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嗎?

多數人對於脂肪瘤一詞可能會感到陌生,其實脂肪瘤並不算罕見,脂肪瘤是人體內的良性腫瘤,病患大多因為害怕是惡性腫瘤、影響外觀和生活作息而求診。

脂肪瘤分為偶發性和遺傳性

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皮下腫瘤,只要有脂肪的地方,例如人體的四肢、頭部顏面、軀幹內腹腔、胸腔等部位,均有可能會長出脂肪瘤,脂肪瘤大多是真皮層的脂肪細胞聚集形成的,摸起來不痛、軟,外觀看起來表皮鼓鼓的。

在臨床外觀來看,分成偶發性的脂肪瘤及遺傳性的脂肪瘤。偶發性脂肪瘤可能是單一顆,也可能是同時長了 2-3 顆,有的長得非常巨大,發病原因不明;遺傳性的脂肪瘤患者,多具有家族性的腺瘤息肉病史如大腸息肉,外觀上往往是長了一堆大小不一的腫瘤,就像葡萄串一樣,還有的病人是手臂上佈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突起,和俗稱為象人的神經纖維瘤病患的一大塊突起不同。

脂肪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嗎?


演變成惡性機率小

良性的脂肪瘤對於人體沒有直接的危害,演變成為惡性腫瘤的機率微乎其微,脂肪瘤本身也不會有痛覺,比較擔心的是腫塊長得太大及長的位置問題,除了會影響外觀外,也可能會壓迫到神經、血管而產生疼痛等不適。良性的脂肪瘤通常不需要進行處理,每隔 3-6 個月定期跟蹤檢查即可,但除非腫瘤長的速度太快,會影響到外觀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病人已經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可以考慮開刀或抽脂了。

有的病患的脂肪瘤長在額肌內、抬頭紋附近,額頭有隆起,難免會感覺不美觀;也有的病患長在脖子內,脖子內多神經、血管分佈,病患會感覺到肩頸痠痛;還有病患長在背部,一方面背部鼓鼓的,穿衣不好看,另一方面,平躺時常感覺到背部有突起,所以常會睡不好。脂肪瘤長在腹腔內不易被察覺,大多是體檢時才發現,腹腔內的脂肪瘤長大後,有可能會壓迫到腸胃道系統如食道、胃、大小腸,病人可能會出現想吐、便秘、腹瀉等不適症狀。

良性惡性如何辨別?

惡性脂肪肉瘤和良性瘤這兩者要如何初步判別?這兩者腫瘤不容易從外觀上做區別,但仔細觀察,同樣都是由脂肪細胞集聚而成的腫塊,但惡性的脂肪肉瘤的成長速度就快得多了,一個月內直徑長大1公分是常有的事,多數的脂肪瘤成長速度不會如此快速;脂肪肉瘤和脂肪瘤一樣,外層會包覆著一層薄膜,但薄膜內的脂肪細胞侵略性強烈,不知不覺中侵蝕掉外層的薄膜,因此,有別於脂肪瘤外膜的完整性,脂肪肉瘤表層呈現出來的是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狀。

不過,只要進一步通過CT 、核磁共振( MRI )、超聲波檢查,可初步地判別良性或惡性,然後再進行切片檢查,就能明確地區分了。當然,也有極少數的病患是術前判定為良性的脂肪瘤,通過術後切片後,才確認為惡性的脂肪肉瘤,但機率低於百分之一。

脂肪瘤會變成惡性腫瘤嗎?


不管是外觀不佳或是影響到生活品質,病患在經過醫師評估後,決定要治療,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

抽脂手術

要選擇切除或抽脂,和脂肪瘤長的位置、大小有關。長在四肢部位、手術切除傷口大於 10 公分、怕傷口疤痕明顯的病人,可選擇抽脂。脂肪瘤內多為脂肪,大小又超過 20 公分,進行切除的話,手術面積很大,會留下難看、長達幾 10 公分的大疤痕,進行抽脂手術,手術疤痕不到 1 公分,即可將脂肪瘤內的脂肪組織取下,脂肪瘤也縮小到只剩下脂肪瘤最外層的包膜,腫瘤像消氣的氣球一樣萎縮了。

切除手術

頸、背部脂肪瘤:頸部脂肪瘤切除一般較複雜,此處的脂肪瘤若處理得不好,會造成病患日後的不適,由於脖子附近多神經、血管,貿然進行抽脂,可能會傷到神經、血管,而且長在頸部、背部附近的脂肪瘤內有較多的纖維,不但很難抽取,還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皮下組織沾黏,抽脂後病人會感覺肩頸更加痠痛不適。

臉部脂肪瘤:前額的脂肪瘤,因為關係到門面問題,可利用內窺鏡手術將脂肪瘤切除,疤痕也很小。

不過,經由醫師診斷後確定是惡性的脂肪肉瘤,其治療就不能是單純的腫塊切除或抽脂了,必須進行廣泛性的切除手術,在切除腫瘤時要連同旁邊的正常組織全部拿掉,如長在大腿部位的脂肪肉瘤,除了腫塊外,還要把旁邊的肌肉拿掉,這時,就無法顧及到美觀問題,應以治癒為首要考量。

術後保健要做好

脂肪瘤病患在年輕時不在乎體內的小小腫塊,隨著年齡的增長,才因為外觀、腫瘤壓迫而想要手術治療,手術病人以 40-50 歲人群居多,男女比例差不多。

要提醒的是,病人完成開刀切除手術後,必須先使用彈性繃帶 24-48 小時,這樣可以保持傷口的乾燥,不會積血水、淋巴液,影響傷口的癒合,手術縫線要等術後 7-8 天后才可拆線;抽脂的話,因為面積比較龐大,醫師會在傷口附近置放引流管,方便血水、淋巴液等組織液排出,約 3-5 天可取下,如果脂肪瘤很巨大,病患可能必須住院 1 星期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