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能称的上是“三国第一军事家”吗?你怎么看?

纵论三国


陆逊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干过两件惊天动地的事。

第一件:智取荆州。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座富裕的粮仓。谁占据它,谁就取得战略主动权。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又正值蜀吴联合抗曹的“蜜月期”,孙权想夺取荆州又苦于找不到机会。

公元219年,关羽发兵进攻魏国控制的襄阳、樊城时,他留下重兵驻守荆州,以防东吴乘势偷袭。而孙权还是亮剑了,让大将军吕蒙去拿荆州。吕蒙知道强拿荆州有难度,便想到了一出“金蝉出壳”妙计,他把以生前几天为由,把帅印交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孙逊。

陆逊上任后马上来了个三步走:一是装孙子。他装得十分低调地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极力吹棒关羽的业绩和威名。把关羽吹得飘飘然。而关羽的致命弱点就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关羽见看了陆逊的信,笑道:由这黄口小儿担任要职,我一点顾虑都没有啦!于是把原安排防守荆州的人马调出来了大部份去前线。二是走联合。陆逊得到情报后,偷偷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联合夹击关羽。内外夹击,这无疑增加了击败关羽的法码。三是下杀手。最终,陆逊联合吕蒙进击荆州。吴军锐部队藏匿在改装的商船内出发,上岸后日夜兼程赶路,顺利攻克公安、南郡等地,一举拿下守备空虚的荆州!而当关羽听闻消息忙回师救援时已晚矣,最终落得个败走麦城,被擒杀的悲惨结局。

第二件事:,火烧连营。

公元221年,刘备做了两件大事,一方面是称帝,公然建立了霸业,另一方面是不听诸葛亮、赵云等人相劝,为给结拜兄弟关羽报仇,倾蜀国兵力伐吴。孙权在向曹操求救向刘备求和不成后,只好让陆逊挂帅,率五万大军迎敌。

陆逊又来了个三步走:一是定战略。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策略,认先是主动后退,把五、六百里的山地让给蜀军,然后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不和蜀军交战。

二是安众心。面对陆逊的“坠落”,他手下韩当、孙桓、徐盛、潘璋等盖世名将不服气地主动要求去和蜀国应战。对此,陆逊马上召开了一次内部扩大会议,语重心长地说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感恩——大家都深受国家恩惠,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第二个关键词是团结——只有众志诚成,万众一心才能战胜强敌;第三个关键词是军令——主公把重任交给我,并有不准出战的军法军令在,谁也不能违法捣乱。一席话安抚好众人异动的心。

三是用火攻。刘备率大军多次挑战无果,只好在数百里的山地上连绵设立数十座营寨,结果触犯了兵家大忌。随着酷暑的到来,运输粮食不便,军心开始涣散。陆逊审时度势,准确捕捉战机,在一个晚上利用火攻大获胜利。狼狈退逃到白帝城的刘备羞愧难当,要知道陆逊比他小二十岁啊,结果气急之下一命呜呼!

如此看来,陆逊当然能称的上是“三国第一军事家”。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想成为军事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

因此,评价历史上的军事家,可以把他们按高下分为四等:

第一等 构建了军事学的基本框架,或者至少提出/总结了军事学的基本规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孙武子;

第二等 在军事学的某个重要分支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或是在该分支中首先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马汉;

第三等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在一定的重要的局部,针对一定的对手,结合敌我双方的资源、力量、技术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人文条件,提出了在该历史时期中,在该局部,对该对手行之有效的成套的战略/战术体系,并亲自用该战略/战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超出一般预期结果的重大胜利。比如拿破仑;

第四等 在至少一次重大战役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取得了远超出一般预期的结果.。

至于在这四个标准以外的人,他们或许灭国无数,或许百战不败,或许名垂千古,但他们最多也只能被尊为“名将”,而不能称为军事家了.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面对众将领尤其是程普等老将的不服,没有意气用事,小心周旋,取得众将领的信任,团结一致,火烧连营,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损耗掉了蜀国大量兵力,并间接造成了刘备的死亡,这无疑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进程。

