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上回说“丹桂夜来香,小小心伤”

正所谓“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到了宋代,苏小小再次出现在有据可查的文本中,印证了她是唐代时人,而非南齐。

何薳《春渚纪闻》卷七《诗词事略》有《司马才仲遇苏小》一篇。全文如下:

司马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才仲爱其词,因询曲名,云是《黄金缕》,且曰后日相见于钱塘江上。及才仲以东坡先生荐,应制举中等,遂为钱塘幕官,其廨舍后,唐苏小墓在焉。时秦少章为钱塘尉,为续其词后云:“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笼,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春渚。”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画水舆舣泊河塘,柁工遽见才仲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继而火起舟尾,狼忙走报,家已恸哭矣。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司马才仲梦苏小小》卷

《司马才仲梦苏小小》

刘元(1240——1324)绘

元代,14世纪早期

手卷,绢本设色

美国辛辛那提美术馆

Cincinnati Art Museum

1948年入藏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司马才仲梦苏小小》细部

张耒《柯山集》卷四十四《书司马槱事》也讲了同样的事:司马槱,陕人……,制举中第,调关中第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昼寐,恍惚间见一美妇人,衣裳甚古。入幌中执板歌曰:“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歌阕而去。槱因续成一曲:“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苏小墓,而槱竟卒于官。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从孙。元祐年间被苏轼举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司马槱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钱塘,卒于任。由此可见《司马才仲遇苏小》与《书司马槱事》与史相符,并可互为印证。

何薳,字子远,一作子楚,生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卒,生平经历未见于史。通观《春渚纪闻》,所记极杂,游历甚广,或与其父何去非有关。

何去非,字正通,生卒不详,曾累举进士不第。宋元丰五年(1082),何薳五岁,神宗命朝臣推举硕学之士。何去非应召为中书舍人。经大臣曾巩力荐,任为右班殿直武学教授。旋升为左侍禁武学教谕,受命校订武经《孙子》、《吴子》等书,统称《武经七书》。书成,升为博士。《武经七书》从此被定为武学官书。

何薳十二岁时,元祐四年(1089)正月,苏轼上《举何去非换文资状》,向哲宗举荐何去非,获准,诏加何去非承奉郎。但何去非遂又被贬职出京,为徐州教授。当年苏轼再上《进何去非〈备论〉状》,将何去非所著《备论》一书,进呈哲宗,再次荐举。后何去非改知富阳县(今浙江富阳,当时属杭州所辖),任内主持兴筑富阳石堤,以御钱塘江洪水,而利便交通。部使者将其政绩上奏,复改何去非为通直郎、通判沧州。到任后,即抚恤流亡百姓,使之安居乐业。后改任为司农寺丞,但何去非力求外任,因改庐州通判。

《春渚纪闻》卷六为《东坡事实》。盖因何薳父亲何去非的仕途得益于苏轼。此卷文章所引诗、文,多不见于苏轼文集,多为佚篇,亦可见苏何之往来交情。巧合的是,因为苏轼,何去非与张耒的关系非同一般。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与司马槱、何去非年纪相仿,而且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三人的关系自然非同寻常。司马槱、何去非是在同一时期得到了苏轼的青睐和举荐,而且司马槱任职钱塘时,何去非在富阳做官,两人是上下级的关系。可见何薳所记不虚。

《司马才仲遇苏小》虽以梦开篇,但司马槱后来去钱塘做官却是史实。其官舍后有一坟冢,为“唐苏小墓”。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唐代诗人并未记录苏小小墓碑上写了什么,但苏小小若是南齐人,碑上断然不会有“钱塘”字样。但从唐代诗人在8世纪初后集中记叙苏小小看,苏小小是唐代人从宋代记录的“唐苏小墓”上得到了验证。

白居易是新乐府的代表人物,他假托苏小小作《钱塘苏小小歌》这样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极大。在《司马才仲遇苏小》的记叙中,有美妇人在司马槱梦中唱了一曲《黄金缕》。《黄金缕》又作《蝶恋花》。唐代起方有此类教坊曲名,南朝时断无此类唱词。

司马槱到钱塘任职时,秦少章为钱塘尉。张耒有《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写的正是此事,他称秦少章为“吾党”。可见,司马槱、秦少章、何去非皆苏轼门下,休戚与共。据何薳所叙,秦少章续其词。由此观之,此《黄金缕》上阕作者可能是白居易,下阕作者则为秦少章。何薳虚实结合的描述,虚中有实,还原的则是苏小小是唐人和歌伎的事实。司马槱到杭州后见到苏小小墓确有其事,这墓也是李贺所见所写之墓,即唐代苏小小的墓。

清代沈复 (1763—1825?)《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载:苏小墓在西泠桥侧。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由此可知,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后,在西泠桥侧修建了苏小小墓,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之前既已竣工,此前那里只是半丘黄土而已。后来,墓上又建了墓亭。亭为六角攒尖式,亭柱为石质,无栏。此亭取名作:慕才亭,或恐源自清代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六《西泠韵迹》的小说描写。后来陆续有楹联题写在亭柱上,共有十二幅,镌刻时间不可考,兹录于此:

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有情。

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

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

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联中多言:六朝,盖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是也。民国初年,苏小小墓改为外包水泥的圆丘形。1965年,苏小小墓被平(此前慕才亭已被毁),发现是一座空坟。1982年,苏小小墓原址上重建四角亭。1988年,四角亭改建为清式的六角攒尖顶亭,沿用“慕才亭”之名。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苏小小墓及慕才亭,摄于民国

2004年重修苏小小墓,所依据的是民国老照片。亭柱上亦镌刻楹联,但均为当代书法家根据原有文字新写。现苏小小墓墓顶为铁质,如覆大锅,抚之铿然有声,大煞风景。可惜苏小小千年芳魂,辜负文人骚客几世才情。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西泠桥畔苏小小墓,1920年,日本金丸健一摄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现在同角度对比图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西泠桥畔苏小小墓,民国,拍照时间不详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现在同角度对比图

【美人心迹】杭州西湖风月,苏小小(下)

现在杭州西湖西泠桥西的苏小小墓及慕才亭

余秋雨其《西湖梦》曾写道:与这种(群体性的文化人格)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

我也很重感情。今考苏小小生平身世,并为之正名:苏小小,约790—约810年,唐代钱塘(今杭州)人,歌伎,盛名一时,深受诗人仰慕而著于诗文,并因之广为流传,遂成传奇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