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扎堆AIoT賽道,是速度還是耐力的角逐?

梁振鵬/文

【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互聯網行業分析師】

自2017年開始,“AIoT”一詞便開始頻頻刷屏,成為物聯網的行業熱詞。“AIoT”即“AI+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與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深度融合,家電與消費電子產品正在告別單機智能時代,進入場景智能的新階段。

隨著AIoT主導下的新時代到來,對於已經錯失或者掉隊在互聯網時代競爭的家電廠商來說,提前行動、主動擁抱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面對風口,國內外眾多家電、科技巨頭紛紛跨界佈局AIoT,來勢兇猛、動作頻頻,AIoT賽道變得異常擁擠。誰將脫穎而出,一騎絕塵,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到底是一場速度賽,還是耐力賽?

鳴槍即衝刺,頭部流量IP加持AIoT只是權宜之計

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和技術積累,今年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成了AIoT物聯網家電厚積薄發的一個新賽場,海爾安防、洗護、空氣等7大生態圈最新成果;美的新推出的互聯網品牌“布穀BUGU”;海信將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全面接入家電家居產品;TCL全場景AI以及以AI×IoT為核心的“4T”場景化產品矩陣,覆蓋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安防、健康、數碼等多個品類,進一步豐富日常生活全場景下的智能硬件生態。長虹通過AI與IoT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不同智能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和內容交互。松下則將家電單品與住空間相結合,建立物聯網生態圈,從建築、裝修、家電、服務等全屋領域傳遞松下智能家居的概念。


家電行業扎堆AIoT賽道,是速度還是耐力的角逐?


TCL的“4T”場景化產品矩陣讓智慧生活離我們更近

AWE之後,新賽道的玩家們集中發力,搶灘新的行業風口,甚至不惜斥巨資引入流量明星力量,試圖引爆品牌能量衝刺突圍。康佳宣佈鹿晗擔任康佳電視代言人,海信請任嘉倫作為首席推薦官…喧鬧的流量明星代言,讓家電行業的營銷戰更加激烈。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大火,家電品牌常態性通過冠名綜藝節目來提升品牌印象,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

但在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人們的時間不斷碎片化,營銷在信息過載的今天變得舉步維艱,想要將品牌傳播精準的展現在目標用戶面前,就需要做好營銷的差異化。而無論營銷方式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家電行業最本質的競爭態勢,用產品創新思維挖掘用戶的新需求,用優質內容思維實現用戶對自身品牌從接觸到認可再到認知的轉變,最後用體驗參與思維升級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所以,相對於短期內的流量紅利釋放,AIoT賽道更考驗的是企業長久的技術積澱和未來的長線戰鬥能力。

筆者認為,科技企業在AIoT領域競爭,不是一場速度賽,而是一場艱苦的耐力賽。技術迭代的加速,競爭窗口期的縮短,都要求企業在長跑中練就超人的戰略眼光、衝刺的心態、過硬的本領。TCL在2019春季發佈會上宣佈基於AI×IoT的智能終端系統架構,轉換賽道,進入下一個賽場。雖然TCL最早喊出“切換賽道”,但其在這段時間內反而比較冷靜,集中精力勤練內功,為“耐力賽”持續蓄力。

筆者認為,在與家電行業緊密融合的智能家居、AI、IoT領域,決定企業能否最終勝出的關鍵因素有4方面:全場景化出擊,全產業鏈佈局,智能化技術水平和全球化運營能力。

“全場景化”決定AIoT商業化上限,對AIoT產業佈局至關重要

家電企業剛開始與智能家居、AIoT產業相融合時,主要呈現“單品智能化”特徵,無法互聯互通的智能單品,只是一個個數據和服務的孤島,遠遠滿足不了人們使用需求。如今,家電企業均在發力“產品互聯互通、人機交互”,產品品類越齊全的企業,更加容易為消費者提供綜合化、全場景的AIoT體驗。

事實上,AIoT所刻畫的場景需求,不是依靠割裂的單一設備來體現,其本質就是消費者通過多品類、套系化購買,獲得更多的產品互聯體驗。我們設想一個場景,當用戶在臥室裡對空調說關閉客廳的窗簾,而空調和客廳的智能音箱中控是連接的,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商量和決策,進而做出由音箱關閉客廳窗簾的動作;又或者當用戶晚上在臥室對著空調說出“睡眠模式”時,不僅僅空調自動調節到適宜睡眠的溫度,同時,客廳的電視、音箱,以及窗簾、燈設備都自動進入關閉狀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通過雲端大腦,配合多個感知器的互聯智能的場景落地。

縱觀行業,三星、海爾、TCL等在全品類方面的工業製造、產品設計和品質管理、供應鏈管理方面具有紮實的基礎,他們在AIoT賽道中無疑佔據了明顯優勢。而在“全產品線”基礎上,TCL倡導的AI×IoT——硬件+軟件+連接+融合,不僅僅是AI簡單賦能,而是指數型裂變增長。

