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敵人一旦威脅北京,滿清立即妥協投降?

秀才近來讀清末史料,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滿清王朝對外戰爭時,但凡敵軍能夠威脅到北京,滿清朝廷會立即妥協苟安。

例如第一次鴉片戰爭,道光皇帝一開始是力主抵抗的,即使義律領兵封鎖廣州、廈門,攻佔浙江定海,甚至進逼南京城,都沒有動搖道光的戰爭意志。但是後來義律的艦隊炮擊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城後,道光立即對英妥協。

為什麼敵人一旦威脅北京,滿清立即妥協投降?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樣如此,戰爭前期英法聯軍攻佔廣州,甚至俘虜滿清的兩廣總督,但咸豐皇帝仍然沒有答應英法的條件。後來英法聯軍北上攻佔天津大沽口,咸豐立即派人和英法簽訂了天津條約,出賣大量權益。

再後來英法聯軍進一步攻到北京城下時,咸豐立即逃跑,並指派恭親王奕欣簽訂北京條約,答應了英法聯軍的一切要求,只求英法軍隊撤出北京。

為什麼敵人一旦威脅北京,滿清立即妥協投降?

咸豐皇帝

中日甲午戰爭時,滿清先是平壤戰敗,失去朝鮮全境;再是黃海戰敗,失去北洋水師;再是威海衛海軍基地淪陷,北洋水師殘餘艦隊投降。慘敗到如此地步,滿清都沒有投降。但是一旦日軍自旅順出擊,威脅北京後,慈禧太后立即妥協

最後的八國聯軍侵華也是如此,一旦侵華聯軍攻佔北京,滿清朝廷就立即全線投降。為什麼滿清不學習當年的明朝和後來的國民政府呢?明朝首都北京多次被敵人威脅,明朝都能抵抗到底,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被攻佔後,仍然堅持抗戰。

為什麼敵人一旦威脅北京,滿清立即妥協投降?

甲午戰爭

滿清為什麼不能遷都抗敵呢?尤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出動的陸軍非常少,而且當時候滿清國內還是太平一片,如果遷都繼續抵抗,肯定可以拖垮英軍。

由此看來,北京就是滿清的命脈,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滿清的國人,也就是所謂八旗子民,大半都生活在北京城及其周圍。一旦北京城受到威脅或被敵人侵佔,滿清朝廷必須立即妥協投降,因為一旦北京淪為戰場,八旗子民就會受到致命威脅。

為什麼敵人一旦威脅北京,滿清立即妥協投降?

慈禧太后

八旗子民損失過多,對滿清來說是致命的傷害。因為滿清的根基不是四萬萬漢人,而是八旗。所以無論是敵人攻佔廣州,還是威脅南京,甚至割讓臺灣,對於滿清來說都不是大事。只有八旗子民生活的北京,才是滿清的根本,甚至比所謂的遼東龍興之地還重要。

而對滿清來說,對外妥協苟安也沒有太大壞處。因為無論是賠款還是割地,傷害的都是漢人,和八旗其實沒啥關係。例如割讓給日本的臺灣以及割給英國的香港,其實都沒有八旗子民,無關大雅;而賠款更簡單,對漢人加稅就行了,反正八旗又不用交稅。

對於滿清來說,中國太大,漢人太多,即使被敵人割走一些,剩餘的土地和漢人,仍然能夠滿足八旗剝削的需要。類似當年法國皇帝拿破崙將北美殖民地送給美國,英法兩國相互交換非洲殖民地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