这些是符合第四条的,所以陆逊可以称为军事家,但第一的话就有非议了,起码曹操扫平北方的战绩,整个三国时代无人能出其右,而且诸葛亮还入选了武庙十哲呢。


古今纵横谈


三国时代的陆逊确实是第一流的军事家,也是进入了唐朝武庙72贤的。不过,称为“第一军事家”恐怕还稍显有些不够。

我心目中的三国“第一军事家”,如果将东汉末年那段乱世也算进去的话,应该是曹操。

简单比较曹操和陆逊两人,虽然曹操的败仗似乎还要多一些,但曹操军事上的整体战绩更是出色。190年曹操以五千人马起家,到207年,用10多年时间已经扫荡了半个中国。其间固然打过不少败仗,但所谓胜七负三,整体还是在不断扩张。其中镇压青州黄巾军,打败吕布夺取兖州,都是极为艰难的硬仗。而200年的官渡之战,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在不利格局下击败袁绍,更是神来之笔。

相对而言,陆逊的夷陵之战、石亭之战,首先都是防御战役,诱敌深入后进行攻击,难度相对较低。而从双方兵力来看,是势均力敌,也没有官渡之战这种悬殊。所以只能算普通的较大规模战果。说不客气点,这种程度的歼灭战,曹操对刘备、袁术、马超等人打得更漂亮。而且陆逊这些防御战并没有为东吴扩张什么领土。更何况曹操留下的诸多治军、用兵理论,陆逊也是没有的。所以,仅就军事上表现,我们不能说陆逊一定弱于曹操,但综合军事家排名陆逊还是不如曹操的。

至于其他几个人,周瑜如果赤壁之战记载属实,表现也至少是和陆逊相当的。诸葛亮战场成绩不如陆逊耀眼,但练兵和战略规划的水平陆逊未必赶得上。陆逊排名在周瑜诸葛亮的前面或后面都是可以接受的。倒是司马懿有231年大败给诸葛亮的明显短板,应该不如陆逊。


天外村药房


三国时代,将星闪耀,陆逊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至于算不算第一,本来就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不好随便比较。

陆逊是东吴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他出身江东大族,二十一岁入孙权幕府,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县长。他年纪轻轻时,便在军政上崭露头角。当时海昌连年闹旱灾,百姓民不聊生,陆逊开仓赈贫,劝督农桑,积极发展生产自救,得到百姓的感激与爱戴。当时在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东吴多次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自己的队伍也扩大到两千多人。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争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

孙权对陆逊的才华非常欣赏,便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还不时前去拜访,商议国家大事。针对东吴境内山寇众多的情况,陆逊指出:“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建议孙权把治理重心放在清剿境内盗寇。孙权言听计从,任命陆逊为帐下右都督,负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杨的山寇费栈接受曹操颁给的印信,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当时关羽占据荆州,对东吴构成巨大威胁。当时还只是定威校尉的陆逊对吕蒙提议说:“关羽向来自负其骁勇,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今在战场上又立下赫赫战功,居功自傲,骄傲自满。他一心北伐,不把我们当回事。倘若他听说将军病重,定然放松戒备,我们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可一战而擒获。”

后来吕蒙见到孙权后,毫不犹豫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位,他说:“陆逊深谋远虑,才堪负重。我细细观察过他,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孙权便拔陆逊为右都督,接替吕蒙的职位。

陆逊走马上任后,就给关羽写了一封拍马屁的信,极力吹嘘关老爷的丰功伟绩,表示自己的崇拜景仰之心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关羽本来就是个自视甚高的人,陆逊这么一吹,他更加飘飘然了。于是关羽放松戒备,从大本营中又抽调精兵前往樊城,大败曹军,生擒于禁。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陆逊巧妙让关羽上当,东吴军队趁虚而入,夺取荆州,最终关羽也被擒杀。战后,陆逊被提拔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为娄侯,地位几乎与吕蒙平起平坐,成为东吴军界冉冉升起的明星。他屯兵于夷陵,守卫长江峡谷,防备刘备的反扑。

在接下来的夷陵之战中,陆逊光芒四射。

在此之前,陆逊的能力屡遭诸将怀疑,认为他不过是靠着关系才当上总司令。他的妻子是孙策的女儿、孙权的侄女,与公室也算沾亲带故;同时,他又是前任总司令吕蒙所力荐,这些都是他飞黄腾达的一些外在因素。不过,这些因素是次要的,他卓越的军事能力才是孙权、吕蒙所看重的。

