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TFBOYS的王源最近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说了这句话。

当然,他并非真的看不起自己,而是在引述他人的看法。

还记得去年,臧鸿飞在《吐槽大会》里吐槽音乐圈里存在着一条众所皆知的鄙视链

他说,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这帮人,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玩说唱的。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但事实上,音乐圈的鄙视链远不止如此。

曾有人总结了“史上最全音乐圈鄙视链”,来感受一下:

A. 音乐地区鄙视:欧美>日本>韩国>港台>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

B. 音乐流派鄙视:古典>爵士>摇滚>民谣>电音>流行>说唱>凤凰传奇;

C. 音乐专业鄙视:作曲>指挥>管弦>民乐>声乐>音乐教育>音乐学;

D. 乐器鄙视:钢琴>小提琴>中、大提琴>管乐>打击乐;

E. 唱法鄙视:美声>民族>流行。

很显然,不管按照哪条鄙视链,王源同学都恰好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实际上,给音乐类型划分等级这件事本来就很不可理喻。

刘欢在《歌手》里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任何一种音乐是因为被更少的人听到而更有价值。

可神奇的是,这种心理现象却一直普遍存在。

在很多人心里:流量明星=花瓶;花瓶的歌=垃圾。

当然,还有:网络歌手=LOW;网络歌手的歌=土嗨。

为了打破这种大众的刻板印象,国内知名综艺PD车辙,这次策划了一档新的综艺节目。

没想到,一开播就拿下豆瓣8.0的高分——

《我是唱作人》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这是一档要求歌手们演唱原创歌曲的竞赛类节目。

简单来说,就是每期的歌曲都必须是自己作词+作曲+演唱

毫无疑问,只是这一个要求就能筛掉目前音乐圈一半的歌手。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节目首发请了8位歌手,和其他音乐节目抢着找业内大咖加盟不同,这档节目除了热狗和毛不易外,几乎所有人都有争议。

C位王源不用说,每个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但除了粉丝之外也几乎没有人听过他写的歌。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梁博,《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就“人间蒸发”。

所以即便介绍完,你可能也要想半天才能想起这个人到底是谁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曾轶可,《超级女声》著名选手,一首《狮子座》名震天下,却同时劝退一半观众。

然鹅,如果你以为她还是以前那个只会绵羊音的小女生,那就准备啪啪打脸吧。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汪苏泷,嗯……你知道的,QQ音乐三巨头之一。

他的粉丝大概是圈内最悲催的粉丝,因为如果跟别人说喜欢他,就会被骂非主流……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陈意涵,《创造101》未出道选手,以一辆玛莎拉蒂闻名,人称小陈总。至于她的歌?

嗯???她会写歌???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最后一位,高进

。如果要评一个“歌红人不红”的榜单,他一定高居榜首。

代表作《我们不一样》《我的好兄弟》,歌红到只念歌名都能直接哼出旋律的程度,但本人……

等下,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作为一档从未出现过的音乐节目,用这八个人做第一季的首发阵容,导演心不是一般大。毕竟看到这些歌手名单,小猩真的

没有任何兴趣。然鹅,看完前两集之后……

呵呵,真香。

相比以往的其他音乐竞赛节目,《我是唱作人》的模式要更加直接、新鲜、刺激。

每一期比赛分成两轮:

第一轮,8位歌手在录音室里进行Demo互评(试样唱片),其他歌手在外面听,全部演唱结束后由歌手们进行互相投票,选出初始排位。

初始排位的前三名会在第二轮比赛中处于上位区、中间四名在中位区、最后一名在下位区,下位区的歌手将会面临淘汰危机。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把排位的权利交给歌手内投,这种模式并不稀奇,让人惊讶的是demo互评环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客气:

王源破音被批“不稳”,曾轶可被怼“听不懂”,毛不易被说“没诚意”;

而热狗听完高进的domo,甚至直接说“我不喜欢这首歌”。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相比其他节目的“其乐融融”,其实这里的评价才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当然,对于歌手们来说,这忠言同样逆耳。

所以毛不易才会看着录音棚瑟瑟发抖说,“那里好像手术室”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第二轮,初始排名中,低排位歌手自由挑选高排位歌手进行两两PK。赢了,替换对方的排名,输了,就保持现状。

这一轮的演唱不再是在录音室里,而是站在舞台上,面对101位观众评审投票。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说到节目组选取的这101位观众,也相当有趣。

“这些观众中不仅有乐评人、音乐制作人、音乐学院教授等业内人士,还包括挖掘机司机、理发店员、土豆种植户等更多来自不同城市和行业的人。”


而最最刺激的,是节目组对这101位观众设置了实名投票机制

每轮PK结束后,马上投票。几个机位“直怼”投票的观众,每人拿着写有自己名字、职业、微博的名牌,支持谁,就投进谁的箱子里。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投票完毕,立即计票,当场宣布结果。节目结束后,再把所有观众每一轮投票的详细名单公布。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不说笑,这绝对是小猩看过最透明、最硬核的投票方式。

