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貴"與"賤"

職業"貴"與"賤"

有報道保潔員講一口流利英語,保安考上北大,豆腐哥上中國好聲音,奶茶妹入職微軟……,這些都作為異類的標杆被大眾廣泛關注,給人的映象就是這些“俗”職業和那些“雅”趣味搭上邊就顯得“不合常理”---所謂“成見”。同樣的,公務員下海,大學生賣肉,城裡學生山村支教,名博士養雞……在媒體上也被看成不合邏輯,當成笑料談資。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職業的自卑和岐視還是根深蒂固的。很多“藍領”自覺或不自覺地覺得自已的職業低人一等,不夠坦然和自信。從另一方面,職業間不互相尊重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雖然嘴上不一定說出來,但是隻要是感知正常的人是完全可以感覺出來的,由此引起明裡暗裡的拼和鬥不在少數。現在有些“藍領”工資越來越高,很多“白領”就覺得很不平,說不出這是什麼心態!---生活中我們真的需要這種情緒嗎?

曾經的“民辦教師”在中國絕對算是一個辛酸的詞,它被另眼相看我以為只有兩個原因:工資太低和不夠教師“資格”。媒體報道民辦教師或是被描述成需要憐憫的群體,強調故事性;或是被塑成需要幫扶、憐憫、同情的對象,而忽視了其本身具有的能力與價值。我是覺得社會大眾不必如此看待民辦教師,他即然存在就有十足的存在理由,他只是千千萬萬崗位中的一個。從另一方面,民辦教師既然接受這個職業,也不必對金錢上的多寡太過較真,其實很多民辦教師就是這樣的,要不如何能堅持幾十年。民辦教師的實際生活其實自有樂趣,不見得象媒體上報道的那麼灰暗。

教育上,所有家長對孩子的終極目的似乎也就是讓孩子將來有個體面的職業,當個大官,蓋座大房,娶個白富美,嫁個高富帥。因而才有各種銷尖腦袋進體制內公務員、國企高管、高薪職位,各種暗箱和硝煙,總之就是避免他們成為農民、保姆、保安、服務員、保潔員、快遞員、打工仔……許多人一輩子把精力放在考級、考證、升遷、轉正上,也許最終都如願以嘗,但從人生的大格局上看其實很可悲。

許多人都不明白或不願意明白:從職業上評判一個人看似有理有據,其實太失偏頗。個人喜好,技能特長,生活情趣,道德情操,心態修養足以影響生活質量,特別是當下因為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很多人都只是為一口飯委屈求全於他並不興趣的工作。

我個人覺得,只要在你的視線或影響範圍內,你是一個值得大家尊重和需要的人,你的所做所為是他人認可,你也對得起自已的良心,就不需要對自已的職業自慚形穢。在你的圈子內,你即使位高權重,富甲四方,大家都不尊重你,你做的事自已都覺得噁心,你也不必覺得高大上,不明實情的人即使如何吹捧、高看你,也無需自鳴得意。佛家說得好:人上之人視人為人,人下之人視己為人。真能如此也就天下太平了。

高世麟(2014.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