在今年的TCL春季新品發佈會上,TCL控股CEO王成就曾表示,只有連接融合的智慧生活場景才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隨著AI和IoT的加速發展,消費者選擇智能設備的標準將會發生改變。未來3年內,僅生產單一品類的廠家和不能為用戶提供連接融合服務的廠家將出局,只有那些能夠提供全品類智能終端的廠家,才能成為最終的頭部玩家。

“全產業鏈”才能決定家電企業在AIoT產業的根基(基礎能力)

在AIoT產業,基礎能力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全場景化”決定家電企業在AIoT產業的商業化道路能夠走多遠,那麼,“全產業鏈”就決定了家電企業在AIoT產業的根基是否牢靠。

TCL便是在AIoT賽道中極少具備全品類終端製造能力的企業。這是互聯網企業與其他科技企業佈局AIoT的明顯能力短板,也是近年TOP家電企業被全球科技巨頭與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原因。TCL擁有終端硬件的全品類矩陣,並且在核心硬件上都擁有明顯優勢。2018年TCL電視全球出貨量超越LG位居第二;2019年3月,TCL電視在美國市場銷量首次超越三星,躍居第一。空調品類2018年銷量則突破1000萬臺,其冰箱、洗衣機品類2018年則在中國區增幅皆位居第一。品牌的全球化佈局使得TCL在AIoT市場佔據了較大的用戶規模優勢。

家電行業扎堆AIoT賽道,是速度還是耐力的角逐?


TCL XESS生態產品“仙女三件套”

2019年初,TCL做出了成立以來的重大戰略調整,將整個終端業務獨立出來,並在今年春季新品發佈會上一舉發布了新一代智能空調、電視、冰箱、XESS生態產品、智能門鎖等近二十款新品。

與此同時,掌握上游產業鏈,同樣是TCL的重要核心優勢。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是目前中國為數不多的掌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術與元器件的中國科技企業。在“屏幕無處不在”的萬物智聯時代變革中,TCL是全球極少數具備全品類硬件與全屏幕布局能力的科技企業。當“全場景AI”生態取代“以智能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生態”,一個屏就是一個解決方案。完成AI×IoT戰略升級的TCL,將會顯示出其巨大的技術融合與產業聚變力量。

AIoT產業發展考驗企業的長遠發展能力和前瞻性佈局

一個成熟品牌的戰略思維高度,能否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同時踏準大勢變革的方向,這決定了它能在激烈的AIoT時差競爭中能跑多遠。TCL多年來在自主創新方面,長期投入,立體佈局,為滿足“不斷為全球用戶提供智慧健康生活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使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家電行業扎堆AIoT賽道,是速度還是耐力的角逐?


TCL集團歐洲研發中心揭牌

TCL是率先在美國硅谷設立美研所家電企業之一,重點聚焦前沿技術信息蒐集以及互聯網創新應用探索,近期也將研究重心轉到了AI和AIoT方向。在AI與AIoT領域,中美兩國各有優勢,同時差異化也很明顯。TCL已與谷歌、亞馬遜、IBM等全球頂級企業開展人工智能在產品應用領域的深度合作。2018年,TCL還在波蘭和武漢設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在技術能力方面,TCL的通用能力平臺化也是其不可忽視的實力與底氣。舉例來說,TCL在電視屏幕領域領先的交互技術,可以用在冰箱、廚房設備等更多新屏幕設備方面,通過把通用能力在內部平臺化,賦能給原來單一的產品,以保持技術的統一性,保持用戶體驗的統一性,增加用戶黏性。

而對於萬物互聯如此龐大的命題來說,哪怕 TCL這樣的行業巨頭,也很難通過一己之力輕鬆完成這份答卷,其中一定少不了合作伙伴的幫助。與Rokid深度合作,便是加速AI化進程的重要舉措。Rokid多年來一直深耕AI交互技術的探索與應用,其全鏈路語音解決方案不但搭載在自有產品線,同時還將這些優勢分享給行業端。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家電企業早已經跨出國門,開展全球化擴張。所以,企業在智能家居、AIoT產業的業務佈局,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全球化能力”。目前,TCL在全球已有28個研發機構、10家聯合實驗室,擁有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成認為,TCL全球化能力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銷量,更多的是體現在品牌認知、全球銷售網絡建立、自身核心能力的集聚上。TCL海外營銷本部的整合,就是希望把現在初步建立的一些能力和其他的品類放在這裡面來,讓全球消費者對TCL實現從“單一電視品牌智能”到“全品類智能科技品牌”的認知。

家電行業向智能家居、AIoT產業的轉型,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短期的營銷戰,讓AIoT產業短暫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這個市場還不夠完善,並不是短期內釋放一下流量,就可以解決整個AIoT產業格局的問題。

過去,TCL在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視企業和第二大顯示技術公司的過程中,積累了諸多的競爭優勢。TCL控股與TCL集團彼此發揮產業鏈一體化協同過程是否還有更多價值釋放在AIoT這個領域的前景值得期待。

正如王成所說:“AI x IoT將是TCL的下一個賽場,我們對此信心滿滿,精彩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