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的生命學之“掌握呼吸,掌握命運”

一、炁與息

古人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

“息”者呼吸之息也,是宇宙元始祖氣(炁)的重要機能,是各級生命體的存在形式。

所謂“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生命如此,人也如此,那麼是否宇宙也如此?現代宇宙學認為,誕生於距今約120—150億年前的當今宇宙,其實一直都在膨脹。但有膨脹也就必然會有收縮!那麼大宇宙的膨脹、收縮,這一脹一縮是否也是宇宙之息呢?

“息”者,上“自”下“心”——自心為息,有心則有息,心動則息動;無心則無息,心靜則息定。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呼一吸故為息,不呼不吸亦為息。

又曰:“凡人之息以喉,仙人之息以臍,真人之息以踵。”

諺曰:“人活一口氣”,這裡的“氣”應是指先天之元氣(炁)!那麼人每呼吸一次,便會消耗一份來至先天的元陽真氣(炁)。那麼凡人的一呼一吸,亦即一生一滅;如此通過修煉、返還至先天境界就可以不呼不吸,如此則可不生不滅!正是“大道至簡”也!

古人曰:“人稟天地之炁數有限,則應宜於保養,炁存數即存,炁盡數即盡。”故培元固氣(炁)為佛道兩家修行的重要法則。

1、呼吸快慢與壽命

現代生命科學測定,呼吸頻率快的生物,元氣(炁)消耗得也越快,因之壽命也越短。反之亦然,呼吸頻率越慢的生物,壽命就越長。事實正是如此:

狗每分鐘呼吸30餘次,其壽命就很短;

人每分鐘呼吸約17、18次,壽命約在100年左右;

蛇每分鐘呼吸2次,其壽命可達700、800歲;

烏龜每分鐘呼吸5次,它們的壽命可達300歲以上,玳瑁可達1500歲。

至於壽高千歲之樹,它們根本就不用口鼻呼吸,主要依靠“體呼吸”來維持生命,因此不要小看植物!要知道,我們人類眾生凡夫只知用口鼻呼吸此華山一徑。其實東方佛、道兩家的修行者們早已知道了這個生命奧秘!

由此可見,呼吸之道分為:後天生命一呼一吸之“凡息”;與先天性命不呼不吸之“真息”(真息無息)。

而“臍息”、“胎息”則為從後天生命的一呼一吸、一生一滅之“凡息”,過度到先天性命的不呼不吸、不生不滅之“真息”之重要橋樑。如無此橋樑,修行者即使精通天下所有大法、秘法,神通如何廣大也沒用。沒有“臍息”、“胎息”這個基礎,必難返先天無極、圓明之道而躋身天仙、金佛果位!最終還是會被業力牽引而去參與六道輪迴。

如此一來,佛祖教外別傳的長久住世之法,老子教內真傳的長生久視之道,兩者其實至簡至易、異曲同工,簡易得只兩個字而已:呼吸!

故古人曰:“不根於虛靜者定系左道,不歸於簡易者必是旁門!”伍沖虛真人更明確指:“達觀往昔千千聖,呼吸分明瞭卻仙。”

2、佛家修息之例,佛弟子曾請求佛祖傳援修身之法,佛祖當下便說:“我們應該在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上尋找修身之法。那麼你們說說,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表現在哪呢?”有弟子說:“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是呼吸,有呼吸便表示有生命!”佛祖說:“對啊!那麼修身就應該從呼吸上修!如果一口氣呼出去卻不再進來,此生便是終結了!”佛祖當即傳授了觀出入息的安般守意法門。後又再傳援了在此基礎上加修的“白骨觀”,一直修到白骨流光,就上了一個臺階了。當然,除了這兩個基本的修身法門之外,佛祖還傳援了更高層次修證長生不死的命功“教外別傳”,但只傳給了摩訶迦葉,摩訶迦葉後來又傳了阿難、賓頭盧等。佛家這一性命雙修的“教外別傳”大法,在達摩老祖150歲時傳入了中國,其著作《了道歌》說:“三家法一般,莫作兩樣看。性命要雙修,乾坤不朽爛。”

3、道家修息之例,中派大師李道純有詩為證:“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於息上做功夫,為佛為仙不勞力!”

