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现实可以做到吗?

黎珑


要是150米还说啥了,电视剧中是500米开外,随手就是一枪爆头。别说是五百米,影视剧中八百里外击中敌人都是可能的。

三八大盖五百米外爆头是有可能的

在辛庄突围的时候,独立团被日本鬼子包围,这个时候赵刚还要跟李云龙显摆一下,说要干掉鬼子的炮手,李云龙什么场面没见过,能让你一个外行给唬住?所以,两个人就打赌,如果赵刚能一枪干掉五百米外的鬼子炮手,李云龙就一个月不喝酒。

能不能做到,首先要看他拿的枪硬不硬,现在狙击步枪2000米外也能击中硬币,在亮剑中,赵刚拿的是鬼子的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由于口径小,子弹重量轻,枪管长,射出的子弹能够做到稳、准,但是不狠的状态,正常来说三八大盖有效射程在460米,而最远距离可以打到2400米,正常鬼子的训练要求,就是二三百米内精准射击敌人。

如果用的好的话,五百米外爆头对于当时的狙击手来说,虽然有点困难,然而经过几枪调试,击中鬼子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所以,赵刚用三八大盖五百米外击中敌人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但绝对不可能做到枪枪爆!

赵刚作为一个政委,能否成为一个神枪手?

前面也说到了,日本士兵平时的训练也是二三百米的射击距离,五百米外射击敌人都是“神枪手”才能做到的,赵刚作为一个政委是很难做到的。

尽管,剧中已经有了赵刚是神枪手的“人设”,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的,赵刚本身并非军人出身而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到部队后直接从团政委开始干,可以说,赵刚的起点是相当高了,但是连战场都没上过的赵刚,怎么有可能学习神枪手的本领。

政委的配枪应该是手枪,不可能会有步枪,如果政委用手枪打死几个人还有说服力,用步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对于赵刚是神枪手这个身份,李云龙是不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打这个赌,可见赵刚到独立团之后是没有天天打枪的,毕竟一个政委天天打枪也不太现实,那属于不务正业,而狙击手这个职业,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即使是玩过射击类网络游戏的玩家也知道,两天不打,就容易生疏,“找不到感觉”。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刚作为一个政委,其“神枪手”的人设是失败的,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赵刚射击的姿势应该是有毛病的

二战中德国制造出了通用机枪,也就是同样的枪身,既可以切换成轻机枪也可以切换成重机枪,而切换的最主要形式就是,放三脚支架是重机枪,两脚支架是轻机枪。

枪在射击过程中后坐力是巨大的,尽管三八大盖后座力相对较小,但是你要打五百米,你不用东西架一下子也会影响精准性的,这就是支撑点。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狙击枪都是有支架的,那些埋伏在某个地方的狙击手,都是事先踩好地点,然后架设狙击枪。

赵刚的打法是,抬手就是一枪,难道你的胳膊一点不会抖吗?

对于狙击手来说,考虑的事情特别说,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尤其是风速对子弹的影响,正常狙击手射击的时候,旁边还会有一个瞭望的,告诉你风速和风向,务必一击必中,我们看的大多数电影中的狙击手都是满头大汗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赵刚这一连串的射击动作来说,他是不可能完成五百米外毙敌的,而且还是爆头。

鬼子把炮兵阵地架设在步枪射击范围内,那得有多蠢!

如果,赵刚打死的是一个拿步枪的士兵还有可能,打死重机枪手都是不可能的事,更别提打死炮兵了。

正常来说,迫击炮的射程都在上千米以上的距离,正常来说,由于迫击炮是抛物线射击,准确性差,并不是五百米的发射距离就比一千米的发射距离准,在发炮的时候,炮手用大手指头就敢测量,说明打的范围就是大概范围,并不是精准到某一处。

因此,正常的布阵中,步枪+轻机枪形成前面的几道火力网,往后是重机枪阵地,再往后才是炮兵阵地,而且极为隐蔽,害怕对对方的大炮端了。

如果赵刚能够打到鬼子的炮兵,那赵刚和李云龙估计早被打成筛子了。

事实上,我军对鬼子的印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枪打得准,在同样距离内,如果我军可以射击到敌人,估计敌人的狙击手也会射击到中,并不会出现,亮剑中赵刚射击日军的机会。

在正常的战争中,打的其实都是盲枪,有效射击距离是三四百米的话,五六百米的时候双方就会交火,人都看不见,就是瞎开枪,至于说把敌人放近了打,主要是考虑到我军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弹药不充足,当弹药打光后,就会实行反冲锋进入白刃战。

