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青山绿色 兴“绿色殡葬” 盐盆街道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2019-04-25 09:4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郑茜

行驶在沈海高速复线盐盆段,可见群山环绕,绿意盎然,之前视线范围内的部分青山白化现象有了不小改善。今年以来,盐盆街道深入移风易俗工作,建设公益骨灰堂、启动墓地改造,是乐清市沈海高速复线两侧进行墓地改造的第一个镇(街)。

截至目前,盐盆街道已拆除墓地30多座,并将于5月底前拆除沈海高速复线盐盆段两侧视线范围内380座墓地。此次改造范围涉及吴岙、田垟、盐盆、杨岙4个村。

还青山绿色 兴“绿色殡葬” 盐盆街道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墓地改造中。

开展生态改造

说起墓地,总给人们阴森和诡异的印象,为重塑墓地形象,树立文明新风,盐盆街道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坟墓生态化改造为突破口,按照“去除坟圈、坟背覆土、保留墓碑、整体绿化、自然生态”的要求向丧葬陋习“亮剑”,掀起墓地改造高潮。

昨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盛岙村墓地改造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拆平1米多高的“椅子坟”,下一步将有序地覆土和绿化。“刚开始有些群众对政策不清晰、不理解,以为是拆除整座坟墓。为此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讲政策做工作,街道还设立了咨询热线和地址,安排了专人为居民答疑解惑。”盐盆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坟墓进行绿化改造,令墓地更加美观,目前大部分居民都比较配合。盛岙村一名村名说,祖上的坟墓经改造后,由市政府出钱进行绿化,种上树和小草,美观很多。

3月份,盐盆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到各镇(街)调研,学习墓地改造经验。这些村庄在推行绿色公墓改造、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做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深化移风易俗,去年底,盐盆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墓地改造政策。今年以来,该街道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开展墓地改造前期工作,并在村文化礼堂宣传栏等处张贴《关于沈海高速复线两侧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通知》,对擅自在区域范围内滥埋乱葬、乱建坟墓现象一律强制平毁处理,并依法追究责任;对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聚众闹事、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还青山绿色 兴“绿色殡葬” 盐盆街道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建设中的樟北村骨灰墙。

推行生态葬法

目前,盐盆街道樟北村的骨灰墙和樟南村的骨灰堂正在施工中。完工后,两村逝者入葬有了生态化的新选择。节约土地资源、美化城市环境,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该街道走出了一条节地生态殡葬改革之路。

樟北村在建的骨灰墙约有1755平方米,主体建筑正在建设中,将于7月完工。届时可容纳500对骨灰格,并配置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打造园林式骨灰墙。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旭强给村民算了一笔账:购买普通公墓约需3至5万元,稍微豪华些的要近十万元,而购买公益性骨灰格,预计仅支付不到1万元的成本价。另外,骨灰墙建在本村的山上,村民祭奠也方便。“不少村民已经向我预订骨灰格,但具体价格要等验收后由相关部门制定。”他说。

据悉,樟北村有2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370人。该村每年人口死亡率约为5‰-8‰,按此计算,今后20年若建设公墓约需5亩土地。若按传统的骨灰安置方式,土地占用面积颇大,而安葬在骨灰堂只需2亩。

“建设骨灰堂,村民们都很支持。”据樟南村党支部书记王金龙介绍,该村骨灰堂面积约3300平方米,可容纳约2000对骨灰格,五六个月后即可完工。

樟南村一名村民说,过去上坟祭祀,又是烧纸又是放炮,到处烟雾缭绕。今后大家把先人请进骨灰堂,祭祀时只要擦擦牌位、摆上鲜花,既省钱又环保。

革除丧葬陋习

在改造墓地、建设骨灰堂的基础上,盐盆街道上下合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整治各类丧葬陋习行为。目前,丧事大操大办、丧事扰民等现象基本杜绝,移风易俗工作深入人心,全街道形成依法、文明、节俭办丧的良好社会风尚。

“辖区绝大多数家庭殡期控制在3天,使用花塔现象基本杜绝,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丧事期间,平时用餐的桌数基本控制在5桌以内,没有出现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互相攀比、讲排场之风明显转变。”盐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统计,该街道丧户办丧费用基本控制在3-5万元,平均每例丧事节约约30万元,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