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戰項羽為何失敗?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

【原創】導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西楚霸王在江邊自盡,宣告了楚漢之爭的結束。他為什麼會失敗?如果他重用軍事人才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能改寫,今天我們回到兩千年看看當年項羽是如何失敗的。

楚漢之戰項羽為何失敗?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

他失敗的原因不難理解,第一、違背歷史發展趨勢。秦朝自統一後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要先進的多,社會制度也開始日趨完善。但是項羽滅掉秦朝後,倒行逆施用奴隸社會的分封制取代郡縣制,使得當時的社會發展極速倒退。影響生產力的發展,必將影響到上層建築的穩定問題。第二、不遵守約定。當然按照楚漢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為王。劉邦率先進入咸陽,但是項羽違背協議,沒有把關中地區給劉邦,還趁機報復劉邦。背信棄義的項羽,很難再撐起一片江山。第三、項羽生性殘暴。進入咸陽後大肆屠殺秦朝軍隊,逼迫秦王子嬰投降,火燒咸陽宮。引起世人不滿,難得人心。

楚漢之戰項羽為何失敗?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

這些都是後期的原因。從前期來看,項羽的剛愎自用也把江山送給了劉邦。鴻門宴中,項羽不聽信亞父范增和韓信的建議,放虎歸山,讓自己的路越來越窄。我想這是項羽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吧,鴻門宴上如果除掉劉邦,統一大業指日可待,只可惜他的剛愎自用和爛性格。不重用人才也是項羽最大的敗筆,韓信是當時的軍事人才,說他賽過諸葛亮也毫不誇張。在項羽手下,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才,屈居小職位,誰也不願意。他把自己對於軍事戰略的想法寫下來偷偷放到項羽的書桌上,項羽也沒有在意。一兩次偷著放沒當回事,放多了被項羽發現了。項羽怒問誰做的?韓信站出來承認,竟被傲慢的項羽表示要懲戒他。還好被人求情,才免幸於難。

楚漢之戰項羽為何失敗?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

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大業嗎?筆者認為有點可能,一方面是項羽自身的性格是他最大的敵人威脅,另一方面不重視人才也是項羽必輸的因素。項羽輸給劉邦,不是因為韓信的軍事天才,而是項羽本身的缺陷,他的政治眼光不行。用司馬遷所說的項羽乃是“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而失敗的。劉邦的成功,一方面和他的性格有關,重用人才,韓信在他手下發揮了軍事才能。韓信也評價劉邦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另一方面也和劉邦的選擇。他的政治眼光要比項羽好太多,在建國後也可以看出。

楚漢之戰項羽為何失敗?如果他重用韓信,劉邦還能夠成就帝業嗎?

如果沒有韓信,項羽還是會輸。項羽的輸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他最好的去向。劉邦的贏也絕非偶然,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