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2015年9月3日慶祝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上,我國一口氣亮相了東風21D,東風26兩型彈導導彈。

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此前,媒體對東風21的報道、猜測頗多,國人對東風21的亮相充滿期待。

沒想到,閱兵式上展示了東風21D和東風26兩款彈導導彈。

“它既可以攜帶常規彈頭,也可以攜帶核彈頭。它的發射方式很靈活,可以出其不意,精準打擊陸地和海上目標。”

解說詞讓廣大軍迷們欣喜若狂,並冠以“關島快遞”的稱號。從此我們海上防禦能力大大加強,防禦半徑也大大擴大。

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彈導彈打擊海上移動目標,是一項世界難題,俄羅斯曾經嘗試過,但因技術難度太大,最終放棄。

彈導導彈打擊固定目標,技術已很成熟,但要打擊海上移動目標,則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技術難題:

1、目標識別、定位

要在中國周邊4000km的海域內尋找並鎖定一艘航母大小的目標,猶如海上撈針。

2、數據鏈傳輸

導彈在大氣層內以10馬赫速度飛行時,導彈彈身會被電離層覆蓋,形成通信黑障,破解黑障也屬世界級難題。

3、未端目標鎖定,機動攻擊

導彈重返大氣層後,立即對目標進行高速灌頂式攻擊。為此,導彈必須快速識別並鎖定攻擊目標;導彈必須具機動能力,確保在攻擊段始終對準移動目標,直至摧毀。

上述三大技術問題均屬世界難題,彈導導彈打擊移動目標更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軍事科技、軍事裝備也進入了快車道:

空天衛星通信、導航、預警偵察系統可對全球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

空中預警,無人機偵測可對周邊海域的突發情況進行快速響應;

預警雷達、岸基對海監測雷達、海軍艦船可實時監控中國周邊海域。

上述監測系統的建立,為我國建立移動目標跟蹤、識別系統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內導彈科學家努力攻關,解決了黑障、未端制導、機動變軌等技術難題。

終於,我國的東風21D、東風26橫空出世,令世界側目。

新年伊始,東風26導彈旅千里機動,冒大風低溫,穿高原隔壁,進行實戰化發射演練,表明我們的“關島快遞”已長大成熟,已具備有效保衛國家安全的能力!

射程4000km,“關島快遞”新年首秀打擊力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