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大众股比门 车界灰犀牛来了


再评大众股比门 车界灰犀牛来了


继大众集团CEO在狼堡单方面公开宣布要调整在华合资股比后,业界惊呼,灰犀牛终于来了。昨天首评大众“股比门”后,不少跟贴都集中在德国大众一旦缺失中方合资伙伴的信任,该如何调整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有车界人士指出,这场变革如果发生,大众该头疼的不仅是面对自身内部的协调,而是如何应对逐渐崛起且领跑未来出行领域的中国汽车品牌。

只顾“吃蛋糕”的大众,忽视了逼近的“战狼”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市场正值萌芽期。于德国大众而言,彼时的中国车市容量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竞争对手弱,本土品牌毫无威胁。

德国车企是幸运儿,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经济腾飞,中国汽车市场已发展为体量超过2800万辆,且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大位的大车市。反观德国大众,这些年坐拥车市增长的红利,在华销量超过400万,并依此奠定了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再评大众股比门 车界灰犀牛来了


或许这份耀眼的成绩,麻痹了大众集团,以至于它没有看见曾经不起眼的追赶者已逐渐逼近并默默超过。

随着中国车市的高速增长,成长最快的受益最多的无疑是曾被所有外资品牌所忽略的中国汽车品牌。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代表未来出行方向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超过了125万辆。

技术创新更是空前的,中国汽车品牌积极探索未来出行,在新能源、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大有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

我们能看到,比亚迪以22.7万辆的成绩,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上汽全球首创的互联网汽车,至2018年年底已热卖一百万辆;百度推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已能够支持简单城市道路自动驾驶;目前全国投入运营的共享汽车数量已超过10万辆。国际战略布局下,既有吉利并购沃尔沃、宝腾,收购戴姆勒股权的先例,也有长城收购Jeep的蠢蠢欲动。

毫不客气的讲,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成长为任何一家外资汽车公司无法忽视也不能忽视的力量。并且在未来出行领域,我们已抢得先机,走在前头。

大众押宝电动车,脱离不了中德合作

在3月12日的2019大众年会上,大众集团CEO迪斯坦言中国是大众最为看重的市场,尤其是电动车领域,将是大众未来的机会,大众将积极快速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甚至打算将集团40%电动车都销往中国。

再评大众股比门 车界灰犀牛来了


我们能感受到,德国人对于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渴望。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汽车品牌已实现电动车领域抢先布局和技术创新,就未来出行这个新领域,脱离与中德双方合作这个前提,是决然难以有突破的。中方合作伙伴在本土化研发、工厂体系布局、人才体系上的优势也无可替代。从这个角度看,大众集团调整在华合资股比有点“自废武功”的意思。

“长远”还是“短视”,大众陷入逻辑漩涡

那么,德国大众明明如此重视中国市场,为何还要在股比上作文章是刺激合作伙伴?我们不妨捋一下大众的逻辑。

大众对于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大众在电动车产品的布局以及研发上已错失先机,需加快转型。

正如大众集团所做的。到2023年,仅仅针对电动化领域的投资,就将超过300亿欧元。如此大一笔巨额投入,需要更多的利润支撑,谁是大众集团的“利润奶牛”?大众脖子一歪,想到了中国合资车企。但显然这是个只看眼前利益的“馊主意”,如若大众集团启动股比谈判,很可能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反目成仇,落下见利忘义的名声。这不仅会摧毁之前三十多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还将影响大众在华400万销量的基本盘。典型的因小失大,本末倒置。

再评大众股比门 车界灰犀牛来了


因此,不以“双赢”为前提,大众集团就难以在华做加法。从长远角度看,大众集团只有坚持扩大深化与中方合资伙伴的合作,以此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突破,才可能 “把蛋糕做大”。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无论大众在华是怎样的调整布局,它都将不得不面对已经领先并仍在不断提升进步的中国汽车品牌。等待大众的未来市场,只会是更加残酷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