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泰山的黑龍潭和白龍池

小說:泰山的黑龍潭和白龍池

在泰山西路,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黑龍潭。這潭約一丈方圓,潭水碧綠,深不見底,無論天氣多旱,從不見潭水下降。據說,這潭與東海相邊,在黑龍潭的南邊不遠。還有一個方圓數十丈的大水灣,叫白龍池,池淺水清,碧波盪漾。如果走上長壽橋,凌空鳥瞰,潭池相映,恰似鑲嵌與群山懷抱中的兩塊綠寶石。這白龍池和黑龍潭,還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呢

相傳,明朝時,泰山腳下住著一個很有名的石匠,名叫張志,張志妻子早逝,留下了一對孿生兄弟。老大叫黑龍,老二叫白龍。兄弟兩人不僅長相各異,性格也迥乎不同。老大憨厚耿直,長得五大三粗,黑乎乎的。老二聰慧機靈,長得精幹苗條,白生生的。兄弟二人,在父親的教導下,即養成了勤勞樸實的秉性,又學會了一套精湛絕倫的石匠手藝。

萬曆年間,天下大旱,土地乾裂,禾枯苗死,百姓們心急如焚。這天張老漢剛走出家門,看見成千上萬的百性,排著長長的隊伍,抬著牛羊等供品,去寺廟乞神求雨。張老漢看罷 ,不禁長嘆一聲:唉,我空有一身手藝,卻不能為百姓鑿井解在潭難、“一時氣急,,回家後便臥床不起,臨終前,他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倆要想方設法為百姓解渴啊。“說完便離開了人世

兄弟倆含淚埋葬了父親,便帶上工具上了山,他們知道,泰山上名泉很多,只要鑿開一個,便可解救山下百姓的燃眉之急。可是,奇怪得很,兄弟倆跑遍了山前山後,卻沒找到一個泉眼,黑龍急了,他對白龍說”就是鑿通東海,也要找到清泉。“他一句話提醒了黑龍,是啊,泰山不就是玉皇大帝的一塊鎮海石麼?泰山下面壓著的就是東海龍宮的泉眼,因此泰山才有山多高水多長的奇景。只要把泰山鑿穿,還愁找不到水麼。兄弟倆決定 ,黑龍身強體壯,去鑿山開泉,白龍體弱身小,去鑿水池,以便日後蓄水

第二天,倆人選好地點便分頭幹了起來,他們整整幹了七七四十九天,白龍終於把池子鑿好修完了,黑龍鑿透了四,反革命的十九層地巖,卻見不到半點的水氣,於是兄弟倆又同心協力,開挖深潭。他們不分晝夜,拼命的鑿著、挖著,餓了就啃口乾糧,困了就在潭底休息。就這樣,又過了三十一天,兄弟倆已經鑿透了第八十層地巖。突然,腳下傳來”轟隆轟隆“水流撞擊岩石的聲音,黑龍高興極了,一把奪下弟弟手中的錘子,說:“來,歇一會,咱們再一鼓作氣,鑿透了這層地巖,就可以見到水了,那時,鄉親們該有多高興!就是九泉下的父親,也可以瞑目了。”誰知,白龍卻默不作語,陷入了沉思。他抬頭望著那高高的像明月一樣掛在頭頂的潭口,說道:哥你想過麼,如果我們鑿透一點就走,那泉水什麼時候才能灌滿之千丈深潭?如果我們把鑿大,泉水必然噴湧而上,咱們又怎麼能逃出生天?“聽了這些話,黑龍也不禁心寒起來。最後,他們決定,為了早點使鄉親們擺脫苦難,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於是兄弟倆一起動手,在第八十一層巖板上,鑿出一條大縫,然後兩人用力將石板掀起,只聽”轟“的一聲。泉水像突起來的巨龍湧了出來。頃刻間便灌滿了千尺深潭。泉水噴湧而上,流滿了水池,流到了山下,而黑龍、白龍兩兄弟,卻由於躲閃不及,被水淹沒在潭裡。

鄉親們得知此事,一個個含著熱淚,從四面八方來到山上,憑掉為救助他們的兩兄弟。以後,人們便將潭子取名黑龍潭,將水池命名為白龍池,以示悼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