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企業招聘技術人才,不要35歲以後的人?

凜冬將至


關鍵看所屬技術領域,對於某些技術領域來說,35歲意味著剛到“好用”的階段,大把公司會搶著要的,但對於某些技術領域來說,就比較悲催了,一到35歲就被企業以各種理由辭退或逼退,然後一失業就再難再就業,差別還是挺大的。

為什麼差別如此大呢?我認為主要區別在於所從事的技術到底依賴於經驗積累,還是依賴於快速學習能力。

如果你所從事的技術領域需要依靠長期實踐、經驗積累而來的技術工作,比如傳統行業的機械、電氣、土木、化工等等技術領域,從事這些技術領域的人員,到了35歲還會被企業搶著要,因為,他們剛處於“好用”的年齡階段,是值錢的,或許內行人都清楚,做這些技術領域的人員,一般3-5年入門,5-10年處於“能用”階段,10-20年處於“好用”階段,也就是說,大概35歲至45歲之間是很好用的,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的特點就是成熟穩重、經驗豐富、精力還不錯,是性價比很高的,所以說,如果你在傳統行業,如機械、電氣、土木、化工等等行業的技術領域,35歲正處於最有競爭力的階段,不必懼怕所謂的35歲現象,而中年危機也來得比其它非技術工種來得更晚。

如果你所從事的技術是依賴於快速學習能力的技術工作,比如IT或互聯網等等新興行業的程序員,由於這些行業的知識更新迭代很快,每天都要學習新的知識,而舊的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經驗的積累沒有多大意義,重要的是技術人員的學習能力,而越是年輕的人,其學習能力越強,但年齡大的,一來他們所積累的知識用不上,也就沒有優勢,而且學習新東西的能力比不上年輕人,所以,到了35歲,就會出現難找到合適工作的現象。其次,IT和互聯網行業的技術人員,以加班多而出名的,對於它們來說996都是小KS,有些已開始9106,我有一朋友也在互聯網公司幹過,當時的他還經常遇到過,週一早上上班,經常看到有程序員躺在公司大堂睡覺,很明顯,又是趕項目加班加到星期天晚上了,這麼高的工作強度,沒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是無法支撐下去的,而超過35歲的人,身體機能已經開始降低,精力也不如年輕人,所以這些企業就不願意招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了。

所以說,要不要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首先得分清是哪類技術人員,其次,跟技術人員所處的行業和技術領域的關係也很大,如果是傳統行業的技術人員,到了35歲依然很搶手,無需害怕35歲現象。如果是IT、互聯網等新興行業的技術人員,到了35歲就已經沒有優勢了,就會被很多企業拒之門外了。

那傳統行業的技術人員是不是越老越吃香呢?答案是很難的,即便有一部分人做到了,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要麼專業技能非常突出的,這類人有機會成為一名技術專家,要麼就是綜合能力非常強,上升為企業高管,但是,能有這般成就的人並不多。其餘人的年齡危機分界線一般在45歲,45歲以後同樣會面臨中年危機,這部分人要麼轉行、要麼出來做點小生意或者乾脆走上創業這條不歸路。35歲之前的努力很重要,但35-45歲這期間的努力也同樣重要,否則,到了45歲也只能被迫選擇轉行、回家做小買賣、創業等等方式來應對。

而35歲之後的IT和互聯網的技術人員怎麼辦?一部分對技術感興趣,涉獵新知識能力強的人,有的成為了公司的技術大拿,畢竟,每間公司都需要這樣的人才來解決技術難題的,還有一部分人轉行做培訓講師,在編程人員需求量如此大的今天,也是很有前景的,也有部分人員轉型做技術管理,負責帶技術團隊,最後,還有一部分人走向創業。總之,即便很多人到了35歲就遇到了危機,但只要挖掘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只要不怕苦、只要願意學習新知識,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


設計製造迷


簡單一點,直接判斷這個企業老闆分不清體能、技能、技術。思想處於初級階段。

我國工業佈局,體能類型佔80%左右,是需要簡單的勞動力。很多體能逐步被代替,比如使用起重機、挖掘機、物流運送、組裝、工業機器人等等,工廠裡面體能應用較多。

工業佈局技能佔10%左右,比如加工安裝和檢修機器。請注意,安裝不代表簡單的裝配。裝配機器人在汽車製造應用較多,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床代替了部分技能。焊接、噴塗、檢測機器人等等,技能也在一部分領域應用。

工業佈局技術佔10%左右,需要知識經驗,相關技能的合成。比如你想設計一輛自行車,不是仿造。那麼最起碼你需要計算車梁緊固件的強度,鏈輪鏈條設計,傳動比,最高車速等等。技術永久不會被機器人代替,技術是人的思想,屬於活體生物。下棋機器人屬於技能,存儲記憶U盤,比較後輸出執行,電氣專業人員給科普一下,避免理解錯誤。

專業技術人員,大學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畢業以後,21年15年8年4年經驗,國家規定具備經驗條件,允許評審高工資格,負責複雜技術工作。按照年齡推算,應該超過35歲了。國企招聘35歲以下的人員,是進行培養。國企都懂,也有完善的技術管理機構,負責技術管理工作的崗位叫總工,必須自身具備高工條件,年齡50以上的人較多。