在夷陵之战过程中,陆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刘备在战场上的施压,另一方面是部将们在心理上的抵制。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是一种担当,非意志坚忍不拔者不能为之,一旦你失败了,就成众矢之的,人生就此毁灭。陆逊的坚持来自自信,自信来自卓越的判断力,判断力来自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这不是光靠聪明才智就能做到的,有些人有聪明才智,但只能当谋士,出出谋,划划策,他们不用承担后果;能深谋远虑,又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这才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为什么伟大的人物总是寥若星辰,原因在此。


这一战赢得太漂亮了,之前对陆逊军事才能深表怀疑的将军们都哑口无声,因为几乎所有的奇谋妙策,都是出于陆逊之手。陆逊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冷静、从容不迫,每步棋都意味深远,然后抓住敌人的弱点,一击致命。大家不服也得服,口不服心也得服。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是确立三国鼎立的重要一役,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陆逊凭此一役,可跨入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列,他的睿智与风采,千百年后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君山话史


三国第一军事家是苍天。

主要贡献:

1,某术士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道”的口号,结果扑街。

2,董卓本有可能一统中原,但大权在握却打死不登基,扑街。

3,官渡之战。袁绍与董卓一样,官渡之战忽然猪脑子,扑街。

4,赤壁之战。周瑜逆天改命,阻止天下一统,莫名扑街。

5,刘备三兴汉室,本来可以成功,连帝都称了,却不打北魏搞东吴,苍天看不下去了,让刘备猪脑子附体,跟前几位一样,扑街。

6,曹操。跟董卓袁术一样,打死不登基,牛逼时候非要浪。脑子有病?对,你就是脑子有病!有肿瘤。好吧,天来收你。

7,诸葛亮自作孽不可活:借荆州,草船借箭,借东风。。。。什么都tm是借的。前面的都是凡人,你借了不还也就罢了,你tm敢朝天借东西不还?

8,蜀汉由于太逆天,于是苍天教你做人。五虎上将牛逼吧?兵法家多无敌吧?老子背后阴你一手。诸葛亮三大猪队友北伐失利,姜维一群猪队友保蜀失败。对,猪队友,这就是苍天搞得好事。

蜀汉武将无敌,军事无敌,兵法无敌,你tm夺天下啊?

关羽张飞遭叛徒扑街,刘备猪脑附体扑街。诸葛亮被迫修生养息数年。对,要的就是你修生养息,后代全是猪脑子。叫你丫的浪。

最终,恭喜司马家获胜。

???

为什么是司马家赢?

因为苍天用他吐槽啊!

真的死妈啊你们,牛逼时候非要浪,。。。。


鹿与红茶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陆逊: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一言以蔽之,陆逊这个人,简直就是刘备的克星啊。不仅是刘备的克星,他还是孙权的守护神。

三国智谋卓绝的军事家,曹操自然首屈一指,其次就是陆逊,然后才是周瑜。除此三人之外,历史上诸葛亮是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上的才能就稍逊一筹。至于司马懿,因为在演义中和“多智而近妖”的诸葛武侯唱对台戏,身价被拔高了不少,实际上司马懿的军事成就除了利用秦岭山脉的地利之便阻止诸葛亮北伐之外,乏善可陈。

司马懿应该算是一位权谋家,也就是政治家,忍辱诈病一举干掉托孤重臣曹爽,老奸巨猾不在曹操之下。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玩弄权术打压政治对手的分析,后续的文章会讲到。

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除了曹操、刘备和孙权这样的一方诸侯之外,单独立传的文臣武将,只有诸葛亮和陆逊两人。也就是说,在陈寿看来,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没有陆逊则没有夷陵之战后的东吴。