以往只要涉及观众投票的环节,就一定会被批“有猫腻”。实际上有没有猫腻,还真不好说。有时为了保持节目的讨论度,节目组编造投票结果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观众匿名投票也会造成评判标准随意、只凭一时心情好坏或者其他喜恶偏好就左右结果的现象。

如今,观众投票“全程可追溯”,并且公之于众。每个观众都会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节目组也不再有弄虚作假的机会。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回到“唱作”本身,即便赛制再公正、情节再激烈,如果歌曲不好听,一切都白谈。

那么,这8位歌手的唱作能力如何?歌曲又如何?

说实话,出乎意料的好

先拿王源来说,一开始我并不对他抱有任何期望。

和所有人一样,因为不了解、因为偏见,以至于当新闻铺天盖地说他考上伯克利时,许多人都质疑他是不是走了后门。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第一期节目,他以一首《随想》硬刚热狗,可惜效果并不佳。

其实这首歌并不算差,只是并没有跳出他给予大众一如既往的印象——

乖乖的,稚嫩的,流行的。更何况他还选择了所有对手里最资深的热狗进行PK。

所以很显然,他输了。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结果到了第二期,他又选了热狗,并且还是拿对手擅长的Hip-hop来对战。

这首歌怎么样?

这么说吧,小猩基本上是张着嘴听完的。

你说这首歌完美吗?并不。

你可以很明显的听出他的饶舌功力并不优秀(虽然从第一次唱RAP来说其实已经不错了),可以感觉出他的紧张,他情感表达不够成熟。

但这首歌,依旧能让路人们对王源彻底的改观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不论是第一段的抒情部分、第二段的激烈反转、第三段的欲抒情又激烈的混合,还是不走套路的旋律设计、逃离个人形象的突破,都让人清晰感受到他无限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遵循自己一贯的“乖小孩“角色、没有停留在被保护好的舒适区内,你看到他执拗、激烈、积极、反抗

而这才是一个18岁的男孩,最迷人的样子。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除了王源,这档节目最让小猩“震惊“的大概就是曾轶可了。

可能很多人都和小猩一样,对她的印象还留在2009年的《快乐女声》。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特别不喜欢。这是她一贯得到的评价。

那一年比赛,包小柏曾愤怒地说,“如果她留下,我就走“

高晓松却不以为然,认为“她是个难得的天才“

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首在走音与不走音之间不断徘徊的《狮子座》,确实很难理解。

一直到今日,当她再次站在舞台上唱出《彩虹》《流言》这些歌时,你才明白高晓松说的天才是什么含义。

她的音乐有十分独特的个人风格,并且更加地前卫、独立。她的旋律抓耳却又不落入套路,歌词浅显易懂却又隐含深刻。她的声音从过去单纯的软绵,到如今更增添了成熟的神秘。

当然,《流言》这首歌的成功也有赖于格莱美获奖音乐制作人john congleton的加盟,他的编曲无疑让这首歌质量飞升。

但回到曾轶可本身,三期节目三首歌曲下来,听众们也开始相信——

她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曾轶可,她的能力足以被称作优秀的唱作人。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事实上,节目里的歌手都带着各自的“枷锁“而来。

汪苏泷想要摆脱QQ音乐三巨头的名号;高进不想再“歌红人不红“;陈意涵希望证明偶像女团也有创作能力;梁博则需要展示自己消失多年其实是在沉淀作品。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但对于节目组来说,把这些人聚到一起,不过是为了引发大众对于中国原创音乐的关注、对音乐类型和歧视现状的讨论。

节目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偏见“

以高进、汪苏泷为代表的网络歌手,人们爱听他们的歌,却又鄙视他们的歌。

以王源、陈意涵为代表的偶像歌手,一面收获巨大的流量关注,一面承受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只是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节目组似乎并没有想要给出确切的答案。

面对王源们的“委屈“,它没有进一步的渲染或迎合,只是呈现了另一个角度的观点——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歌手们希望打破偏见,但观众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视角。

节目能做的, 不过是将这一切放置于台面上,让所有人去思考、讨论、争执。

正如第一届《中国有嘻哈》一样,骂的人多、争的人多,但中国嘻哈音乐,也因此迎来了从未有过的春天。

“你居然听王源的歌,太没品味了”


事实上,可能看完整一季节目小猩依旧会对汪苏泷、高进这一类歌手无感、依旧不喜欢他们的歌,但至少不会歧视,会开始理解——

其实音乐没有高低之分

,每一种类型的歌曲,都有它热爱的人群。

你不会因为喜欢小众音乐而变得高级,他人也有喜欢大众音乐的权利。

而这,才是一个电视综艺节目,所能带来的最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