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唯一的蒙古族乡,曾是元朝蒙古骑兵后代,如今成为渔民和农民


芒果旅行日记: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相传是随忽必烈攻打大理国时遗留的骑兵后代,后因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命30万大军征讨云南,于是这些蒙古族人隐姓埋名,直到1988年建“兴蒙蒙古族乡”。

漫长的历史中,云南的这些蒙古族人由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由骑马弯弓变为撑船荡浆,由逐水草而居变为下海捕鱼,再到如今屯垦农作,无论是民族语言、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叫兴蒙乡,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距离县城13公里,海拔1800米,玉通公路穿乡而过,是通海的西大门。图为兴蒙乡的汽车客运站,从通海县城有公交车直达兴蒙乡。

在兴蒙乡汽车站附近有一块蒙古人历滇750年纪念碑,讲述了这里的蒙古旅行人的来历。他们是跟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击大理国的骑兵后代,大理国灭后,原来的蒙古骑兵驻守云南,明朝灭了元朝后,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杀蒙古族人,于是这些留在云南的蒙古骑兵隐姓埋名,渐渐聚集到通海杞麓湖畔。

生活在杞麓湖畔的蒙古族人由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渐渐变为下海捕鱼的渔民,再到今天屯垦农作的农民。据兴蒙博物馆讲解员介绍,由于他们一直隐姓埋名也不敢说自己是蒙古族人,只是会告诉后代自己是蒙古族,所以外界并不知道在云南还有这样一个蒙古族聚居地。


后来据说是有专家发现了他们的语言和服饰与蒙古族有些相像,研究考察后才发现云南通海兴蒙乡的这些人就是蒙古族人,是跟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击大理国的骑兵后代,因此在解放后的80年代这里兴蒙蒙古乡,成为云南唯一的蒙古乡。

如今的兴蒙乡蒙古语是由古老的蒙语同彝族、哈尼族等多种语言混合而成,只有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与其他蒙古族人不能进行交流,这里的服饰也是既承袭了北方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变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兴蒙乡蒙古族人的房子也是独具特色,既整合了当地的建筑风格,有天井、堂屋、耳房、照壁等,也保留了蒙古族的特色,在房檐下会有一个蒙古族的图腾。

虽然历经700多年的变迁,兴蒙蒙古族依然供奉着“三圣宫”,内供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缩象,并保留有许多元代古籍和古文化建筑,现在每年也会开“那达幕大会”,据讲解员说他们已经恢复了和内蒙古的蒙古族的联系,每年也会派人去参加内蒙的“那达幕大会”。图为兴蒙乡的三教寺,也是老年活动中心。

图为兴蒙乡的农贸市场,很多当地人会穿着民族服装在这卖东西买东西,除了各种蔬菜瓜果,还有很多日常用品,以及当地特色美食小吃,其中兴蒙最出名的美食是“太极黄鳝”,据说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


图为兴蒙小学,据说他们也是实行双语教堂,如今这里的年轻人基本都会说普通话,年轻人的服装穿着也和汉族一样,除了节假日才会穿民族服装,不过年纪大的妇女大多日常时依然会穿着当地的蒙古族服装。

兴蒙乡,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跟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击大理国的骑兵后代,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去通海看看。 图文原创,欢迎关注芒果旅行日记,每天分享旅途见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