每個人都具備體能、技能、技術。而且思想也有三個階段。

假如這個企業領導人的思想處於體能階段,沒有達到技巧方法的技能階段,更沒有達到發展變化的技術階段,那麼這個企業實際上屬於搬運、裝配的初級狀態。有些工廠老闆,竟然要求技能(技術工人)方面的檢修人員,每天統計修理了幾臺壞機器。正確方法是保障設備完好率。但是你發現沒有,工廠老闆看到維修電工閒著沒事就難受,哪怕讓電工打掃一下衛生,老闆心裡就舒服了。

比如馬雲,雖然是高科技公司的領導人,但是眼光僅僅可以看到體能階段。技術人員思考的過程,以及創新研發需要知識、經驗、靈感。大家都懂齊白石畫蝦米,不是重複畫一隻完全相同的蝦米。



海步深河尚



盛大spd


說起來悲哀呀,這應該是所有企業,不單是招聘技術人員的,基本上文職類,客服類,很多崗位,各企業招聘的一個“35歲現象”吧!

哎,不知道香港那邊是不是因為老齡化嚴重,去那邊看到好多服務員目測都有50到60多歲了,包括有的銷售員也有年齡大的!覺得挺好的,就是覺得那邊願意給年齡大的人一個就業機會,而我們這邊,都把年齡卡到35歲了,弄得到了35歲的人都沒有就業機會了,而只能去找類似保潔的工作!

回答這個問題,純粹只是個人看法的!


隨州笛子深漂記


因為國內主流還是做低端的行業,不需要積累。能搬磚就好。不需要你能高效的搬磚,甚至創新

首先。就拿it行業來說,說是說技術在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但是可以看看,主流的技術,哪個只有一兩年的歷史?最年輕的都是五六年,有些基本都是十年以上的開發週期了。你和我說一個剛畢業和十年以上的沒區別。

而且很多東西本質上來說衍生。拿緩存redis來說 。最早的緩存是內存裡面弄個map自己弄。然後有專業框架,比如ehcache之類,現在是redis。

其實低端用起來,redis和內存裡面寫個map沒啥區別,反而更加簡單。但是很多時候特殊場景的處理,redis和map就是本質區別。只是大部分情況,低端就滿足了。

其次,國內還是熟人社會。科學技術不是第一生產力。

比方說騰訊,有心看看馬化騰的背景。但是騰訊本身來說,你覺得他有多少優勢?阿里更加恐怖,查都查不到,馬雲吹噓自己80年代就能和外國人交朋友,但是瞭解那段歷史的人可以知道沒點關係,那個時間點,外國人是見不到面的。

對資本家來說,技術不是第一要素。上行下效,對管理的人來說,也就是如此了。

最後,要說國外it公司年輕化。公司也年輕。一般二十多年的公司。一般六年一批人。第一批,甚至第二批要麼升到管理層,要麼自己創業了,而且人不會太多,加起來五六百人撐死了。第三批估計也就三十多歲。平均一算當然三十多。

一些老牌的公司,也不見得多麼歧視。


chandler605


薪資水平問題

技術人員薪資水平普遍很高,例如IT行業,動輒幾萬的月薪。年齡大一些的人才要的薪資本身就很高。公司肯定是要考慮到開銷的,新人的社會閱歷較少,而且學習和接觸新鮮的事物很快,並且關鍵的是要求的薪資不是非常的高。

學習能力問題

中國處於飛速發展階段,學習的內容日新月異,說實話一些老一輩的技術人才,其實很多地方還不如新人,新人接觸到的甚至比一些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的老油條還要多。而且學得快,利於管教,創新能力也是相當的強。

新人的幹勁更足

年輕人的精力很旺盛,35歲之後的人能夠有十足幹勁的人很少了,交代點什麼任務乾的比較慢,而且還有自己的小九九,上層也不方便說道,所以還是選擇年輕人更好!希望可以幫到你,喜歡的話點點贊點點關注謝謝!


交易直擊


從人的生理機能來看,二十多歲是身體最好的時候。這個階段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身體健康不易得病,能適應艱苦甚至超負荷的工作,極度疲勞後也會迅速恢復,這是一生中的黃金年齡,中老年人則不具備這麼優越的身體條件,三十五以後身體就會走下坡路。所以企業招聘當然首先會看中這個身體條件,把年齡卡死在35歲以下的根本原因。

有些職業對身體條件要求不高但對經驗、技術積累要求較高,就會放寬年齡限制或不限制,如醫生、管理人員、化工工程師等

當你作為老闆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要招聘35歲以下的人才了。


清水河857


我以前對我的要求是試用期就要能搞出創新新產品,至於說訂不訂合同又是另外一回事,還說在哪個企業都有能申請專利的創新新產品,就這二條不知道習慣延續會怎麼樣?高待遇薪酬也是將離開以及離開後的事遇到的事,想想帶挎包後如果貼身聊聊技術上面的問題會是怎麼樣?偏偏聊這說那的沒事找事,搞得不好就被人偷偷摸摸搞走了防不勝防也沒辦法。


創客楊


看什麼崗位,電子維修,電路板開發,年輕人真做不了,就算博士學位也不行,經驗最重要


酷炫吊炸地球


我們企業就是招一些技術水平很不全面的人,做一次失敗一次,現在工資都發不出,當然技術人員沒有技術,哪個年齡都無用,有技術不怕沒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