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4億!央行端出一碗“特麻辣粉”!釋放重要信號!

4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規模為2674億元,期限為一年。TMLF操作利率為3.15%,比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

市場恍然,央媽並沒降準,而是端出了一月份剛發明的新菜品“特麻辣粉(TMLF)”。

銀行們自我安慰,雖然沒盼來滿漢全席,但好歹是道菜,填填肚子也是極好的。

2674億!央行端出一碗“特麻辣粉”!釋放重要信號!

TMLF是什麼操作?

去年底,央行發佈公告為TMLF(“特麻辣粉”)預熱,並於1月23日開展了第一次TMLF操作,操作金額根據有關金融機構2018年四季度小微和民企貸款增量並結合其需求確定為2575億元。

此次投放,為該工具創設以來的第二次實施操作,並被市場認為是目前最適合的工具。

此前的4月17日,有3675億元MLF到期,但央行採取“MLF+逆回購”操作,其中,逆回購操作上大幅放量,為1600億元,但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僅為2000億元。4月24日,並無MLF等中長期工具到期,央行卻“超預期地”投放了2674億元TMLF。當天有16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1074億元。

分析認為,4月央行在中期流動性投放層面維持平衡,實現資金面的穩定。而在價格上,相當於將3675億元MLF置換為2000億元MLF和2674億元TMLF,低成本的TMLF置換高成本的MLF有助於降低資金成本。

此外,由於TMLF的操作對象為符合相關條件並提出申請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通過TMLF操作,精準滴灌,還將繼續完善定向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的力度。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當前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進行結構性調整與安排,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在此背景下,通過TMFL操作,一方面可以使中小金融機構進一步將信貸資金投放到民營和小微領域;另一方面,由於TMLF利率比MLF利率低15個基點,也有助於降低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引導它們最終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到底會不會降準?

4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

說起降準,上一次的降準還是在2019年的1月份,但是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出大約1.5萬億的資金,釋放出的資金量可以說是非常大。

2674億!央行端出一碗“特麻辣粉”!釋放重要信號!

歷年來央行的降準力度

而且從歷史經驗可以明顯看出,央行的降準力度一般都是在1個百分點或者0.5個百分點的幅度,那麼也就是意味著每一次的降準釋放的資金量實際上都相對大。

而目前我們的經濟環境是怎樣?

3月份M2餘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M1餘額5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6%。而且3月份的CPI和PPI都處於漲幅擴大的姿勢,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普遍好於預期。

2674億!央行端出一碗“特麻辣粉”!釋放重要信號!

那麼如果央行在此時推出降準,釋放出大量的資金,那麼就有可能出現資金過多的狀況,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物價的不合理上漲。

如果物價上漲過快,錢就相當於更加不值錢,膨脹式的經濟發展反而會是一種阻礙。

相對於往年採用貨幣政策,今年國家更願意使用財政政策來幫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比如減稅降費。

而且就在2月24日就有媒體報道相關部門正在密集調研,進一步推進壓減涉企收費的舉措。

因此為了保持市場資金的合理充裕,此情此景之下,降準不合適。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

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全面超出市場預期,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有所下降。目前貨幣政策也會更加謹慎。一方面,部分城市房地產調控有所放鬆,房價有回升壓力;另一方面,下半年豬肉價格可能上漲較多,會對通脹帶來壓力。

京東金融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同樣認為:

當前央行大概率不會降準。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已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強調“結構性去槓桿”和“貨幣政策鬆緊適度”。

目前來看,央行短期內降準已是極低概率事件。不過,下次降準或在何時到來?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蔡浩認為,從清明節後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文件以及4月17號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安排的支持力度來看,預計二季度定向降準仍會到來,只是規模可能小於預期,且主要作用於中小型銀行。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持相似判斷。他表示:“降準是遲早的事情,預計會在下半年

”。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則認為,“如果5、6月份經濟形勢出現變動,不排除5月底或6月可能會有面向民營小微企業的定向降準”。

樓市影響幾何?

從過往來看,每一輪降準或者變相降準,最最受益的都是股市和樓市,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這輪操作,變向利好樓市。

銀行的貸款政策會趨於寬鬆,包括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甚至是租賃市場的貸款等,其實都會面臨一個寬鬆的概念,這有助於此類市場後續交易的活躍

對於購房者來說,銀行資金面的充裕,信貸額度的放開,房貸門檻也將有所寬鬆,利率下降,購房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目前樓市調控枷鎖並未解除,多數城市放開了限價,部分城市放開了限售,但絕大多數城市仍保留著限購政策。

“半價買房”、“購房補貼”、“專科落戶”...60餘城的“人才政策”,也讓這“限購”變得有些名不副實!

目前流動性沒有徹底釋放的樓市,對於這特麻辣粉的感知程度有限,換言之,樓市利好程度有限。但不得不說,相較於2018年下半年來說,大環境明顯改善,房企預期向好,購房人信心也回來了。

土地方面,相比於2018年下半年常常出現的土地流拍現象相反的是,今年4月份一些城市又開始陸陸續續搶土地了,特別是特別是無錫、杭州、南京、惠州等城市。而合肥4月份就出現了73家房企集中搶地的現象。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全國截止日前已經有21家房企年內拿地過百億。

明顯可見,最近幾周土地的溢價率可以說相比年初上漲了不少,這也說明了房企在搶地。

2674億!央行端出一碗“特麻辣粉”!釋放重要信號!

資金方面,3月房企融資達高峰,房企資金相對寬裕。據同策研究院數據,3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共計1024.2億元,自2017年11月融資達1246.18億以來(其中包含恆大600億元的股權融資),首次突破1000億大關,環比上漲85.25%。

總體來講,對穩定房價穩固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企業運營穩定,居民收入穩定,在供需兩端也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供應釋放和不良信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