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紛紛爭奪,僅1%盈利的菜市場有“錢”途嗎?

從菜市場到家的最後一公里,再次燃起戰火,成為互聯網和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

巨頭紛紛賣菜

繼養豬之後,互聯網大佬們又一頭扎進菜市場,爭得不可開交。

1月份,送外賣的美團,瞞著大家,悄悄上線了“美團買菜”,本來是件小事,但是美團如此低調,裡面肯定有貓膩。

果然,3月26日,繼上海之後,美團又把“魔爪”伸向了北京,野心不小啊。

3月28日,阿里旗下盒馬鮮生也進場了,開了一家盒馬菜市,確認過眼神,這是要搞事情的節奏。

互聯網巨頭紛紛爭奪,僅1%盈利的菜市場有“錢”途嗎?

有阿里的地方,就少不了老對手騰訊。第二天,騰訊就給定位於社區菜市場的誼品生鮮,送去了20億

看著幾位大佬下場,餓了麼表示有點慌,要加快節奏,買菜業務從100城推進到500城

作為線下零售大佬,蘇寧表示不服、也要進場,4月下旬,蘇寧小店也即將在APP上線蘇寧菜場功能。

2019年一季度,美團、盒馬、餓了麼等互聯網大佬,紛紛在互聯網買菜領域發力,菜市場之戰一觸即發。

目前,生鮮電商的業務能力,已經從次日達升級為當日達,以後甚至是半小時達、15分鐘達。

而眾多互聯網大佬此番進場爭奪的焦點,則是解決最後一公里,把自家戰旗插到社區、消費者門口,無限靠近消費者。

從菜市場到家的最後一公里,再次燃起戰火,成為互聯網和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

菜市場如何成為新風口

首先,菜市場規模大。

數據顯示,整個生鮮零售市場接近5萬億規模,菜品就佔了7成,也就是3.5萬億

而且,傳統菜市場的環境不好,買菜不方便,菜品質量參差不齊,定價不透明,很多時候都要跟菜販子砍上幾個回合的價,買菜費時費力。

所以說,菜市場規模大、痛點多,機會也多。

第二,剛需高頻,賣菜有望成為流量入口。

試想,我們每個人肉可以不吃,但是不能不吃菜吧,當然,某些無肉不歡的吃貨例外。

賣菜具有高頻高粘性特點,堪稱絕佳流量入口。

美團買菜推“0元起送、免費配送”,換句話說,客人買根蔥,美團都可以送上門。

雖然送根蔥上門不划算,還不夠跑腿費的,但是你要知道,主流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已經相當昂貴,美團現在幹著“賠本賺吆喝”的事情,未來會通過高粘性復購以及多品類拓展,再把這個窟窿補上。

說白了,買菜只是個幌子,巨頭們真正想要的,是通過賣菜獲得的巨大流量。

互聯網巨頭紛紛爭奪,僅1%盈利的菜市場有“錢”途嗎?

第三,市場下沉,覆蓋所有用戶。

數據顯示,2018年外賣用戶已經高達4.06億人,美團、餓了麼已經讓一二線城市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一日三餐。

而菜市場,則可以征服剩下一部分不吃外賣的用戶,和外賣形成完美互補,將所有用戶一網打盡。

而且,現在買菜的大部分都是家裡的老頭老太太,這些老人家居家過日子的本事已經是爐火純青,砍價對他們來說手到擒來,一分錢都跟你算的清清楚楚,而他們最喜歡優惠大酬賓這種薅羊毛的事情。

這些不差錢的互聯網和電商巨頭們,只要適當放出一些羊毛,讓大爺大媽們薅,就可以輕鬆拿下他們。

試想瘋狂生長的趣頭條,用每天送你幾毛錢的套路,都擼了好幾千萬用戶!

所以,無論是美團還是盒馬,他們進入菜市場,其實都是在主營業務之外,尋找下沉的增量市場,以覆蓋所有用戶。

第四,前置倉等基礎設施已經就位。

互聯網賣菜,免費送、半小時達已經是標配,很符合現在大爺大媽買菜的習慣。

比如美團買菜,通過前置倉的社區化選址和即時配送,服務周邊2公里居民,0元起送、免費配送、最快30分鐘送達。

而且,在2019年,傳統商超,比如沃爾瑪、永輝超市,電商企業,比如盒馬、每日優鮮等,都搭建了前置倉,為賣菜打好了基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第五,新零售最後一塊“處女地”。

從中國第一家生鮮電商易果網誕生到現在,中國生鮮電商已經13年,但是現在沒幾個能活下來的,生鮮也成為新零售最後一塊未被大規模開發的“處女地”。

所以,巨頭們才會如此大規模進場,但是賣菜真的好做嗎?

賣菜有錢途嗎

雖說眾多巨頭爭相入場,但是想通過賣菜賺錢,卻不容易。

比如騰訊旗下的每日優鮮,早在2017年就實現了單月營收突破2.8億元的記錄,但也只是在一線城市盈利。

這是為什麼呢?

蔬菜客單價低,又容易磕著碰著,損耗大,履約成本高,所以想賺點錢還真不容易。

比如,某用戶通過APP下單一份10元蔬菜,如果按照25%的毛利算,這單能賺2.5元。

不過,這僅僅是美好的願望,現實情況是,加上配送成本、倉儲成本、人工成本,虧大發了。

所以,別看那麼多創業者,在生鮮電商領域前赴後繼,最後都是虧得褲衩都沒有了。

此番大佬們進場,賺錢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十有八九是要來一場燒錢補貼大戰。

美團和滴滴,在網約車和外賣領域的補貼大戰,還歷歷在目,“0.01元吃炸雞”、“騎手日入千元”、“一元打車”等賠本買賣層出不窮,在這場補貼大戰裡,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如今,菜市場之戰很可能又是一場補貼大戰,美團表示:在下“先乾為敬”。

2019年3月26日,美團在北京試點“手機買菜”服務,雖然只是測試,但是平臺已經出現“0元起送”、“0元配送費”和滿減優惠。

互聯網巨頭紛紛爭奪,僅1%盈利的菜市場有“錢”途嗎?

為了在賽道搶一個首發位置,美團也是下了血本。

而且,美團還沒有在全國推廣,就已經如此“殘暴”。以王興的性格,以後的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畢竟,還有阿里的盒馬和京東到家等實力派虎視眈眈,一場補貼大戰在所難免。

結語

繼生鮮電商、社區電商之後,線上買菜是否會成為新的風口,目前還不知道。

但是,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巨頭們都不願意放棄這個可能的風口。

互聯網和電商大佬們,此番紛紛入局菜市場,比拼的無非是誰的菜多、誰覆蓋的地域更廣、誰送得更快,更要比拼的則是燒錢的能力。

但是,無論巨頭們怎樣競爭,到頭來都是消費者獲利,特別是補貼大戰帶來的福利。

沒時間買菜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也有福了,下班前下個單,回去直接做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吃泡麵了。

互聯網巨頭紛紛爭奪,僅1%盈利的菜市場有“錢”途嗎?


奇點 · 新媒體矩陣

大魚號丨一點號丨企鵝號 | 雪球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