炁的生命學之“掌握呼吸,掌握命運”

二、生命過三關

新生命體受孕成胎之初,道家代表的是“天命元神”、佛家代表的是“阿賴耶識”,有俗稱為”靈魂”者,挾其相應的生命能量“先天一炁”,以“圓陀陀、光灼灼之先天一點靈光”的形式,進入於父精母血交媾而成的坯胎之中,成為新生命體的“生化之理、不息之機”。此時若無“天命元神”或“阿賴耶識”之“靈魂”入體,則十月懷胎生出的也必是一個死胎無疑也!

父精母血交媾而成的新生命體,是後天生命之基,為先天性命寄居之體,故此有生有滅,那麼它“既然是吾人順化人道生兒育女之具,也必然是修真證道逆反先天道源之器”。正是具備了這樣的雙重功能,故此真人張三丰說:“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堅持性命雙修、佛道共參的伍沖虛真人說過,人這個生命體順行人道之序要歷經“三關”之變:

第一關,受孕成胎,先天性命帶著“靈魂”的“輪迴種子”入胎,以了歷劫之因,完成命定的“果報”。胎兒形成之後,從無息到漸有“胎息”。胎息一啟動,立判性命!即圓滿的先天性命分離——性與命分離:性潛於頂(上丹田泥丸內院);命歸於臍(下丹田炁穴玄關)。這對從先天而來的“神仙夫婦”,陰的性靈與陽的命炁從此就分離了,也不再互通消息,直至下丹田坎卦中的先天命炁耗盡,人老物化,先天性命最後不得不離體而去而嗚呼哀哉,復歸性海無極。最為可惜的是,這個先天性命帶來的智慧和能量即“先天之炁”,竟然沒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而造成了人體生命潛能的最大浪費!

第二關,胎息一啟動,新生命體即進入後天生化順序,直到十月胎圓而呱呱墜地,“臍帶剪斷,地覆天翻”,

第三關,闖過了第二關,胎息遂化為後天口鼻呼吸,以汲取五穀精微而生長髮育。此時:

下丹田元氣(炁)藏於炁穴,而成為後天生命的呼吸之根,名曰竅中之竅;

上丹田第八阿賴耶識、元神,則隱於上丹田泥丸內院,叫做天中之天;

第七末那識、識神則存於中丹田絳宮黃庭,稱為心中之心。

由此可見,先天性命落入後天色身後一分為三、各司其職,在生命這大舞臺上演出一幕幕動人的生命活劇,既當演員,又充觀眾,直至最後曲終人散、各奔東西。

通過後天呼吸,生命體滋養培育至男16歲、女14歲,則天癸至。即後天色身補養至神、氣、精之三全狀態,人的生理機能尤其是性機能的成熟,人就能夠擔當順行人道的神聖職責,從此生子育女而生生不息。

張三丰說:“順行之時亦即逆行之時”、“捉住元初那點真,萬古千秋身不朽。”道家的金丹之道正是逆修之道,此時若將欲順行人道而外遊的“元初精氣”,依訣收歸根竅,培育溫養,並進一步“還精補腦”,令下丹田元炁(夫)與上丹田元神(妻)在後天色身中重新團聚,復還其來時的本來面目,結而成丹,育而成胎即“道胎”,就能成就法身而重返先天。

而要令這一對分別己久的“神仙夫妻”團圓而重鑄性命、再造乾坤,也必須要有“媒婆”的牽線才行!

而這個“媒婆”是現成的,正是自身的“胎息”也!故古人曰:“中宮胎息號黃婆(媒婆)”;“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三家相見結嬰兒”,就能育就“道胎”。

三家者:黃婆(媒婆)胎息為一家;上丹田元神為一家;下丹田元炁又一家。

炁的生命學之“掌握呼吸,掌握命運”

三 、寧心與調息

佛、道二家修煉法門有兩大基本模式:調心止念、調息寧心。

不同之處是,佛家一般不主張守竅,只關注出入之息,數息、隨息,至息止而觀慧,見性而明心。至於色身這個“臭皮囊”不必太過於關心,認為“心無病則身無病”。

但是,修持長久住世的“教外別傳”則不止於此,與道家下手功夫可謂大同小異。

道家特別強調凝神守竅,以開發關藏在下丹田玄關裡面的先天元炁,對色身進行脫胎換骨的徹底改造,使之達百病難侵的金剛不壞之體,為爾後的“三年乳哺”、“九年面壁”打下牢固之基!