近距离作战比较适合反冲锋,冲的时候能少死几个人。


史论纵横


150米也算远距啊?我没当过兵,年轻时做过公社干部。一天下乡路上,正碰上公社武装部长带领民兵在搞山地实弹射击。我连忙走过去,也去过过枪瘾,五六式半自动,200米距离,还是从山上向山下射击,半身靶,只计打中,不计环数。以前也摸过几次枪,打过几发子弹,部长耐心地跟我交待了射击要领,三点一线,屏着气息,击发时要轻,不要以为自己劲大使劲扣。这样,我连发三枪,枪枪击中!部长听完报靶成绩,大声斥责旁边站立的民兵小伙:你们这些人不知怎么搞的!人家从未接受过训练,还戴着眼镜,近视眼,也能枪枪上靶,你们不脸红啊!那些民兵大气不敢出,我却得意极了!

后来,只要碰上民兵搞训练,我都要去玩几把,打步枪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打手枪不行,怎么也上不了靶,十米二十米就是打不着!有次硬是看到打在靶前的地上,窜火星!

后来进了银行,也要练手枪,打了几次,一个高手告诉我,打手枪的要领关键在击发那一瞬,千万不要出气,别用力,也不要瞄太久。这样,我虽然打不着靶心,但总算能打中靶了。

说《亮剑》赵刚打鬼子军官,可不是150米,而是说500米,标尺都竖起来了,即是明证!一二百米是不用调标尺的,题主肯定是没摸过枪,更不知枪为何物!一二百米,在步枪面前,任何目标都是枪下鬼!到了四五百米,能不能打中,一看射手本事,二看目标自己的命运如何了。


云卷飞山


不要说战争年代的战士,赵刚还是在大学经过了专门射击训练的。即使70年代的民兵,150米射人头靶,也有相当的人能做到。说点我们那时候的事;

在七七年之前,我们公司一年的民兵训练固定有三次;两次是七天的为一期,一次是两周为一期。武装民兵(两人一枪,枪上贴着人的名字)每次都必须去,基干民兵抽选去,训练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第一次训练,打的是一百米、卧姿有依托精度射击。五发子弹,打出30环合格、35环良好、四十环优秀。一次训练三十人,都是第一次。打出优秀的就有11人,有一个女孩打了48环,几乎满贯,只有个别人不合格。我是比较丢脸,我们是借的武装部一个校枪的小靶场,一次只能三个人打,我是抽到第一批打。没听过枪声,没料到会这么响。有点慌乱,打飞了一发子弹,四发子弹只打了个良好,是男孩子中比较差的一类了。

第二次还是一百米,但变成了无依托。还是精度射击,这次还算不错;44环。

第三次就是二百米半身靶;不算环数。中两发合格,中三发良好,中四发优秀。

第四次是二百米半身隐现靶;靶子显出十秒就隐藏,隐五秒后再显十秒,如此五次。打不完的子弹上交。成绩一样,但五发全中奖励毛巾一条。呵呵!

第五次是全区比赛了;有五六百人比,一批就是30人一起打。二百米隐现,击发时间从十秒变成了五秒,以环数比名次。但五发全中,打出35环以上授予优秀射手称号。

第六次就是只有两发子弹,一发子弹打四百米半身靶,一发子弹打二百五十米人头靶。训练时间只有三天,两发全中授予“神枪手”称号。奖励脸盆、军用水壶,神枪手证书。可惜,我只打中了二百五十米的人头靶。四百米半身靶实在太小了,瞄在准星上基本上什么也看不见,打飞了。几百人中,只有不到二十人是两发全中的。

所以,打枪只要眼睛没问题,控制好呼吸和击发时机,距离150米击中人头并不是太难的。看《亮剑》里的赵刚,把标尺都快竖起来了,我开始还以为要打一公里以外呢。这个镜头有点太夸张了!


傲视苍穹39


如果是150米的距离,根本不用具备狙击手潜质的赵刚出手,独立团的“兵王”王喜奎基本就可以把鬼子爆头了。无论是三八式还是中正式步枪,在150之内的准头都是相当不错的,八路军的特等射手利用表尺射击未必枪枪爆头,但百发百中应该没什么问题。赵刚150米左右的精准射击,记得应该是在李家坡战斗中,用蹲姿连续爆头日军机枪手,有效的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李云龙乐得嘴都歪了:“打的好!谁打的?”



