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古城是啥来历?

用户6086448089324


银川古城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凤凰城”。

相传在很久以前,从贺兰山飞来一只凤凰,看到黄河在这里由南向北悠悠而去,河湾里呈现出一片美丽的平原,绿水桑田,麦浪翻滚。凤凰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变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

还有一个传说,在遥远的年代,风光秀丽的江南,住着凤凰七姐妹,她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有一天,最小的七妹飞到土地贫瘠的穷乡僻壤宁夏,见这里干旱缺水,于是慈心大发,开渠引水,把这里改造成了风光迤逦的塞上江南。不久以后,这里遭受外族部落入侵,平民百姓被残酷地杀戮抢劫,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池,把所有的老百姓都收留在城中,保护了起来。从那以后,清澈明净的艾依河与市区内星罗棋布的72连湖,使这座干旱少雨的塞上沙丘,顿时变成了一座杨柳依依、碧水粼粼的湖城。这座城池就是后来的银川。

      今天,在银川市西门入口处,有一座凤凰碑,就是为纪念那只传说中的凤凰而建。凤凰碑是银川市的标志,凤凰碑两侧南北相向的大街,那便是凤凰街。

这样一处明清时期才完善起来的古城,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史前期的旧石器时代。水洞沟黄河支流发源于宁夏灵武市与盐池县交界处,在明长城南侧拐弯,流经鄂托克前旗的芒哈图后入黄河干流,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水洞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西距离银川市只有20公里。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这个古国的历史尽可与古代西方罗马帝国和古埃及媲美。而生活在殷商、春秋战国时期的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他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过着逐水草而栖的游牧生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也就是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银川城始建于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时代),距今已 2129 年,其历史不可谓不古矣。

到了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时置怀远郡、怀远县治所(至今西夏区还有怀远路名)。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即678年,又在故城西向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时仍称为怀远镇。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西夏国,设兴庆府(今银川市)为其首府,故有“东都兴庆”(银川),“西都凉州”(武威)之誉。

凡是去过水洞沟遗址参观游览的人,必然知道“藏兵洞”这样一处地方。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是一座建立在山体当中的军事防御工事。水洞沟遗址,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的发祥地。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由于银川古城明朝之前鲜有历史记载,明朝时设置银川为“九边重镇”之一,所以城建规模才趋于完善。随着岁月的推移,银川市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逐渐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唯独这座古城堡被执掌政权者格外重视,虽说它的范围只有十八华里,但却城门应有,档案齐全。银川旧城有六座城门。东门叫“清和门”、西门叫“镇远门”、北门叫“德胜门”、南门叫“南薰门”、西南方向叫“光化门”、西北方向叫“振武门“。然而目前存留下来的只有南薰门。

南薰门为银川古城六大城门之一,其基本位置在今天的南门广场南面。是至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最完整的城门楼,群众习惯上称之为“南门楼”。史称兴庆府为宋时党项首领李德明所建。南熏门坐落在银川老城南薰路与中山南街交汇处,门楼坐北朝南,前面有开阔的广场,是银川市举行重大庆典集会的场所。南薰门高27.5米。砖包台基高7米,长88米,宽24.5米。台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门洞。台基北面门洞两侧有对称式的台阶,可登临而上。在高大的台座中央,建有歇山顶重檐二层楼阁,高20.5米。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廊檐彩绘,红墙碧瓦,气势宏大,素有“小天安门”之称。

明洪武年间重修宁夏卫城,有“南日南薰,上建南薰城”之记载。清乾隆三年(1739年)发生大地震,府城尽毁,城门亦坍塌。乾隆五年又重建,时称“南楼秋色”一景。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薰门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再次修复。

1953年,人民政府拆除了南薰门东西两侧的城墙,开辟了南门广场。1979年在门楼两侧修筑观礼台,南北种植花草树木。上世纪80年代,南熏门专门模仿北京天安门的造型进行了装饰,连楼体涂料也用的是名叫“天安门红”的颜色。1985年被列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门”旧址位于银川市胜利北街与南桥巷交汇处北侧,为明清时期银川旧城南关门,1944年筹建银川市时,国民党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对其进行了改建,称为"胜利门",因城楼下设双门而被民间俗称为“双城门”,1966年被拆毁。

“清和门”在今天的东门桥附近。清和门旧址位于今银川市解放东街与清和街交汇处,为银川古城东城门,俗称“东门”,城门上建有清和楼,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明、清三代延续。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并在原址基础上将城门和城墙向内移动近20米,即现址。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镇远门”,旧址位于银川市解放西街与凤凰街的交汇处,为银川旧城西城门,俗称"西门",上建镇远楼,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末曾东移至今进宁街与解放西街交汇处,明正统九年(1444年)又向西移回原处,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

“德胜门”,位置大约在兴庆区政府办公大楼的北侧。德胜门旧址位于银川市中山北街与北京东路交汇处,为银川旧城北城门,俗称“北门”或“北关门”。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明、清三朝代延续。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并在原址基础上将城门和城墙向内移动近20米。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明正统九年后,宁夏城扩大后出现的,即在新扩的西半城西南方向新增添了光化门,俗称小南门。在增添小南门的同时,相对应的西北方向增添了振武门,位置在现北京路中山公园北门位置和光华门相对直。振武门旧址位于北京东路南侧的实验中学和自治区地震局之间,为银川旧城西北门,俗称"小北门",始建于西夏,元末废弃,明正统九年(1444年)时重建,上建有振武楼,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乾隆五年重修,同治二年(1863年)被封堵,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另外顺便提醒一下,银川是回族聚居区,餐饮以浓郁的穆斯林风味为主。颇具特色的回族风味小吃,如糖醋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鱼、扒驼掌、清蒸羊羔肉、羊杂碎、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羊肉泡馍、油香、馓子、清真奶油糕点、白水鸡等风味菜肴,以及涮羊肉等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银川邻近的沙湖盛产鲤、鲢、鳙、鲩、鲫鱼,以及北方罕见的武昌鱼等。在沙湖的餐馆里,专门设有沙湖鱼宴,还有5至8斤的沙湖鱼头一定会让您大饱眼福、口福。


