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在科學類教材中,曾提到大約6600萬年前,地球主宰者恐龍群體突然滅絕,而導致這場物種滅絕的最權威性解釋是因為一顆小行星撞地球導致的,這個威力超猛的巨大隕石被命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那麼真若如科學家所說恐龍的滅絕跟這塊巨型隕石有關,那麼在這塊隕石撞擊地球之後,保守創傷的地球又發生了什麼呢?

歷代的人類對當時所發生的場景盡最大能力去想象,當然,也只能想象。

然而,最新出土的一批化石為人們的想象提供了更具體、更形象的素材。這是一些遠古魚類和樹木的化石,出土位置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化石表面裹著一層來自天外的玻璃狀岩石碎礫,而且還有曾被水淹的跡象。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希克蘇魯伯撞上地球之後,引發了衝擊力相當於10、11級的地震衝擊波,這個巨型衝擊波在全球擴散,排山倒海,天翻地覆,乾坤挪移,南北兩極顛倒,引發漫天漫地的大洪水……那驚心動魄的時刻就鎖在這些各式各樣的化石之中。歷代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科學家憑藉這些化石一點點復原出洪荒之力主宰的地球的模樣。

在這次研究報告中,大致這樣描述了希克蘇魯伯“擁抱”地球時的畫面。某一天,直徑12公里的希克蘇魯伯帶著火焰從外太空而來。就這樣,它以無法形容的速度撞到地球,數十億噸液化和汽化的岩石旋即噴薄而起,遮天蔽日、鋪天蓋地,方圓數千公里旋即蓋上了一層岩漿。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不要以為這是科學家信口拈來的胡謅哦,在塔尼斯出土的化石“誠實”記錄了珠子般大小的熔岩橫掃地面的時刻。

身材高大的生物,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而那些水中的魚兒也未能倖免,它們在混合著熔岩的湖中掙扎,拼命呼吸之時將水裡的熔岩顆粒吸進去,很快,這些雜質卡在魚鰓裡,伴隨著這些魚兒沉睡了千百萬年,變為化石。這些熔岩顆粒還進入植物的樹脂中,這也就是為何現在發現的大量琥珀可以清晰地看到熔岩顆粒的原因。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這次撞擊除了消滅了物種之外,還使得大陸板塊發生了明顯變化,例如在撞擊後的幾個小時候,墨西哥灣衝到3000公里之外的北達科他州。一些海洋區域變為陸地,而陸地變為海洋。火焰、洪水、地震、颶風、霧氣等等使得天昏地暗,生物失去了生命依賴,唯有選擇“適者生存”,為數不多的生物陸續進入海洋,進化成為海洋生物。當然,這只是一種“自救”的過程,隨著不斷的演變,一些海洋生物再次回到陸地,進化為陸地生物。人類學家認為人類的祖先也正是從水中而來。因此,地球上的一切源自海洋這句話,也許並非虛構。

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之後接著發生了什麼

這次考古調查的阿爾瓦雷茲教授說““我們提出恐龍大滅絕猜想時,依據的只是銥元素異常積澱的發現,這種沉澱是彗星或小行星的‘傑作’。自那以後,證據越來越多。但是,發現這樣一個死亡現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本文圖片取材自網絡,參考資料《美國科學院院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