《三国演义》中以蜀汉作为叙述主线,对于曹魏和孙吴的谋臣良将着墨不多。陆逊在襄樊之战前期献计吕蒙,露了一次脸,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破刘备一战成名,之后基本上就领了盒饭。往后三十三年,先后担任东吴大都督,丞相等职务协助孙权防备蜀汉,数次击退曹魏入侵的戏份全被删了。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在曹魏与东吴的夹攻之下丢失荆州,败走麦城,兵败身死。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军大举入侵东吴,一路势如破竹。第二年,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钺,统领将士朱然、潘璋、孙桓、韩当、徐盛等人,率兵五万前往夷陵阻击刘备。

陆逊避其锋芒,以退为进;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双方相持到六月,陆逊转守为攻,出奇制胜;集中兵力,后发制人,一举击败刘备侵吴大军。刘备在陆逊军队的追击下,从夷陵逃亡秭归,经过巫山一路退回蜀国地界白帝城。陆逊命令孙桓、李异率兵循着刘备逃跑路线乘胜追击,直到吴蜀边界,由于赵云的增援,双方在鱼复屯兵对峙。

陆逊在夷陵之战击败刘备,对于三国而言意义重大。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三大战役”:其一为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大致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局面;其二为周瑜击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为三分天下提供了互相牵制的前提条件;其三就是夷陵之战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最终局面,三国边界持续四十年没有发生变化。

不要在意参战人数的多少,要看到战役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陆逊得以和曹操、周瑜并称为三国时期最牛逼的三位军事家的原因。夷陵之战完胜刘备,只是陆逊指挥对抗蜀汉入侵的一场战役。公元228年,陆逊再次指挥阻击曹魏入侵东吴的石亭之战,同样堪称教科书式的自卫反击战。

孙权自从夷陵之战和蜀汉撕破脸皮之后,派遣使臣向魏文帝曹丕称臣。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主持朝政,吴蜀重修旧好。曹丕恼怒之余,多次派兵入侵东吴。公元228年,孙权暗中授命鄱阳太守周舫诈降曹魏,魏国大司马曹休中计,率兵进入皖城。孙权再次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钺,阻击曹休。曹休发觉周舫诈降,自恃仗兵多粮足,孤军深入大摇大摆地进入吴国境内。陆逊自领中军,命令孙桓为左翼部队,全琮为右翼部队,在石亭形成对曹休大部队的三面夹攻,大败曹休,斩杀曹军一万多人,缴获军械马匹无数。曹休逃回,不久病死。

石亭之战在演义中也有部分提及,规模虽然比不上夷陵之战,但是却使曹魏损兵折将、国力大损,短期内无法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孙权得以消除来自北方曹魏政权的威胁,不再对曹丕卑躬屈膝称臣示好。诸葛亮趁机上表,再次北伐曹魏。

石亭一战,东吴威名大振。第二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都建邺。至此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政权才得以形成。

两次自卫反击战,充分说明了陆逊的军事才能。如果没有陆逊夷陵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方的安全,以及石亭之战的胜利巩固了北方的安全,东吴政权要么和蜀汉联合,受到牵制;要么对曹魏称臣,成为附庸。陆逊在东吴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建立的贡献。

为了嘉奖陆逊出色的军事成就,孙权特意设置了“上大将军”一职,就是比大将军还要牛逼的军事指挥官。顾雍去世,陆逊官拜丞相,总署东吴军政事务,深得孙权器重,被誉为社稷之臣。指挥大兵团作战,陆逊一生几乎没有败绩。这一点,就连曹操和周瑜都做不到。陆逊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军事家,实至名归。

遗憾的是,晚年的陆逊因为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两宫之争”,遭到孙权的指责,陆逊忧愤而死。陆逊去世后,他的儿子陆抗继任,虎父无犬子,陆抗也是三国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

END.

纵论三国,漫说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博书


一说起中华民族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就不得不提起我们民族在这漫漫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的青史留名的人物们。在这条长河中,有的人默默无闻、渐渐隐去身影;而有些人却因为本身值得敬佩的人格或是办得漂亮的事情还被人永远铭记;也有些人因为罪行昭著还臭名远扬,可谓是人生百态、各有不同。

那么提起中国,不得不提起的就是枭雄辈出的三国时期,那么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在三十六岁时杀掉了大名鼎鼎的关羽,又在三十九岁时火烧刘备,最终被封为一代战神,如果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谁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那就好好看小编以下的介绍吧。