而之前广泛讨论的是在辛庄战斗中,赵刚在500米距离上点杀日军迫击炮手的真实性,赵刚在《亮剑》中拢共三次秀枪法,第一次是李家坡战斗初露锋芒,第二次是辛庄战斗跟李云龙打赌戒酒,第三次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甩手击毙第12兵团督战官史一全,第一和第三次的射击距离都比较近,让亮迷们感到玄虚的其实是第二次的战例,李云龙当时也说:“够呛,距离有点远”。

前不久研究常乃超暂7师何以配备军乐队的问题,一个步兵师师部甚至是军部在那个年代都绝少出现军乐队的编制,至多出现在兵团级单位中。果然,小虎同学回忆起1947年华北野战军发起的“清风店”战役,是役我军在运动中全歼敌第三军军部及一个师,战斗缴获中就有一个完整的军乐队,于是更加坚信,《亮剑》是我军优秀人物何优秀战例的合体,几乎每一个桥段,都能在战史中找到相关,研究《亮剑》的乐趣就在于此。



包括李云龙和丁伟的人物特点,包括平安战役六连殊死阻击的部队原型新四军“刘老庄连”,自然也包括辛庄战斗胜利突围的“宋庄战斗”,1942年6月9日,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2团在宋庄与上千名鬼子伪军激战经日,给敌人以严重杀伤后,利用夜色分两路突围,踏着鬼子的尸体扬长而去。

在这次战斗中,22团培养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名班长隐蔽在被炸塌的工事下面,七枪连毙七敌,有效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势头;一名副连长在500米距离上,一枪击毙日军机枪手,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士气。这位八路军副连长可以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干掉机枪手,赵刚为什么不能曝头架炮的鬼子?



事实上,八路军由于弹药匮乏,非常重视精准射击训练和特等射手培养,129师刘师长为此特别下达了指示,师属各部纷纷培训出一些神枪手,这些战士的的步枪都是反复挑选的好枪,配备比普诵战士更多的子弹,战斗中主要负责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八路军50多岁的大龄老兵裴天来,号称“冀东八路军里单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攻打日军碉堡和炮楼时,几乎枪枪打进射击孔报销鬼子机枪手,那么小的碉堡射孔,瞄准起来跟爆头有什么区别?

这是人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参考武器的因素,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是460米(表尺射程2400米),但是在条件(比如视野、风速等)良好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米,因此500米之内还是有准头的;也别小看国军的中正式步枪,它的表尺射程虽然比三八式略少在2000米左右,但该枪采用的7.92毫米口径尖头子弹质量轻初速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较小,弹道特性较好,不易受横风影响,因此有效射程几可达到1000米,综合性能要优于三八式。



《亮剑》里赵刚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期间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具备一定射击天赋,无论使用三八式还是中正式,表尺一立,在150米距离上狙杀鬼子绝非难事,尤其是鬼子戴的“绿铁帽子”更是瞄准的绝好目标;不过500米的距离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客观来说并非不可能,但着实需要点运气,笔者个人的结论是:可以做到,但肯定做不到百发百中。

1937年夏天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正式步枪首次大规模亮相战场,它让日本人很快领教了7.92毫米子弹的杀伤威力,所以吃亏了的鬼子才抓紧研制出九九式步枪,并且改用7.7毫米口径的尖头弹,学的还挺快。


度度狼gg


在《亮剑》中有一处细节,被许多人视为是这部抗日剧最大的破绽,这一处细节就是赵刚用三八大盖击杀500米外的日军。

很多人说三八大盖有效射程不过是460米,怎么可能做到呢?而且赵刚连个倍镜都没有,500米外看见那人,也不过是黄豆大小。

那么到底能不能做到呢?小司马今天就来抬抬杠,我认为还是可以做到。

首先来看三八大盖这支步枪的性能:

三八式步枪参考数据: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口径6.5毫米、全枪长1275毫米、枪管长度797毫米、加装刺刀总长接近1700毫米、全枪重4.1千克、弹匣容弹量5发、射程460米、弹药6.5×50mm 、有坂步枪弹初速765米/秒。

三八大盖乃是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军新一代研究的步枪,整体来说弥补了日本之前步枪的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改良就是其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增强了拼刺刀的能力。

所以三八大盖这支步枪,对于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来说,几乎是量身打造的一支步枪,其射程最大其实可以达到2400多米,当然这也是表尺距离。

也就是说在1000米内,还是有可能击中敌人,只是这时候不能造成更加有效的打击效果。

而且实战中也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些都是有美军记载的。

尤其是日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其实就是加厚了三八大盖的枪管,使得其有效射程距离更远,同时九七式狙击步枪也加装了四倍镜。

在塞班岛战役的时候,就有过两名日军狙击手手持九七式步枪,阻击了美军一个营的奇迹,这些都体现了三八大盖的精度和可靠性。

且三八式步枪,由于采用的是6.5毫米的半底缘尖弹,所以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可以在中等距离上,一直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

这些都使得三八大盖具备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的条件,而且日本关东军平常的训练科目,就是用三八大盖打直板,三百米距离外一个扑克牌大小的直板,关东军很多士兵可以做到命中率高达80%以上。

所以赵刚500米内打死个小鬼子,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别忘了赵刚还是神枪手!


