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竟有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的政府從來沒有鑄造過貨幣


古往今來,一文錢逼上梁山,成綠林好漢,從不鮮見;一文錢助人上青雲,成達官貴人,更是稀疏平常,孔方兄的力量可真強大。今日小編講的事正與孔方兄有關。這是一次久遠的歷史回溯,現在隨著小編的講述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晉朝,兩晉在中國貨幣史上特別特殊,它是唯一一個政府不鑄造貨幣的朝代,據小編推測晉朝政府不鑄造貨幣,大約是因為晉朝流行玄學之風,主流意識形態過於虛無,同時組成政府的士大夫們也大多荒謬不可言。

同時由於政府不出面鑄錢,當時百姓用錢便只能用前朝的貨幣了。堂堂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人民卻一直在用前朝遺留的貨幣,不得不說有些有損國家顏面。當時地方有一位名叫沈充的人主持鑄造五銖錢,但並未得到中央的推廣,且他所鑄造的五銖錢銅色發白,極其薄小,每枚重約1克,他的五銖錢被後人稱為沈郎錢,直至唐時仍有人挖苦沈郎錢,皆以榆莢、柳絮此等言論譏諷他的五銖錢之輕。

上樑倘若歪了:政府不鑄造幣,地方鑄造劣質的五銖錢,如何能有剛直的下樑呢?於是民間不法分子和豪強偷偷鑄造五銖錢的行為漸多,這一情況的大規模出現其實也有現實因素:市場對於貨幣的迫切需求,由於政府不鑄造貨幣,一直在用前朝的貨幣,但是貨幣本身也會有磨損和流出,同時當時富豪們的存款越來越多,於是又有很大一部分錢不參與流通了,儘管地方有沈郎錢的鑄造,但對緩解貨幣供給僅是杯水車薪。


這樣一來晉朝的貨幣已經陷入嚴重短缺。民間不法分子見有利可圖,就大肆將好好的足值銅幣熔化,摻入錫和鉛,再縮小一下五銖錢的大小,這樣一來錢就憑空多了一些,但新鑄造的幣質量之差連沈郎錢都‘望塵莫及’,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劣質的銅幣衝進了市場,衝擊了市場的好幣,由貨幣領域的“劣幣衝擊良幣”定理,不難看出晉代貨幣的結局:好幣時人爭相收藏,脫離市場;而劣幣大肆侵佔好幣的生存空間。

這時仍需市場交易怎麼辦呢?於是在明清大出風頭的白銀才開始嶄露頭角。淺談完晉朝的鑄造亂象,聊孔方兄萬不能忘了時人對它的態度,錢之一物無人不愛,但儒家文化薰陶下,表面的“清”字還得留有的,晉朝前的各個朝代士大夫皆以兩袖清風為榮,但晉朝則不然。兩晉時一般官吏和士大夫們皆以誇豪鬥富為榮。晉朝奢靡之風盛行,不管老官還是新貴都把敢花錢當成光榮本事。

其實晉朝開國還是很清明的,他後來的腐化與傻子皇帝晉惠帝有莫大關係,一個能面對天下鬧饑荒,百姓無飯可吃時,居然能說出“何不食肉糜”這一中國史上最強蠢話的人如何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呢,弱智不是他的錯,但讓他執政一個國家就是大錯特錯,一個弱智皇帝如何能服眾呢,於是他在任時小人當道,大政方針小人說了算,上層官員爭相賄賂公行、援引推薦,官場如市場,時人嘲諷得把這些官場行為比喻為“互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