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詞其本區別在哪兒?

徐茂開


詩是詞祖宗,詞是詩魁首。詞由詩而來,廣義上仍屬於詩歌範疇,而狹義上,詩詞確有諸多的不同之處。



(1)體例形式不同。詞又稱長短句。當然這個形式不僅是指字數句數,還有聲韻之律的整齊(比如玉樓春,七言八句,形式上與七律相似)。詩用窄韻(平水106部),詞用寬韻(詞林正韻)。另外,律詩有對仗,絕句有起承轉合,講究四聲八病,而詞中有領字等等。

〔七言〕觀大明王朝1566 詩/抱庸齋主點檢丹書爛,公平何處尋。 時風即嘉靖,沙海漉遺金。 死士塗肝膽,清流剜腹心。 古言多饕吏,應不甚如今。


(2)文學地位不同。詞還有個別稱叫詩餘,何為餘,贅也,就像剩下的邊角料,上不得檯面,收拾收拾就湊成個詞了。我想,“詩餘”這個充滿歧視的名號,肯定是北宋之前的人給取的。詞在唐代就有了,李白就寫過不少的詞,發展到五代已經非常成熟,那時的詞是依附於“歌”的,專屬勾欄瓦肆配樂詠唱之用。從南唐後主李煜開始,詞才作為一種獨立純粹的文學體裁為世人所承認。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詩是高大上的,而詞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

當然,這種認識是有時代侷限的。今天再論唐詩宋詞,兩座高峰是平起平坐的。

【翠樓吟】 登金陵舊城感抗戰勝利 抱庸齋主 幾度榮衰,數朝興替,光陰黯銷流水。煙濤聆故國,似幽說連年兵事。憑高望遠,思敗壁亡都,每羞奇恥。定淮外,森然白骨,竟誰家子? 輕撫漏垛殘牆,想鋸牙車炮,甚囂塵起。算關山百二,惜垂手半飄倭幟。夢慵無是。但碧海騎鯨,回鞭尺棰。寄長志、後生堪許,老來應釋。


(3)風格氣質不同。詩莊詞媚。詩是要有正經範的,走得是“盈盈公府步”,講究四平八穩、有來有去,而詞卻可以不拘小節、隨意矯情。宋人憑窗遠眺,激越處擊節長歌,婉轉是低眉頷首。與詩相比較,因形式與篇幅的不同,寫可以更細膩、更露骨、更任性一些。

〔七律〕雜感 詩/抱庸齋主 浪跡瓜州復泗州,鄉侯依舊望亭侯。 雲懷枉付三江水,肝膽空塗一葉秋。 殘志未摧名利許,餘身尚累稻梁謀。 只慚少壯無多思,世況方窺已白頭。

談及詩詞的不同,抱庸認為二者並無本質區別,都是詩者性情才學的袒露,都是以現實謳歌理想主義,都是漢字情態的藝術表達形式。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在說到中國古代詩與詞的不同,很多人會聯想到唐詩宋詞,但是如果從廣義的角度而言,唐詩主流中的格律詩和宋詞以及其後的元散曲這些都是詩的一支。

 

所以,我們可以簡述一下古代詩歌的主要演化歷程。

最早有所謂“詩言志,歌詠言。”可以這樣說,在系統的語言出現之前,詩歌就已經出現了,先人們用有簡單涵義的字節或詞語用一種合乎天然的律動節奏把它們呼喊出來。一開始,先人比較注重音律節奏的內涵,這就是所謂歌詠言,即唱出來的語言。所以魯迅先生曾經在雜文中寫道:

“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

後來隨著語言的內涵和功能逐漸完善,人們越發地可以用一些短句和組合來講述和訴說更多的情景、情感、理想、思考、心緒等,詩歌的內涵也越發豐富,這時候開始在音樂性之上會講究更多的文字語言的表述性。

可以說,表述性和音樂性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基本屬性,而我們的詩歌演化歷史也和這兩者的演化密不可分。

 

