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由於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症狀也是越來越加複雜,比如有朋友就問:脾虛、胃腸寒、肝火旺一起出現,是什麼原因呢?

中醫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任何一個局部的問題,都是關於整體的。建立起整體性認識之後,才能真正地認識局部。從中醫的整體辯證原則出發,脾虛、胃腸寒、肝火旺一起出現的話,是屬於”肝鬱脾虛證“。

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如何鑑別肝鬱脾虛呢?

主症

①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大便溏薄、少腹脹痛;

②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鬱;

③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

次症

兩肋附近脹滿、竄痛;胃脘滿悶;口苦,咽乾;咽部異物感;噯氣,泛酸;腸鳴,矢氣;脈弦或緩;失眠,多夢。

一般情況下,只要主症①②③中,有一個符合,就可以斷定為肝鬱脾虛。一般也會有次症相隨。

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肝鬱脾虛,一般都會有哪些症狀呢?

1、肝氣鬱結則氣機不利,還會讓人不思飲食,因為代謝緩慢,四肢乏力、懶惰少動,從而造成肥胖、便秘等問題。

2、女子月經正常與否,與肝的疏洩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女人肝氣鬱結可導致經期過短、月經量少、經間期出血、經行眩暈、經行不寐。

3、肝經循行在兩脅,肝經脈運行不暢,還可能導致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甚至乳腺癌的發生。

4、女人肝氣鬱結導致失眠,表現為難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夢易驚。無法保證睡眠質量,使女子氣血失榮、皮膚粗糙,臉色暗沉。其中肝鬱化火型失眠多因惱怒傷肝。

5、肝氣鬱結引起的壓抑、憂慮往往導致女人肝氣鬱結的症狀頭痛、煩躁、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腹部脹滿、內分泌紊亂。

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中醫上是如何調理肝鬱脾虛證呢?

因為肝鬱脾虛證,主要由於情志不遂,鬱怒傷肝,肝失條達而橫乘脾土,或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而反侮於肝,肝失疏洩而成。

漢代張仲景指出: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繼而又提出治肝補脾之法: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此調理肝補脾之妙也” 。張仲景認為,肝實可及脾,在調理上應肝脾同調,調理肝的同時,兼調脾胃之氣。

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經前大便下血篇》雲: “若大便下血過多,精 神短少,人愈消瘦,必系肝氣不舒,久鬱傷脾,脾傷不能統血當分別治之” 。表明了傅青主在疏肝解鬱的同 時,重視益氣健脾的治療思想。另外傅青主還特別強調健補脾胃、補土調木的治療思想。 認為脾虛患者,每多肝木不舒或太過,故在治脾的同時亦重視調肝。

清代葉天士指出: “肝病必犯脾土,是侮其所勝 也” ,“風木一動, 必乘脾胃” ,又 “肝病既久,脾胃必虛,風木鬱於中宮” ,所以,在調理上葉天士提出: “補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補脾也” ,補中兼通,使其能 “運” ,方能 “實脾” 。

雖然有的歷代醫家,未明確指出肝鬱脾虛證,但從其所指的病因病機來看,皆屬於肝鬱脾虛之類證。但是綜合各醫家的,肝鬱脾虛類證的調理思想來看,也無外乎疏肝健脾、治肝調脾、治脾調肝之類。

脾虛、胃腸寒、肝火旺,肝鬱脾虛引起?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肝鬱脾虛證可見於中醫臨床多種疾病, 基於中醫 “辨證論治” 原則, 針對不同疾病肝鬱脾虛證的調理,其調理原則、方法,和方藥大致相同所以,常用的藥物有柴胡、芍藥、白朮、茯苓、甘草等。

最後在這裡再提一下筆者的調理理念——五行同調五行同調理念是基於中醫的五行、藏象學說,結合整體觀念而成的一種調理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