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值此历史性时刻,让我们回望百年前一支也曾雄居“亚洲第一”的中国舰队。因为,不忘曾经的屈辱,必将迎来复兴的辉煌!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4月17日,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应该是个平常的日子。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也被割让,自此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图: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现场,右一背对镜头者为清政府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

每当提起中日甲午战争时,许多人都捶胸顿足于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这支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舰队曾经承载着清朝的诸多希望,却在“慈禧太后为了庆寿挪用海军军费”、“李鸿章避战求和”等“主要原因”下,“痛失好局”。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完整的马关条约签订时背后到底是什么样?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中国索赔巨额赔偿,并且要求割地赔偿,当时负责中日谈判的清朝重臣代表李鸿章一直咬紧牙关不愿割地,几度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据说当时日本天皇提到要将台湾割让日本时,李鸿章问了负责谈判的伊藤博文一句话,让日本方面的谈判者沉默了许久。

他说,伊藤大人,你果真想要台湾?伊藤博文点点头,李鸿章接着说,如今你为刀俎,我为鱼肉,你若执意要台湾,我也没办法,不过你应当知道,你们虽然得到了台湾,但中日两国必定因为台湾结下世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伊藤大人可要想清?李鸿章的这番话虽然没有阻止日本的贪欲,但却让日本谈判团沉默了许久。而后来多年的中日关系紧张也确实印证了李鸿章的话。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谈判期间,在当时的日本,曾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前往清朝,来截断李鸿章与清政府的沟通,后来,李鸿章在日本遭遇了刺客,受了重伤。

据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3月24日下午4点,第三轮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楼,乘轿车返回驿馆。快到驿馆时,混乱的人群中突然窜出个日本男子,朝他脸上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随从慌了神,哭成一片。可他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慌什么,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报国矣!”他不准医生给他动手术,只让医生将伤口简单缝合起来。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三天后,李鸿章头裹白纱布,又坐在谈判桌前。世界舆论哗然,开始谴责日本。舆论压力下,日本这才放缓了条件,伊藤博文主动提出减少赔款一亿两白银。谈判最后一天,李鸿章已是疲惫不堪,在谈判桌上,我们看不到那个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而是一个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孤独老人。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他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辞拒绝。李鸿章又还价:“5000万两不行,再减少2000万总行吧?”最后,无奈的李鸿章甚至说:“无论如何再减少点儿,就作为老夫回国的旅费吧!”等到的还是拒绝。

国弱呀,国弱,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也恨自己的无能无力,可大家却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和「避战求和」,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73岁的李鸿章带着一身疲惫和那颗耻辱的砂弹启程回国,船离开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鸿章对身边人说 :“老夫此生终不再踏上日本国土!”

李鸿章说到做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径日本横滨,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的老人,又是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地挪过去。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回顾历史,惨痛的经历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沉痛的心情,还有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使得我们在强国之路上越走越远、使我们更加珍惜如今富强的祖国,使我们为民族感到骄傲,因为这富强是来自于我们勤劳的双手,并非来自杀抢掠夺。反思马关条约并非要唤醒我们心中的仇恨,而是要我们在正视历史后继续团结一致、努力奋斗,让祖国早日成为全球的领航者。

历史上的今天,别忘了,4月17日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