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上公有云?為什麼幾年前的問題又被問一次

其實,這也是我的疑問。金融行業是否合適上公有云?似乎幾年前的問題又被問一次,但答案已經有所不同。

2015年前後,很多人在猶豫,更多人在尋找答案。金融行業是否應該接受開放結構,是否應該接受雲計算?當然,現在已無人質疑。沒有云計算,金融機構將不可能支撐,浪湧式的突增業務需求;不可能以敏態的基礎架構,支撐業務產品創新;也不可能對分佈於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維。

社會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但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幾年前的問題又被問到一次,只不過被問的主角從私有云,變成了公有云——公有云服務對金融業務有何價值?但對比而言,如果說數年前金融行業對私有云的疑問,聚焦於技術層面,現在對公有云的疑問,則集中在社會服務模式問題上。

2019華為全球金融峰會。銀行創新教父布萊特·金,還以他標誌性的開場白,表達著觀點:“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此觀點過於“絕對”,但足以引發思考。其實,思考金融服務都去哪兒之前,有必要想想現在的金融客戶都從哪裡來?


金融行業上公有云?為什麼幾年前的問題又被問一次

顛覆傳統金融服務的不是互聯網金融,而是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入口,獲取中長尾客戶,雖然客戶數量增加,但客單量持續變小。這就如用戶在金融櫃檯,每次只取“一塊錢”被認為是洩憤報復,但通過微信、支付寶消費,“一塊錢”是再正常不過的支付模式。

由此,金融機構的服務正在改變,也確實沒有必要一定“宅居”於私有云,例如客戶畫像分析、智能投顧、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等,數據來源於互聯網,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模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技術組合即應用場景

當然,技術因素也正推動了公有云在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前提是,技術手段解決了此前社會服務中普遍存在的痛點。公有云在金融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更確切地說,人工智能、5G、IoT、VR/AR、區塊鏈等不同技術的組合,正在不斷豐富金融行業基於公有云的應用場景。

“5G對雲計算的突破,就如iPhone對移動互聯網的突破。金融服務不會留戀在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正在隱身於社會生態中。”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從技術角度,解釋了一些社會服務問題——政府工作報告裡強調,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而這正是此後公有云的發展空間。


金融行業上公有云?為什麼幾年前的問題又被問一次

如何證明?不同的技術組合,對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也對應著不同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例如“5G+IoT+華為雲”,可以用於動產物質押監管。車輛質押監管系統給汽車構築起“虛擬圍欄”,質押車輛是否在規定區域內行駛,物聯網監管終端是否被強拆,都可一目瞭然。

再例如“5G+VR+華為雲”的組合,可對應於5G智慧銀行營業廳等場景。5G剪掉了VR“辮子”,用戶不用再頂著沉重的頭盔,也不必再留著像“辮子”一樣的數據傳輸線。由此,在銀行網點中,用戶可以體驗AR銀行電商、AR教育、AR智能培訓、AR客服、VR金融資產分析、VR遠程投資交易指導、VR證券及金融交易等一系列服務。

合作伙伴也在改變

延續此問題,應用場景已經改變、社會服務模式也在改變,公有云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伙伴,也在改變。近年中,各大銀行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公司,這是其第二產業賽道,以求向生態體系,開放輸出其業務能力。

平安科技旗下的平安雲,即是在此思維下產生。其一方面支撐平安集團95%以上的業務公司,支撐80%以上的業務系統投產;一方面面向金融、智慧城市、健康、汽車、房地產五大生態圈,提供IaaS、PaaS、SaaS完整的雲服務。

類似的變化還有很多,例如招商雲創、建信金融、民生科技等金融科技公司,他們都開始藉助豐富的業務場景資源、強大品牌溢價優勢,以及信用背書能力,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畫像分析、智能投顧、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等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公司向生態輸出的是業務能力,而不是基礎雲計算資源,華為雲正可在此方面,與科技金融企業合作,憑藉華為雲安全可信的基礎資源能力,憑藉華為雲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能服務能力,與金融科技企業共同進行業務創新。”胡維琦說。

不僅如此,傳統金融數字化服務商,也在進行新模式探索。其實,數年前其就已經推出服務於中小村鎮銀行的“金融雲”,將銀行核心系統、渠道系統放置在雲端“共享”。可以說,“金融雲”就是早期公有云金融服務的雛形。

當然,此模式並未廣泛流行,將銀行核心系統、渠道系統放置在雲端“共享”,但只相當於“以租代購”,並非真正的SaaS模式,運營效率和部署成本都沒有明顯降低。另一方面,此時提供的服務侷限於穩態業務,也並沒有以靈活的雲原生架構,支撐中小銀行的敏態業務創新。“而金融數字化服務商正可以與華為雲合作,以更靈活敏態的基礎架構,直擊徵信能力、回款能力等業務痛點,支撐中小金融用戶完成業務產品創新。”胡維琦說。

四大金融解決方案

上述即是華為雲,以社會服務為視角的金融科技創新。而最後說一句。2019華為全球金融峰會期間,華為雲已正式發佈5G智慧銀行營業廳、虛擬銀行、商品交易所動產質押、區塊鏈聯合徵信“四大”金融行業解決方案。

當然,解決方案的底層是系列技術能力的支持。“華為雲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為金融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強大動力,華為智能計算通過強大算力為金融機構提供最優性能,華為雲ModelArts助力金融AI極簡開發,5G技術拓展金融物聯的應用領域,而HCS online是最滿足金融需求的混合雲解決方案。”胡維琦說。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