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每天寫一篇文章的第4年258天

張傑彬寫作目標:幫你打造個人品牌

故事一:攝影師孫郡

一年多前,看到一位很牛攝影師的作品,這位攝影師的作品有多牛呢?請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這位攝影師叫孫郡,80後,他開創了“新文人畫攝影”(中間插播一句,他的作品的確很棒,但在打造個人品牌方面還是有欠缺,比如這個“新文人畫攝影”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他的作品非常火,很多明星都想請他拍照,孫郡也由此成為上海灘身價最高的攝影師,我自己看了,都想請他來拍照。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他是如何拍出這樣的照片呢?

他的底子很紮實,7歲開始學國畫和工筆,從小喜歡詩詞,並且還從中國美院畢業。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他是一位跨界高手,把國畫和攝影結合起來的跨界高手。

跨界組合,對於想打造個人品牌的你來說,非常重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跨界組合,對於想打造個人品牌的你來說,非常重要

跨界組合,對於想打造個人品牌的你來說,非常重要

跨界組合,對於想打造個人品牌的你來說,非常重要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在我的公眾號下面留言。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他說:

還是喜歡看你分享談個人品牌方面的文章

從定位理論來看,分享這些不相關的國學

是在消耗此前的積累

我是這樣回答他的: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打造個人品牌這件事,需要跨界學習

我給別人打造個人品牌,不能光靠定位理論,我還融入了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智慧,比如《道德經》《易經》,為此,我還參加了中國人大哲學碩士的學習;此外,我還把以前學習的系統工程專業也運用到個人品牌打造,這樣跨界組合,可以讓我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也就是:

哲學智慧+系統工程+定位理論+約束理論

以東方哲學智慧為指導,以西方的三個方法論為輔導,這樣的路,國內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好的,回到今天文章的主角孫郡,他的作品火了以後,很多人開始瘋狂地模仿他。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對此,孫郡又是呵呵一笑。

“沒20年學畫打底,工筆技法難以到位。”

即便是工筆大家,也只能模仿表皮。

“我的片子雖然後期運用了工筆技法,

但片子裡所有元素都是一次性拍攝完成的。

面所有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進行刪除或合成。”

又有人問孫郡:

“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孫郡回答:

因為我選擇了一條很窄的路子,窄到剛好只能通過我一個

而不能容下別的效仿者。

是的,孫郡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狹窄的垂直領域,這個垂直領域中,由於太狹窄了,只能容得下他一個人,所以,他一出道,就是第一。

打造個人品牌的核心思路是:

要麼做第一

如果做不到第一怎麼辦?

重新設計一個垂直領域,讓自己做這個領域的第一

先勝而後求戰,就是這個意思

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像孫郡這樣的牛人還有很多,比如鄭淵潔。

故事二:童話大王鄭淵潔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一次演講,在演講中,鄭淵潔分享了他寫作的故事。

  • 他每天早上4:30起床寫文章
  • 每天寫6000字
  • 寫到今天一共寫了30多年

小時候就看鄭淵潔的《童話大王》,翻開《童話大王》,就被這本雜誌的目錄震驚了,別的雜誌,目錄上有幾十位作者,而《童話大王》雜誌的作者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鄭淵潔。

鄭淵潔分享了他寫作的時間管理。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對於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寫作。

他是早上4:30就起床,然後寫到6點。

他這樣說:

  • 把一天的事情幹完以後
  • 我就是世界上最清閒的人

此外,他還說到: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鄭淵潔說過:

  • 他從1986年開始
  • 每天早上4:30起床
  • 寫到6:30
  • 一直到今天,天天如此

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總是高估3個月的變化,而低估3年的變化。

鄭淵潔這位牛人,也是選擇了一條很窄的路子,窄到剛好只能通過他一個人,而不能容下別的效仿者。

故事三:漫畫大師蔡志忠

蔡志忠老師選擇了漫畫這個行業。在當時,兩個國家的漫畫影響力非常大,一個是日本,另一個是美國。

由於臺灣離日本很近(蔡志忠老師生於臺灣),所以臺灣受日本漫畫的影響非常大。

日本漫畫是這樣的: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美國漫畫是這樣的。美國在1930年代,有兩大漫畫巨頭,一個是漫威漫畫(此前我寫文章的時候提到過),一個是DC漫畫。

比如下面的美國隊長,就是漫威漫畫的代表作。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比如下面的超人,就是DC漫畫的代表作。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蔡志忠面對這些巨頭,該如何做呢?

我的個人品牌打造定位模型中的第三步:就是找差異,也就是找區別。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與其更好

不如不同

畫超級英雄,畫萌萌噠美少女,是畫不過日本和美國的。

蔡志忠經過深入思考,找到自己和日本漫畫、美國漫畫的區別,那就是,他畫諸子百家的漫畫。

所以,蔡志忠老師畫出了下面這些與眾不同的漫畫。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張傑彬:也許,成功是從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開始

蔡志忠老師也是選擇了“一條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那就是畫諸子百家的漫畫,這條路選定了以後,剩下的就是和時間做朋友了。

你會發現,很多牛人的腦回路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樣,他的策略歸納起來有兩步:

1.選擇一條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

2.和時間做朋友,持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你有找到只容得下自己穿過的路了嗎?

你持續在走這條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