有真东西的,结果自然是收回了地盘。所以你说武功怎么样?不仅高,而且智商也不低,就是俞大猷哥哥情商不是太高,仕途一波三折。

最后,传武的技击伤害点决定了它真不适合擂台。好比兔子会咬人,不能因为会咬人,就要安排它和大象摔跤。因为兔子咬人需要条件。除了狗血贾大师,传武的搏杀性还是有的。



王胖说武


首先传武能实战,,,但不能上擂台,,还有收环境影响,政府是不提倡真正能实战的传武,,还有假大湿一大片,,包括体育局的编写的武术套路,,,,,,,,,,,,,,,真正的传统武术也没那么神奇,,就是基本功,加实战对练,,套路只是里面的一个小部分,,,其作用就是广播体操作用,,跟流传下去,,,,,说到实战传统武术也没有那么花俏,,,也是简单直接有效的进攻跟放守,,,无非练到了极致而已,,,,,形成了本能,,,,,,非要和现在搏击比,,个人认为不好比,,,,,就一条环境不允许,,,戚继光跟俞大you,,一个用枪,,一个棍,,,枪棍有相同之处,,,仔细看两人的动作一点不花俏,,无非练到极致


skdndskfak494ams


“俞龙戚虎”在古代的武术是为了上阵杀敌,一招即一击皆杀敌之法,而到了现代和平时期,武术一词多用于竞技体育强身健体。

论传统武术实战力,我相信中华武术文化,能传承几千年,我想其实战能力是不用质疑的。


古战道学府


幸好刚刚看过)《明朝那些事》,收到邀请真的很荣幸。

戚继光是世袭的将军,也就是说祖祖辈辈都是锻炼身体并且熟读兵书的家庭。其中书中一段描写戚继光组织战斗,从一开始他就在擂鼓鼓舞将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场战役下来这双手的鼓锤没有停是什么样一个状态。

俞大猷,他是靠自己刀光剑影里成长起来的,能身先士卒又能在战乱中存活下来成为将领的人,您觉得他的武术水平怎么样?


运河轻舟


这两人的武术,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军事武术。这种武术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招招致死,致伤,致残!如二龙戏珠,穿喉掌,撩阴脚等招式。这些武术是不能进行竞技比赛的。现在搏击,是一种竞技比赛。与传统武术是不同的,以分出胜负为目的,而不是杀人。所以,传统武术的实战,与现代搏击的实战是不同的!


用户4396509070818


其实古代人的武功还不如现代人,历史的传说和传奇,夸大其词,看看现代传武都上不了大台面!太极大师摩术般功夫都被揭露,你还信传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