小司马迁论史




亮剑中赵刚曾两次展现出自己的好枪法,第一次是刚到独立团上任时的李家坡之战,150米干掉了两个日军机枪手;第二次是反扫荡中击中一名500米开外的日军迫击炮手。



赵刚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该枪口径6.5mm,弹容5发,全长1280mm,弹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远射程2400米(标尺)。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98K等步枪。



所以赵刚在李家坡之战时使用三八大盖爆了两个鬼子的头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狙击手潜质的优秀射手,而且目标又是基本上趴着不动的机枪手,150m的距离也能够清晰的瞄准到目标头部;但是在反扫荡中爆了500m外目标的头,这就有点夸张了。三八大盖的精准射击距离上400米,超过这个距离以后弹道开始下坠,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标尺做概率射击了。纵容目标是一个一动不动的炮手,在这个距离上观察到的目标不比烟头大多少,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直接命中到头部难道可想而知。也许赵刚压根就没有想要爆他的头,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运气不好,头部恰好在子弹弧形飞行的弹道内……



在战场上这样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刻意去打头部就显得夸张了。优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标,只要子弹打在目标身上使其失去战斗力就达到目的了。就像掩护李云龙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属于优秀射手,阻击日军时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只可惜子弹只有七发,如果子弹管够他可以放倒一百个鬼子。试想,如果他刻意爆头,恐怕做不到“一枪一个”。


兵器知识谱


我记得在李幼斌版的《亮剑》中,赵刚是在500米外射杀的鬼子!

李幼斌版《亮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抗战题材作品,该剧充分展现了我军在抗战时期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艰苦的战斗环境,尽最大限度的如实呈现那段峥嵘岁月,在当年能拍出如此真实的抗战电视剧实属难得。

在老版《亮剑》中有一个镜头,描绘的是赵刚在500米外站立持枪狙杀了一个日本机枪手,对于这个镜头,现在的争议很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抗战时期的某些批次的日制三八式步枪,其有效射程上已经可以达到600米,而三八式步枪的表尺射程更是高达了2400米,在理论上三八式步枪对千米以内目标都具有杀伤力。不过通常情况下,三八式步枪的有效射程为500米以内,风速条件较好的情况下,500米也是有戏的。而且三八式步枪的精度也很不错,在那个年代也可以拿来当狙击枪使用,所以赵政委在500米外狙杀鬼子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狙击500米外的目标,通常都要为枪支加装光学瞄准镜,因为这个距离已经很远了,在人眼中500米外的人形物体就是一个模糊的小点,想击中他非常困难,更何况是爆头了。并且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也要考虑到风速的影响,这个单靠经验是很难做到的,而赵刚在狙击敌人时是没有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单靠肉眼瞄准真的有点逆天。

(现代狙击步枪上配备的瞄准镜)

再者,赵刚射击的姿势也有待商榷。

在远距离的射击时,狙击步枪必须保持枪支的绝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狙击手会用支架固定枪口,而狙击手本人也会尽量选择趴在地上,让地面承托住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减小身体对枪支带来的晃动。甚至在射击的一霎那,狙击手的呼吸节奏都要调整好,这些措施都是要保证枪口的稳定。

(狙击手一般都是趴在地上,至少也要将枪支固定,如今执行远距离狙击任务的狙击手还要配备一名观察员,观察员的责任是警戒和测定目标的距离、温度,风向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达狙击手,让狙击手对弹道进行校对和修正)

(在《亮剑》剧中,赵刚直接站立端枪射击,即便是练了20多年的麒麟臂,也扛不住枪支的后坐力,开枪之后身体必然会有抖动,从而影响射击精度)

从客观角度上来讲,赵刚在剧中的姿势是不太可能击中500米外的目标的,当然适当的艺术渲染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无伤大雅,也没有必要过度争论,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但也是高于生活的嘛。


千佛山车神


绝对是可以的,栓动步枪中尤其是三八大盖的精准度绝对不是盖的。日本盛产优秀射手,其训练水平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的步枪,三八大盖的精准度在当时算是非常不错的。