沿著這個脈絡看,我們會發現從最早的詩歌就有這樣的對比,《詩經》以周文化為核心,注重其語言的表述性,所以孔夫子在向兒子孔鯉庭訓教誨之時就說過“不學詩,何以言。”而另一部《楚辭》,則保留這巫歌風格的浪漫與聯想,通篇讀來會有很多的背景音樂繞在你耳邊。當然,這裡並不是說《詩經》沒音樂或《楚辭》沒表述,而是說語言和音樂從一開始就是中國詩歌的兩大元素。

到了漢代,兩者的結合更是當時的主流,作為漢代的主要文體之一的漢賦其實就是詩歌的一種,或者說是從詩歌演化而來的。漢代專門收集詩歌和掌管音樂是同一個機構叫樂府,而詩歌最早從詩經的四言為主流,到五言為主流,就是在漢樂府背景下的事情。

 

其實,從漢樂府開始,就有專門編制一些音樂格式出來,供創作者按其中的韻律和主旨來寫詩,這個可以說是後來詞產生的一個源頭。比如大家中學時學過的曹操有名的那首《觀滄海》其實時《步出夏門行》的其中一手,而《步出夏門行》就是樂府曲律《相如歌·瑟調曲》中的一曲。但還不能說這是詞,因為一來,這些韻律都有固定的主題和用途,而且一般用於諸如宴會、慶典等場合,還沒進入文人的日常生活創作;二來在這些曲律的語言使用如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上也還沒形成規則。

而押韻、對仗、平仄等這些很雅緻的詩歌格式,實際上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人士大夫對生活旨趣的強調後慢慢開始形成的,這就是所謂的格律詩,也就是近體詩。那麼,某種程度而言,其實這種所謂押韻、平仄、對仗就是把一種音樂性直接規則化入詩體語言之中,這可以說是唐詩宋詞的共同源流。

 

不過,詞最早出現並沒有那麼嚴格的格律,大概在南朝到隋唐,從南方的一些比較吳儂軟語或靡靡之音的民間小調改編而來的,其最初估計免不了有一些粗糙甚至可以說是低俗,所以不太受文人重視。

後來,隨著唐朝和西域、境外的交流增多,多種多樣的音樂風格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中,正如李白的著名詩句:“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所寫的,這種輕歌曼舞的風格越發流行了,於是原來的民間小調也可愛動聽了起來。這時候,開始又許多文人墨客開始融合中西樂器和樂曲來收集整理、創作編寫這些小調,於是譜曲填詞開始流行於街市文化中。而這些兼具格律詩和通俗易懂的小調的“詞牌名”大多就是誕生於中晚唐到五代的這些時期。

而其後,詞之所欲在宋朝綻放出最燦爛的光芒,這個和宋朝開放的街市形態及豐富的市井生活是有很大關聯的,這裡就不贅述了。

雖然說了這麼長長一段,要旨就是一句:要說到詩與詞的不同,不妨從中國詩歌的語言性和音樂性的角度去體會。

 

手打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曲江家學


1:詩言志,詞抒情。詩有詩韻詞有詞譜。

2:詩有格律,詞有詞牌。

3:詩有平仄、字數限制的規則。詞有詞牌字數限制的規則,詞不講究什麼平平仄仄平,中間可以不壓韻,只壓尾韻。

4:詩對語言藝術要求更高,更含蓄更濃縮。詞則次之。

5:現代詩則反之,詩不溼,詞不次,散文不散文,四不象,不知何以言之。


天外來客222790859


現代詩和古代詞的區別在於,古代詩詞講究平仄和聲韻,現代詩是隨便寫。現代詩和現代歌詞的區別是,現在是很自由不好譜曲,而歌詞會有一定的規律,而且儘量押韻,這樣才好唱。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最初詩富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為一定的政權服務,而詞就是單純地歌頌男歡女愛。後來隨著詩與詞的不斷髮展、演變慢慢的合在一起,有了現代詩歌。詩歌是一種自由體,可以隨著詩人的感情變化起伏,謳歌社會變化、飛躍與美好。


HLH59226687913


詩者,歌也。詞者,詩變體。簡單說就這樣。


撥運見日


閒來打油隨心所欲,管它什麼詩詞歌賦!🙏


老聃22


詩是用來送頌的,詞是用來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