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不怕網友沒文化,就怕網友亂說話。”

本文1037個字,閱讀時長3分鐘,建議有思考的閱讀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如夢令》因為《知否》的熱播再次登上熱搜,起因竟是因為網友認為她堆砌辭藻。

這位網友的評價甚是專業,一下就為《如夢令》打上了“古風歌曲”“為賦新詞強說愁”、“不知所謂”、“辭藻堆砌”、“不如喊麥”的標籤,給《知否》改編自李清照原詞的主題曲判了死刑。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與此同時,此類現象屢見不鮮。11版《紅樓夢》主題曲《飛鳥各投林》改編自曹雪芹原詞,被吐槽現代感太強,不夠古風;王菲的《但願人長久》被稱讚“歌詞可以比肩林夕方文山”,詞作者蘇東坡;李太白一句“氣岸遙臨豪士前,風流豈落他人後”,被批歌詞是稍顯做作的仿古風;更有甚者,屈原的《山鬼》被批美而無味,難登大雅之堂,連網友都能寫出來。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已經很難分辨,究竟是網友沒文化,還是他們在譁眾取寵,蹭熱度騙讚了,仔細一想,後者的可能性竟更大一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什麼都可以拿來開玩笑,來吸引眼球,來取得關注。昨日發的一篇悼念林清玄的文章,評論區刷了一片“火雲邪神”。可悲!

屏幕背後,誰也不知道對面是誰,可能你在批判他們的時候,他們正為自己蹭到熱度而沾沾自喜,興許他們還有一連套的文案和方案。包裝、粉飾、推廣、營銷,無所不用其極!可怕!

五千年的國粹,被無知者肆無忌憚的褻玩,遭受些無關痛癢的批評,揭示著一個血淋淋的文化怪圈。無知者無畏,但無畏的前提歸根結底是敬畏。心懷敬畏,方能無畏。可嘆!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這正像近日的新聞一樣,臺灣外借顏真卿真跡,國寶“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將赴日展出。消息一出,四座譁然。

在日展出的文物,丁家三代拼死保存的《西泠八家印存》被遺失在男廁所裡,而日方更是隻願賠償13萬元;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寒食帖》遭強光照射;展出的兵馬俑更是被無故推倒。

此次展出的國寶,更是臺博所謂的單方面“媚日”,不顧國寶損毀的安危,主動將國寶送至國門外。“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墨跡猶存,落款更是鮮紅的“子孫保之”。

《知否》文化怪圈:李清照你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我甚至不知道,飽含激憤《祭侄文稿》因此多次修改,會不會被無知者打上“卷面不整潔、亂塗亂畫、我寫的都比它好”的標籤。

大到國寶沒有尊嚴的走出國門,小到國粹被無知者當作笑料,這都是一個民族精神匱乏的表現。

娛樂娛樂,終究不能自娛自樂,不然遲早變成“愚樂”。在敬畏文化的基礎上去發展娛樂,才能讓其真正的變成“活水”,成為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