三八大盖在二战中算不上什么出色的步枪,但对于物资匮乏的八路来说,三八大盖就是非常不错的一把枪了,射程远精度高。6.5mm口径的子弹,飞出去一千多米完全没有问题,有效射程是460米,那么,在150米的距离上,爆头是完全没问题了。

150米,对于三八大盖来说,完全没问题,弹道是可测的,而且几乎就是个平直的弹道。尤其对于赵刚这种神枪手,赵刚本身就是个出色的射手,150米其实并不远,尤其日军机枪手还在一个固定位置射击,一枪爆头是可以的。

日军的士兵射击水平普遍非常高,200米的距离,日军一个普通士兵,完全可以命中胸部,成功率非常高。按照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介绍,赵刚本身射击水平就不低,150米爆个头是没什么问题。


军武文斋


在《亮剑》中,赵政委有两次用步枪击杀日军的经历,第一次是李家坡之战中他在150米的距离三枪撂倒了三个日本兵,第二次是辛庄之战中他在500米的距离无倍镜爆头日军。题主可能是将赵刚的这两次经历搞混淆了。

抗战时期,八路军用的步枪多种多样,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最常见,其中汉阳造的有效射程较短,仅300米,精准度也比较差,对于一名久经训练的士兵来说,使用它在200米之内精准射杀单个目标绰绰有余,何况赵刚用的步枪还是射击精准度最高的三八大盖。辛庄之战赵刚用的也是三八大盖,但是50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却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

三八式步枪是日军的制式武器,因为它有一个防尘盖,所以在中国就有了“大盖”之称,它的有效射程在460米到600米之间,而且它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弹道也就略微低深,它采用的是6.5毫米的小口径尖头弹,这样才是保证射出去的子弹平稳运行,这样一来三八大盖的精准度极高,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日本兵往往能击杀300米内的单个目标和700米内的集群目标。

其实在抗战时期是出现过800米内射杀敌人事迹的,但这里面也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饭冢国五郎是日军的一名大佐,曾在中国战场上担任联队长一职,在武汉会战前夕,日本的战地记者去庐山前线采访他,记者们为了把他捧一捧,于是来到附近的一个高地给他拍照,因为饭冢国五郎那个耀眼的钢盔,这个场景刚好被160师的哨兵发现,这个哨兵班长赶紧找来几个老兵,但是这个距离足有八百米,老兵枪法再好也是打不中的,不过他们还是想试一试,毕竟山头的日军太狂妄了,后来他们找来了一把三八大盖,于是用它瞄准日军,扣动扳机,子弹刚好打中了饭冢国五郎的心脏。

赵刚在抗大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射击高手经常对他进行单独的射击训练,赵刚也因此练就了这身“本领”。而赵刚500米之外精准命中日军头部也是靠运气,毕竟三八大盖射击距离达400米以上时弹道也会开始下坠,再加上风向、湿度等影响因素,爆头谈何容易?不过赵刚也是和李云龙赌一把,如果命中日军的话李云龙一个月不准喝酒,没命中也很正常,但是赵刚运气就是那么好,一枪刚好命中日军头部,这只能说是上天一个月内不让老李喝酒了。


兵说


《亮剑》中,赵刚射击时使用的步枪是缴获自日军的三八大盖,用这种步枪在无瞄准镜的情况下于150米外击中敌人头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8步枪是二战日军士兵的制式步枪,该枪以精准闻名于世。

其有效射程为460米,也就是说,在460米射程之内,弹道可测,能被掌握,子弹不会乱飘。



换句话说,射击水平高的射手,使用38式步枪能在460米的距离上命中目标。超过了460米,虽然子弹仍有杀伤力,但是弹道不好掌握了,子弹就不知道会打到哪里了。

不过枪械的公开诸元一般是最保守的数据,实际上,38步枪的有效射程还要远一些,500米应该没问题。

150米的距离根本算不上远,别说赵刚在抗大时曾受过专门的狙击训练了,就是普通的老兵,也有很多能精准命中的。

(前提是,使用自己的枪,至少也要使用自己曾经打过的枪。随便拿起一把枪就能指哪儿打哪儿,那纯属扯蛋。因为每个人的瞄准习惯不同,对枪的校正自然也不同,一点点的偏差,射击距离大了就有可能导致脱靶。)

那为什么《亮剑》电视剧中还要专门加入这段剧情呢?

虽然150米不算太远,但是能在这个距离上准确命中敌人头部,也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放到现在,即便使用现代步枪,大多数士兵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时八路军装备落后,士兵的训练也不足,赵刚能在150米外对日军一枪爆头,其射击水平,可谓佼佼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