鸢都荣哥


        《嘉靖宁夏志·建置沿革》记载了6道正城门,  “城门六:东日‘清和’,上建清和楼;西日‘镇远’,上建镇远楼;南日‘南薰’,上建南薰楼;南薰之西日‘光华’,上建光华楼;北日‘德胜’,上建德胜楼;德胜之西日‘振武’,上建振武楼。楼皆壮丽,其在四角者,尤雄伟工绝。” 银川南熏门         志书图中标有9道城门,除却《嘉靖宁夏志·宁夏城图》记载的清和、南薰等6座大城门外,尚绘有南关瓮城,其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垛子清晰明目,内中线处标有南北走向的街道一条,其经度与南薰门、德胜门一直不曲。瓮城分两半,东半为驿馆,并绘有楼堂;西半写着“南关”二字。瓮城也有城门,分别为东、西、南3道城门,北门则承接南薰门。瓮城3道门,加上前面6道大城门,和数9。“九门提督”之职由卫戍城防而设,城防之南线长,城门多,南迎宾客是大事要事,古城银川亦不例外。 银川德胜门         凡本地60岁以上的老人都记得银川市的4道小城门,每个小城门都承载着不少故事。老百姓与小城门关联较多,更贴近些。四小门俗日:小东门、小西门、小北门、小南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1)均与原城墙为一体结构而建,而非后来附设或临时凿洞而成。因此,它们是正规的,与城市和城楼一脉相承。(2)每个小城门均高2米多、宽2米多,能通过一辆牛车,并行四人。上棚檩条壮木,再铺木板芦席,其上夯土筑墙,与大城墙一体结构,无任何拼接痕迹。4小门均有很厚的门扇,四边门框。门扇外装门泡钉、扣环,内设有门闩、插销,一应俱全。(3)4小门亦为四便门,便即方便,百姓进出方便。捷足抄近路,盘查宽松,柴草牲畜允许通过,夜里晚点应急时亦能央告开门放行。         小南门:有人曾将光华门称小南门。也有人说光华门是学名,小南门是光华门的俗称。这是人们以讹传讹的说法,没有史料依据,更经不起推敲。如果说所谓小,是与大相比较而言,那么史书中并没有这种对比,更没有说明它们在高度、宽度、造价及功能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因此,小南门绝不是光华门,小北门绝不是振武门。那么,四小门为何称其小?它们在与什么对比后,才显出此小彼大呢?这个“彼”自然是指大城门,只有城门对比城门,才具有可比性。6座大城门的高度和结构是这样的:“城高三丈五尺”,6道城门在城墙上建“清和楼”“镇远楼”等6座城楼,城楼高出城墙。而4个小城门,它们均高2米,宽2米,高度都不足一丈,其上有城墙,没建城楼。仅此就能得出结论:小城门即小便门,是另类结构的城门。大城门的功用是防卫、迎宾和装饰,小城门只突出一个功用——便捷。小南门的原址在今东方商城(商城东)东南,原“二道巷”(今佑民巷西),银川市第五幼儿园大门处便是。据《嘉靖宁夏新志·宁夏城图》载:“报恩寺”南面城墙处着意将城垛线断开,留出空白,城墙外即注“宰牲所”。而“宰牲所”即屠杀牲畜的场所。笔者与同龄人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出入小南门,目睹了它的愿貌和拆后变豁口的情形。有趣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一直是银川市的宰羊场,直到20世纪70年代。         小北门:和小南门一样,小北门也被误认为是振武门的俗称。《嘉靖宁夏新志·宁夏城图》记载,六道大城门楼,东西南北互相对应,不偏不曲。中间筑一大道(大街),将它连接起来。从东门朝西,一路直奔,一步弯道也不走就到西门了。从北门朝南,很容易就能走到南薰门,因它是一条笔直街道。同样,振武门与光华门也是门对门、楼见楼,并有一条大街连接两头。这在《宁夏城图》中清清楚楚的绘制了出来。然而,四小城门不讲对称,南北不同经度,东西不同纬度。光华门位于今利民街南端,从西塔背后一直北上,过解放街、绿洲饭店至银川市实验中学北门处,即振武门。而今进宁街与北京路交会处,即为小北门。这里曾经是银川市食品公司加工厂所在地。此处向南去不远,就是古时候的猪市口(今珠市巷口)。原来,和小南门一样,小北门也与“宰牲”有关。         小东门:位于东校场内,靠近东北城墙,即古城东北隅。今永康北巷接益民巷,与清和街交会处之西南角。20世纪60年代曾建有一处加油站,其地址正是小东门原基。小东门有两个故事,老银川人都知道。甜水井是其中之一,早年间银川城里咸水多,甜水少,食用水全靠卖水的小贩沿街叫卖。全市最大的水场是“西府井”,这里有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