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何山,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好专业?


我是高考前哨站的赵德兵老师,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高考志愿咨询师,说一说我的看法和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想要选好专业,这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和考生所要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际的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中,有很多的家长和考生都是按照什么分数上什么大学上什么专业的思维方式来填报的,或者是咬定一个专业方向一路前行。这种填报模式很容易出现学生混日子的状况,有甚者更是留级、劝退、复读等情况屡见不鲜。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平时根本就不注重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所造成的。我们通常的情况是自己的本职是很清楚的,其他的专业方向都是源于身边的亲戚、朋友的孩子所填报的专业,同时也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成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复制成功,这期间我们经常忽略了孩子之间的个体的差异,从而为孩子在将来大学就读生活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给大家举个例子:

15年云南考生李某648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录取,这名学生就是家长根据自己亲友团的孩子的成功经历的复制结果,在填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时候,这一家人都以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在北京的,但当这名考生在合肥读了两年这个不喜欢的专业之后,果断的退学、复读了,之后又以712分的高考成绩报考了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5+3专业并被录取。这个分数要是想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5+3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又是亲友团的建议,当然仅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口腔医学的水平都是A+,但是在将来的发展上很定是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到底将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只有当事人才有深刻的体会,鞋到底合不合适只有穿到脚上才知道。

我们这一代人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模式,而现在的学生是非常提倡个性张扬的,所以他们通常的表现是爱一行,干一行。只有学生们认可的专业他们才会有兴趣的坚持下来,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充分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的浪潮中,走得更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交给家长们一个给考生定位适合专业的方法:

一是采用排除的方法。经自己不愿学、不能学的专业一定要有效的剔除。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一定要注重扬长避短,切勿采用补短的模式进行选报自己的专业。三是立足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这些都是学生将相应专业学精学透的原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挖掘,切勿盲目打击压制。四是结合现有的资源。一定要充分的考虑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各种社会资源等。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将专业方向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核心、适宜、接受、排斥。核心专业主要是用来保专业的,适宜专业主要是用来稳的,接受的专业主要是用来冲的,排斥的专业肯定是不要报考的方向的。

特别提醒一下:

在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选专业过于单一。例如学生想学会计专业时,只选会计专业,视财务管理等相近专业专业而不见。这样就造成我们在选报理想大学、心仪专业的时候,我们错过很多的机会。这种为了一棵树砍到一片森林或者一叶障目的情况是绝对不可取的,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打开专业面,毕竟报考的时候我们不是仅报考一个专业,而是要报考六个专业以上的。

二是选专业的跟风严重。别人家的孩子学金融学专业、学计算机专业,我家孩子也学计算机、金融专业。就像开篇提到的那样,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三是盲目的报考新兴专业,对于现在大行其道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不少家长和考生都看到其存在的利好的机会,但是忽略了各个大学教学体系的水准差异。对于这类新兴学科由于是刚开始设计课程,一切都是摸石头过河的情况,如果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学校师资力量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建议还是慎重报考为宜。

四是错位认选报大学专业。有不少的孩子爱玩游戏,家长们就顺理成章的选报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能玩好游戏与学好计算机专业之间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的,如果要是选报相关电竞的专业还是比较靠谱的。

五是没有立足自身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报。我们在选报一些专业的时候,总是看到了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的契机,但是忽略了我们自身能不能驾驭这个专业的现实。比如金融学这个专业对于数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我们的数学想要及格都难,如果要是学习了这个专业绝对是一个苦难历程的开始。

六是轻信各种测评软件的测评结果。现在网络上有不少的测评软件,这些软件有若干的版本,自然所采用的量表也是不相同的,自然可信度也是不相同的。同时,这些测评都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东西方的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以上两点对于测评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本着拿来主义的想法,直接照搬照抄,一定要找一位有职业规划背景的老师进行深入的解读后,才能实际应用。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专业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痛的事情,建议所有的家长和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只选好的,其实选对的、选适合比选好的更重要。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转发、点赞,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在每晚八点的直播时段进行现场提问,也可点击本人的专栏查看相关志愿填报实战技巧。


高考前哨站


在填报志愿时,无论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对于初次接触高考的考生家长都会遇到不知从何下手的纠结。接下来,达人教育网小编就带大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志愿填报或相关专业的详细信息,可以点击达人教育网(www.darenjy.com)下的“志愿咨询”栏目中的“填报要领”和“专业介绍”专题进行详细了解。

1、看优势特色

翻开招生专业目录大家会看到,同一个专业那么多所院校都有开设,第一反应是应该怎么选呢?简单地说,如果您只是定了一个选专业的大方向,而不是首选院校,那么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考“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选择那些有学科优势的院校,如“国家重点学科”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最有含金量的判断标准。除了国家重点学科还有省级重点学科、院校重点学科,这些学科是省级、校级所评选的重点,一般也都是各校投入较多,实力雄厚的专业。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具体内容可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

如果您已经圈定了院校范围,也可以参照以上方式将这几所院校开设的同一专业进行比较,当然,还是要以分数为一个平衡点,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考生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及专业。

2、看专业方向

专业名称只是对一个专业的高度概括,想要知道相同名称的专业有什么区别,还要看各校具体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往往决定着学生培养方向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的院校其培养方向和特色各有不同。如同样是车辆工程,有的侧重车辆本身,有的侧重轨道交通,有四年制也有五年制,从未来发展和继续深造的角度讲,学生在考虑时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当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考虑的这么详细,只要大致方向对了就可以了。

但还有一种情况,考生在选专业时就要看清楚一些了。那就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再次选择。可即使是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旗下所包含的专业有时也是不同的。如工商管理类,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5个专业;而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专业。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

另外就是一些院校的大类,最后分专业时是按照学生成绩和分数来定的,如果入校后成绩不佳,将来也有可能分到大类中其它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前还是应该了解一下专业方向。

3、看招生要求

考生家长在对以上两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学校的招生要求。这些专业录取及特殊要求一般都包含在学校的《招生章程》中。考生家长除根据各人体检结果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限报专业外,还要参考所报高等院校章程,弄清专业录取条件和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

很多专业都明确规定了身体受限情况,如交通运输工程和航海技术等专业对考生双眼裸眼视力有要求;农学、林学、心理学、侦察学、生态学、考古学、海洋科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轮机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者;一些口腔医学专业只招右利手考生(即不招“左撇子”)等。

除了身体条件外,很多院校对某专业的单科成绩和会考成绩有要求。如《北京化工大学招生章程》中专业设置及培养要求规定,报考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当地英语口语加试并成绩合格。产品设计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语种为英语。如医学院中对护理专科的要求就是会考要求物理、化学C级等。

以前也多次提到,考生家长一定要看目标院校当年的章程,因为是否符合学校的规定,直接关系着考生能否被某高校录取,无论考生怎么挑选,最终的录取决定权还是在学校。所以,看清学校对专业的具体招生要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