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傢俱》2016年12月刊

高山流水,絕代風華 | 《中國古典傢俱》2016年12月刊

古琴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文化之清雅,最清雅者莫過於古琴。關於古琴,有說不完的故事和情懷,我們可以說,一部中國文化史,就由這一張古琴貫穿始終。

嵇康謂古琴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含至德之和平”,古琴的標誌是雅,但又是如何雅的呢?我們有一個詞叫雅俗共賞,許多樂器及作品,或許可以雅俗共賞,但古琴則絕非如此。它是賞者必雅,非雅不能賞的。

隨著傳統文化復興,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古琴,但真正能夠把握古琴之真精神的,應該依然是少數。這個道理很簡單,一曲《高山流水》,一曲《廣陵散》,如果人人皆懂,古往今來的琴家又哪會有知音難求之嘆,嵇康臨刑又何必遺憾“《廣陵散》於今絕矣”?多數人彈古琴,可能只是葉公好龍,徒有其形而無其心,附庸風雅罷了。

然而,我們卻絕無意於嘲諷這種“附庸風雅”。無論如何,古琴的普及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在邁入真正的大雅之門前,誰又不是從幼稚的“附庸風雅”開始的呢?中國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李祥霆先生曾經說過:“學古琴就和小孩子學1、2、3等阿拉伯數字一樣,有興趣就行,喜歡就能學會,入迷就能學好,發瘋就能學精。”

古琴之雅,並不是神秘的高深莫測和故弄玄虛,甚至也不是所謂“世俗”的對立面。古琴如蘭,幽香獨放,其為樂,是明理後的一覽眾山小,是心性修養之上善若水的透明、清澈和簡單。

陶淵明曾說:“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我們並不是古琴專家,但我們是古琴之雅趣的嚮往者。因此,本期封面故事,我們遴選了十把幾經風霜,最終被送上拍場的曠世名琴,書寫它們的故事,也學習和傳播它們的精神。

這些古琴,包括“松石間意”、“大聖遺音”、“湘江秋碧”、“月露知音”、“太古遺音”、“猿嘯青蘿”等等。每一張琴的身世都令人唏噓,圍繞這一張張曠世名琴所展開的那些風華絕代的人和事,也彷彿依稀就在眼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這是韓愈為孔子琴曲《猗蘭操》寫的琴辭,聖賢寫心,高古坦然,琴之為器,君子之蘭。蘭之吐香,不擇地擇時,不與群芳爭豔,亦不受它們影響,只是自己在那吐露芬芳,無論你看不看、採不採、佩不佩。古琴之為樂器亦復如是,它如明月般皎潔遍照,無論何人與會,它都歡迎,能不能會得琴中意,那是人的事,卻與琴無關。

我們由衷地希望,每一位讀者的心聲,都具古琴之精神,如古琴之音一般,清靜、和善、圓滿、陽光!總 編 | 鄧雪松

主 編丨林育程

執行主編丨程香

資料來源 | 《中國古典傢俱》2016年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