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給全國州縣劃分了四等,看看你的家鄉屬於第幾等

有些人如果家裡有比較老的地方誌的話,翻一翻經常會看到類似的字眼,“衝繁疲”,“衝繁疲難”,這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其實是清朝雍正皇帝給天下的州縣定的評價,以便於選拔官吏,也稱考語,那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

雍正皇帝給全國州縣劃分了四等,看看你的家鄉屬於第幾等

清朝初年選擇州縣地方官的時候很簡單,就是吏部月選制度,就是碰到缺官,吏部先分列官缺類別,統計出缺額數,再將官缺一一寫於竹籤上,封固後置入籤筒,每月二十五日在天安門外掣籤。掣到某籤,即補授某缺,這很尷尬,因為抽籤抽的人不一定合適。

所以雍正年間,廣西布政司金鉷上書提了一個建議:請州縣分衝、繁、疲、難四項,允許督撫量才奏補,雍正對這個建議大加讚賞,很快實施。

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這四項代表的意思如下:

· 衝者,地當孔道也。

· 繁者,政務紛紜也。

· 疲者,賦多逋欠也。

· 難者,民刁俗悍也。

雍正皇帝給全國州縣劃分了四等,看看你的家鄉屬於第幾等

翻譯一下,所謂“衝”就是交通要衝,“繁”就是政務繁雜,“疲”則是經濟困難,稅糧滯納過多,而“難”則是治安很重要,頻發犯罪事件。

當時清朝將州縣分四個等級,四個都有為最要,有三個為要缺,有二個為中缺,其餘從簡缺,自然,對於等級越高的州縣,要派能力越強的官員來管理;而那些資格淺、無背景的新官員呢?首先要從簡缺開始幹起。

雍正皇帝給全國州縣劃分了四等,看看你的家鄉屬於第幾等

“最要缺”一般都是州府,而且是很重要的州府,“最要”有哪些呢?舉幾個例子,保定府,天津府,通州,靜海縣就是最要;那要缺呢?大名府(衝、繁、難),遵化直隸州(衝、繁、難),東明縣(繁、疲、難),東光縣(繁、疲、難)。

中缺則有,正定府(衝、繁);赤峰直隸州(繁,難)等地。

簡呢?順德府,廣平府,深州直隸州等就是簡。

雍正皇帝給全國州縣劃分了四等,看看你的家鄉屬於第幾等

有時候從這些地方還能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判斷,比如湖南的嶽州府(岳陽),在當時是被評為“最要”的,也就是四字俱全(“嶽州府:(衝,繁,疲,難。隸嶽常澧道。);而長沙反而只是“要缺”(長沙府:衝,繁,難。巡撫治)。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雖然湖南省會是在長沙,湖南巡撫也在長沙,但是長江港口岳陽,在某種程度上,比起省會更是要重要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