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王平原本是曹魏的将军,为何后来却投降刘备?

风一样的小菇凉


曹操生平两大爱好,夺人妻子和夺人臣子。曹操因强占张绣之婶而被已投降的张绣反戈一击,差点丢掉性命。曹操在挖墙脚这一块也是不遗余力,他为逼徐庶进曹营,甚至挟持其母。除此之外,他对关羽也极尽讨好,企图将他收入自己麾下。

出人意料的是,曹操如此看重人才,他麾下的王平却弃魏投蜀,这是为何呢?他最终下场如何?<strong>

魏蜀吴看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实质上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在赤壁之战后勉强形成的。魏国的实力要胜于蜀吴两国,王平抛弃曹操投奔刘备似乎是弃暗投明,可是王平的选择是正确的吗?

首先,王平本是賨人,这个民族虽然如今已鲜为人知,但在历史上却曾盛极一时。他们勇猛彪悍,对周朝和汉朝的建立都功不可没,賨人在巴西郡一带活动,恰是蜀的地盘。由于王平的出身,他对巴蜀一带地形极为熟悉。在敌我双方对峙过程中,哪方率先对复杂的地形了解透彻,哪方就已取得先机。因此如果王平投降蜀国,绝对会得到重用。相较之下,王平在魏并不受重用,最初仅是代理校尉。在魏国一众能征善战的大将对比下,他可谓是资质平平。由此可见,在蜀国的前途似乎更加光明。

事实并不止这样,在曹爽大举伐蜀时,就是王平为蜀国出谋划策的。王平提出凭险据守,让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最终魏国大军伤亡惨重,王平也就得以一举成名。

其次,王平的投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王平作为谋士跟随曹操攻打汉中之地,期间他多次给曹操提出作战方针,但是此战中曹操不仅失去夏侯渊这一员大将,还惨遭失败。王平若不投降刘备,便只有死路一条,即使他能侥幸回到魏国,也可能会被曹操秋后算账。刘备素有仁义之名,投降后至少性命无忧,何况在当时,时局混乱,大将投降敌方之事时有发生,像吕布就曾三易其主。虽然备受诟病,但这也是由于次数太多导致。赵云也曾先后追随过公孙瓒和刘备,却丝毫无损于他的名声。所以说王平此举也算是情有可原。

王平投降后,便被刘备升官三级,成为牙门将、裨将军。在默默无闻九年后,跟随诸葛亮北伐,在守街亭之时,王平曾力劝马谡舍水上山等举动,后来街亭失守,也是王平率千余士兵平安归还。因为此事,诸葛亮对王平刮目相看,其后诸葛亮围抄祁山时,曾派遣王平在南围镇守,司马懿让张郃攻打王平,但是却无功而返,王平此举为诸葛亮争取了时间。曹爽进攻汉中时,王平亦是功不可没。

王平虽然在魏国时声名不显,但在蜀国却着实可以称得上一员虎将,尤其是在后期为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被封为安汉侯,在他死后,他的子孙承袭了他的爵位。王平最后可谓是得以善终了。


邓海春


王平本来就是巴西宕渠人,后来为了出人头地跑到洛阳投奔曹操做了下级军官。曹刘争锋汉中时,刘备大败曹操,王平本来就是巴西人,所以没什么心理负担就投降了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是马谡军中先锋官。街亭一役屡次劝诫马谡不要舍水上山,然而马谡不纳其言。兵败之后,马谡部队溃败,唯有王平所部千人号令严整,张郃见状以为有伏兵,不敢深入追击。后来追究责任主将马谡、将军张休、李盛因兵败被处死,黄袭等人被罚褫夺军权,唯有王平被诸葛亮褒奖。

此后王平作为季汉重要将领参与北伐战争,用兵严正,极善防守,在攻防战中即使是名将张郃率领的部队也无法突破他防守的阵地。

再后来诸葛亮去世,魏延作乱,又是王平与魏延对阵。义正言辞斥责魏延,使得魏延所部军心大乱,逃散大半。魏延本人也在逃往汉中的路上被杀。

季汉后期名将陨落、人才凋零。终于一介投降小校出身的王平凭借多年的功劳及对季汉的忠心表现在延熙六年坐到了镇北大将军的位置,统领汉中兵马。


建宁李俊阳


蜀汉名将王平家乡本来就属于四川境内的,如果在曹魏也可以安稳地当个将军,但领着别人攻打自己的家乡为人所笑。保卫家乡才是大丈夫之所为。所以又义无反顾地投入蜀汉阵营。之所以是名将还得从马谡失街亭中说起。王平力劝马马谡不能上山扎营,如果被敌人围困必死路一条。马谡是不了解王平,一个判徒神气什么?我还赶不上你了?这时王平提出你上山我在路前边扎营。没跟着上去,说明他的头脑清醒。如果马谡听王平一言,三国的历史是否要改写?


用户5186769674269


我们从这个方向去看问题,都知道蜀国地盘大致在四川一带,百度搜索是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

从上诉看来可以想象下、王平其实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看清当下形式掌握好利弊、离家近还待遇不错,无非就是换个老板嘛,


兮若人生


王平投靠蜀汉有以下几点:1.不得重用2.和主将徐晃不和,徐晃是名将,王平是下将,徐晃根本不待见他。3.刘备给的价码更高,封牙门将迁裨将军。所以王平宁愿投靠蜀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