这个因为这两个有人的战绩闻名后代的人物就是陆逊。在三国时期出生于江苏苏州,曾经长期任职在东吴。他的性格刚强正直、也擅长军事战略,却因为卑微的出身长期未被重用。在关羽率军攻打湖北的时候,身为东吴主将的吕蒙向东吴的掌权者孙权推荐了默默无名的陆逊,让陆逊代替自己带病与关羽对战,这一年的时候,陆逊已经三十六岁了。因为陆逊充分了解了关羽这个人,并且十分擅长地利用了关羽非常自大的特点,特地向关羽修书一封,极尽谦卑,说自己如何的崇拜关羽、如何把关羽当做自己的偶像,而自己没有关羽那么优秀、那么厉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关羽对战的,和关羽为敌的。

就是这样的一封信,关羽选择相信了陆逊,因此掉以轻心,根本没有重视陆逊,而是选择把自己的大多数军事力量大多数用来对抗曹操,果不其然,陆逊在关羽实力较弱、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下选择突袭关羽的军队,最终势如破竹,在麦城击败关羽,并将其击杀。从此,三十六岁的陆逊,一站成名。

听闻这个消息的刘备气愤不已,因为关羽是他的结拜兄弟,所以三年之后,羽翼渐丰的刘备建立蜀汉、自立为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攻打东吴,并且亲自率军打仗。在这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孙权便委派了陆逊作为主将前去对抗,而陆逊却没有正面抗敌,而是在议论纷纷中不动声色,最终在刘备延长战线、军队力量最弱的时候才选择用火烧军营的方法将其一举打败,仅仅几天时间就攻下来刘备的四十多个军营,由于诸葛亮被留在蜀汉辅佐刘禅,刘备被打败,并且一阕不振,第二年就病死了。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彝陵之战"。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被称为一代战神的男人的辉煌战绩了,如果还喜欢的话就多多为小编点赞吧。


傲娇的小农人


陆逊堪称三国一流的军事家,这个没问题,但如果说第一那就不合适了。老生常谈一下,三国时期的几大战役,官渡之战是一场教科书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战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这场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必须研究的一课。

其次是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雏形,主角是周瑜,双方实力悬殊,充分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获胜。这场战役说明周瑜加诸葛亮比曹操聪明。

接下来就是汉中之战,这场战役确定了三足鼎立。刘备胜曹操,从此蜀国确定了雄霸一方的地位。

最后一次大战就是夷陵之战,此役是陆逊的成名之战,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利用地形战术等优势获胜。但是这场战役并不是以少胜多,可以说是占据所有优势的情况下胜利的。当然汉中之战曹操占优势还是败了,毕竟当时刘备手下五虎上将都在,最佳阵容状态。

从这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刘备胜曹操,陆逊胜刘备,陆逊排第一也说的过去。但是事实上这样对比是不对的,汉中之战双方势均力敌,夷陵之战刘备已经失去荆州,并且失去许多主要战将,可以说这一仗是为了兄弟,为了他的立足之本仁义忠孝而战。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出征,陆逊是以防守反击状态下获胜。东吴常年都是处于防守状态,自周瑜开始,有丰富的防守反击经验。陆逊随后的战斗也都是防守反击为主。

战胜年迈的刘备,和战胜意气风发时的刘备完全是两个概念,就像现役nba球员单挑退役的乔丹,现役西甲球员挑战肥罗或者老马,胜利了证明你确实很优秀,但绝对证明不了你能打过巅峰时的他们。


勇者奇缘


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没问题,但不能称第一,在陆逊前面起码还有,称雄中原的曹操,还有用千多兵马,六年打下江东的孙策。

曹操,孙策他俩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象周瑜,陆逊等次之。


老林230627576


有人认为伯言只会防守反击。不能主动出击。然而请各位处在伯言的位置上考虑一下,当时魏国和吴国的国力,同样位置上的孔明位极人臣,虽然执意北伐。然朝中还是非议不断。可是吴国孙权可不是蜀国阿斗啊。出不出击。难道是伯言一人说的算的?另外伯言考虑的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生死。他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拿国之重器去赌博,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因此审时度势,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才是伯言想做的。在其位谋其事。我以为伯言在当时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的军师家,大家自己考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