心不守竅,心息不依,神氣不注,玄關不開,生命體的健康層次則難以向上昇華。

1、調息不如調心,“守住本心勝過一切法門。”對於心性容易寧靜的利根之人,可參考此模式。如《參禪日記》中的金滿慈老太太,第一天上座放鬆入靜,便心如止水、一念不生,甚至想生一點雜念起來都不可能!

2、以調息而寧心,但大多數人、尤其是中下根器之人,入靜止念則比較困難,雜念反而越止越煩;特別是靜修過程中不期而冒出來的“遊思雜念”,可謂防不勝防。古人云“家賊難防”,則宜採用調息寧心模式,以息止念而循序漸進,方可有望制服“家賊”。

炁的生命學之“掌握呼吸,掌握命運”

四、降龍與伏虎

南懷瑾說:人的呼吸平均18次/分鐘,24小時共25920次。脈搏72次/分鐘,為呼吸次數的4倍。有趣的是,太陽系統的運轉,也是25920年為一個週期。

人的思慮與氣息是息息相關的,一般是念頭先動,氣再跟著動。只要念頭清淨了,呼吸也就放慢了。識神受後天心中陰氣時時流轉的影響,一刻也不能停留,因此我們的思想停不下來。即使睡覺也夢幻不斷。

心動氣則動,氣動心也動、念也動。因此要把氣降住,才能做到念不動。

人的思慮隨氣息而生,氣息的作用就是以念頭表現出來。《周易參同契》經典名言:“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心與息乃同類也!故依息而制心,比較容易收斂。心息相依,心氣合一,泊然大定,定而生慧。

心念跟氣是離不開的。可是心念跟氣息又有兩個分途。只有當你心念專一的時候,那個呼吸就是停止的!所以調服心念叫“降龍”,收斂氣息名“伏虎”,龍降虎伏,妄念不生。

凡人之息以喉:打坐時,先注意自己的呼吸,呼吸粗大就是“風”,這樣的呼吸只能到達肺部,是為“喘”也;

仙人之息以臍:入肺部再深一點,才叫“氣”,到達丹田、肚臍那裡,那個還只叫“炁”,此時接通了元始祖炁;

真人之息以踵:再進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個才叫“息”,真息無息,也叫“先天一炁”,它是圓滿無缺的,無須呼吸。

伍沖虛真人說:一呼一吸故為息,不呼不吸亦為息,先天一炁之真息。真息無息,無出無入,不生不滅、圓滿自在!

我們這個氣,鼻子呼吸是很粗的;進一步是心肺部分的呼吸;再進一步,普通所謂丹田呼吸。胎息,都在肚臍或以下,再進一步,息到達足根,叫真人呼吸,整個的停掉而氣住,不需要呼吸了,脈也極少跳動了,息停脈住,雜念則不消而自消。

“先天一炁”就是不呼不吸之息,這時候我們的後天呼吸寧靜了,身、心、性命都空了,沒有感覺了,此時就會發生“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要自己完全空虛到極點,“至虛極、守靜篤”才能發生,並不是說“先天一炁”從虛空中給你掉進來。

我們下丹田的“坎”卦中有至陽之氣(炁),即坎卦中間的陽爻之炁——水中之金炁,先把這個炁控制住,呼吸之氣不動了,上丹田“離”卦中爻的思慮之心也就凝定了。所以過來人云:坎離一交,雜念自消。

“息不止則念不止,息若定則念即定。”故陸潛虛雲 :“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這就是調息止唸的辯證法。

黃元吉真人也再三告誡:“苟不求養氣而徒曰養心,無惑乎終身不得其心之寧者,多矣!”我們還是要充分應用“養氣培元”這股繩索,遲早拴住、制服“心猿意馬”而氣定神閒,使水源清淨而源清精真。

神與氣也是同類。神動則氣隨,氣伏則神定。如果我們的思慮之神,老是外馳於花花世界,追逐聲色利祿,氣亦外洩而去,久之則氣虛體槁,寢食難安。故而虛靖天師告之曰:“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並暮暮,赤子自然結靈胎。”

炁的生命學之“掌握呼吸,掌握命運”

總而言之,有效無效,神光內照,日久功深,水到渠成!

當然,像金滿慈夫人那樣的利根之人,從任何一個法門入手都能很快上路,中、下根人則要難一些。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循調息寧心模式而進,較為穩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