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上帝粒子” 中日歐展開新較量

原標題:爭奪“上帝粒子”,中日歐展開新較量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日本媒體報道,使萬物產生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俗稱“上帝粒子”)曾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可以大量製造出這種基本粒子、用以揭開宇宙和物理學之謎的研究設施“希格斯粒子工廠”正在受到關注。雖然討論在日本建設的“國際直線對撞機(ILC)”在計劃上領先一步,但中國等推進的新建設計劃正顯示出後來居上之勢。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26日報道,“希格斯玻色子”早先僅存在於理論層面,幾年前,通過位於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的巨大環形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實驗得到確認。不過在L實驗中,無法大量製造,仍不十分清楚詳細性質。在此背景下,相關人士討論建設被稱為“希格斯粒子工廠”的加速器設施,以此大量製造“希格斯玻色子”並詳細展開調查。

而作為“希格斯粒子工廠”的代表性計劃之一就是討論通過國際合作在日本建設國際直線對撞機。

報道介紹,全世界的物理學家之所以重視“希格斯粒子工廠”,是因為一般認為“希格斯玻色子”掌握著弄清宇宙如何形成和將來如何變化的鑰匙。

不過,世界物理學家攜手推進設計和開發的ILC計劃目前面臨難局。圍繞鉅額建設費的承擔問題,在作為建設候選地的日本國內存在反對的聲音,仍未拿出開工建設的時間表。

報道稱,在ILC計劃陷入停滯的背景下,正在浮出水面的構想是中國的光子工廠,即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雖然使電子和正電子相撞這一點相同,但與直線狀的ILC不同,其將採用與LHC同樣的環形。這將是一週約為100公里、相當於LHC的約4倍的巨大加速器。

報道稱,ILC設想2026年前後開工建設,2030年代投入運行,而CEPC則力爭2035年前後投入運行。除了ILC和CEPC以外,歐洲也有建造“希格斯粒子工廠”的構想,但即使實現,投入運行也要等到2050年前後這一非常遙遠的將來。如果ILC的建設不斷推遲,CEPC比其更早投入運行的可能性也將出現。

“今後20年至30年的物理學的核心無疑將是‘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推動日本主導ILC建造的東京大學特任教授如此表示。最初投入運行的“希格斯粒子工廠”領跑今後的物理學研究的可能性很高。正因為尖端物理學還是技術創新的源泉,所以“希格斯粒子工廠”最終將在哪裡投入運行正受到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