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遷10年再啟動!越秀南將變身廣州新城市客廳

隨著越秀南汽車客運站5月1日正式停運,其北側的越秀南復建項目也將重新啟動,未來整個越秀南地區將大變樣!25日,越秀南復建房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正徵詢意見進行公示,地塊位於越秀南路以西、萬福路以南、越秀汽車站以北,緊鄰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作為2007年全市舊城改造三大項目之一,越秀南復建房地塊從2009年開始動遷,至今已經10年。

动迁10年再启动!越秀南将变身广州新城市客厅

(復建地塊現狀。)

復建地塊控高70米 將新建地鐵出入口

越秀南復建地塊曾是2009年東濠湧拆遷的安置房用地之一,但動遷多年進展緩慢,直到2018年整個地塊才全部完成拆遷。2019年3月,越秀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成越秀南復建房地塊掛牌出讓”。該復建地塊位於越秀南路西側,萬福路以南,湛塘路以東,地塊位置優越,是老城區難得的住宅用地。

本次控規修正主要結合現狀建築及街區風貌要求落實鎮龍南街線位,修正規劃路網,寬度控制為7米,根據規劃方案對周柏用地界線進行相應修改。整個項目地塊包括3個規劃管理單元——AD013907、AD013913、AD013929,本次修正主要根據鎮龍南街的線位調整對地塊的用地面積和容積率進行微調。其中,

AD013907地塊用地面積由現行控規的8470平方米修改為8300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保持49500平方米不變,地塊容積率由現行控規的5.84修改為5.96;

AD013913地塊用地面積由現行控規的4313平方米修改為4354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12939平方米保持不變,地塊容積率由現行控規的3.00修改為2.97;

AD013929地塊用地面積由現行控規的3488平方米修改為3574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保持1100平方米不變,地塊容積率由現行控規的0.32修改為0.31。

根據規劃,AD013907地塊的建築密度、綠地率和建築限高3項指標與原控規保持一致,建築限高仍然為70米,該地塊將建設的配套設施包括居民健身設施、文化活動站、幼兒園、老年人服務站、物業管理、託老所、社區居委會、公共廁所、垃圾收集站;以及機動車位891個、非機動車位495個、出租車落客泊位5個。此外,在緊鄰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的AD013929地塊用地性質為綠地,將新增地鐵站出入口一處。

动迁10年再启动!越秀南将变身广州新城市客厅

(復建地塊規劃圖)

越秀南將大變樣 打造廣州新的城市客廳

25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現場發現,鎮龍南街目前是一條僅容兩三個人通行的小路,以北是AD013907地塊,地塊四周建起了高2米左右的圍牆,地塊內雜草叢生、堆積有磚塊和木料等垃圾,還有幾棟4~8層高的舊樓矗立在地塊內,但都已無人居住,樓房也僅剩框架。地塊靠近萬福路和越秀南路一側則已經平整,被用作珠光街的再生資源回收點和一些貨車的臨時停放點。而鎮龍南街以南的AD013913地塊仍然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低矮樓房仍然有人居住。

动迁10年再启动!越秀南将变身广州新城市客厅
动迁10年再启动!越秀南将变身广州新城市客厅

(復建地塊現狀)

整個越秀南地區歷史上又被稱為“東園”,因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位於東堤挹翠路與東園路交界處,原是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名“東園”。東園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東園門樓等,是廣州近現代史蹟的集中展示地。但目前,全國總工會舊址則在越秀南汽車客運站隔壁,距離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走路也只需要5分鐘左右,但因為隔著一個汽車站和居民樓,兩個重量級的文保單位“無法相見”。

越秀南更新改造是廣州老城區更新的重要項目,當時提出西有泮塘廣場、東有花城廣場,廣州中部要建設一個新的城市客廳——東園廣場,實現城市從西往東“歷史-近代-現代”的文化延續。

根據2014年在廣州市規委會上通過的東園改造方案,越秀南汽車客運站搬遷後,整個周邊的東園地塊也將隨之進行更新改造,原汽車站地塊將成為一箇中心景觀水面,周邊有亭臺樓閣的嶺南園林;地塊西側將新建一個兩層高的展覽館。整個項目建成後,從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就能看到全總舊址,形成歷史遺蹟軸線。

儘管2014年規劃已經獲得通過,但真正的更新改造工作一直未真正實施。2016年1月,越秀區召開《東園及周邊地區城市更新規劃》修改方案專家評審會,對規劃再次進行微調。評審會上專家指出,東園歷史意義重大,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里程碑,規劃應充分凸顯團一大廣場、團一大雕塑到展覽館的軸線,展覽館建築群外立面造型、色彩應進一步研究,對拱廊、房屋等進行精細化設計。

到了2017年5月,《東園、越秀南復建房項目地塊(越秀AD0139規劃管理單元)控規方案》通過市政府批准後正式公佈實施。本次控詳規修正正是對2017年版規劃的微調。

动迁10年再启动!越秀南将变身广州新城市客厅

(東園廣場設計方案。)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杜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杜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