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共同的事業 共享的未來

“一带一路”:共同的事业 共享的未来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 新華社記者李濤 攝

世界風雲激盪,價值引領是主流;發展氣象萬千,責任擔當不能忘。

“我們再次舉行高峰論壇,就是希望同各方一道,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的開幕辭中,國家主席習近平鏗鏘有力的話語,讓國際社會再次感受到中國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

作為世界級的關鍵詞,“一帶一路”對於所有沿線國家而言,都有著它的發展任務和利益訴求,而造福於民,是讓彼此手牽手、心連心的樞紐。

六年來,“一帶一路”政策溝通不斷強化,我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開拓新的合作空間,發掘新的合作潛力,在諸多宏大敘事的篇章中,總有讓人心潮澎湃的鼓聲響起。然而,時代的情懷總有其更細微的落腳,“一帶一路”對於民生福祉的映照,更見於中國那含蓄卻又深沉的表達方式。

事實,是最好的說明。

前幾天,一群正在進行變壓器總裝工作的埃及年輕人出現在央視的銀幕上,總裝班班長艾哈邁德·賈邁勒對記者說:“中國合作方傾其所有,將所有掌握的技術都傳授給我們,使我們最終真正能在埃及進行變壓器的生產製造。”共建“一帶一路”,從宣示到行動,中國並沒有口惠而實不至,而是大方自信地把變壓器相關核心技術與夥伴分享,讓對方完成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關鍵升級。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在這群埃及年輕人身上,我們看到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豐碩,它正在為實現互利共贏注入強勁動能。

“我們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全面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為全球發展開闢了新空間。”習近平主席的這番話語,對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願景有著清晰指出。在東非吉布提,當地人乘坐亞吉鐵路列車前往埃塞俄比亞東部城市德雷達瓦,過去需要坐18個小時的公共汽車,現在4小時就能抵達。昨天和今天的“天壤之別”,正是共建“一帶一路”所帶來的真真切切的改變。現在,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設施聯通縮影的亞吉鐵路,已經成為不少代表團的考察必選線路。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工筆畫”之下,我們見證造福於民是國際合作的不變初心,更是福祉追求的最大座標。

“一帶一路”,描繪造福於民的美好圖景。從哈薩克斯坦這個世界最大內陸國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到雅萬高鐵把印尼這個“千島之國”的天塹變通途;從“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到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從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熱電站項目要落戶阿聯酋,到巴基斯坦卡西姆電站建設為當地解決數千的就業名額……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共建“一帶一路”,讓沿線各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利好一起享,從而書寫出真正意義上的“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各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意蘊深邃的話語,發人深思,更是催人奮進。讓我們蓄積強勁動能、迎接美好前景,在共建“一帶一路”這一前所未有的偉大歷史機遇中,用努力和奮鬥打造共同的美好未來。(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