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词其本区别在哪儿?

徐茂开


诗是词祖宗,词是诗魁首。词由诗而来,广义上仍属于诗歌范畴,而狭义上,诗词确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1)体例形式不同。词又称长短句。当然这个形式不仅是指字数句数,还有声韵之律的整齐(比如玉楼春,七言八句,形式上与七律相似)。诗用窄韵(平水106部),词用宽韵(词林正韵)。另外,律诗有对仗,绝句有起承转合,讲究四声八病,而词中有领字等等。

〔七言〕观大明王朝1566 诗/抱庸斋主点检丹书烂,公平何处寻。 时风即嘉靖,沙海漉遗金。 死士涂肝胆,清流剜腹心。 古言多饕吏,应不甚如今。


(2)文学地位不同。词还有个别称叫诗余,何为余,赘也,就像剩下的边角料,上不得台面,收拾收拾就凑成个词了。我想,“诗余”这个充满歧视的名号,肯定是北宋之前的人给取的。词在唐代就有了,李白就写过不少的词,发展到五代已经非常成熟,那时的词是依附于“歌”的,专属勾栏瓦肆配乐咏唱之用。从南唐后主李煜开始,词才作为一种独立纯粹的文学体裁为世人所承认。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诗是高大上的,而词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

当然,这种认识是有时代局限的。今天再论唐诗宋词,两座高峰是平起平坐的。

【翠楼吟】 登金陵旧城感抗战胜利 抱庸斋主 几度荣衰,数朝兴替,光阴黯销流水。烟涛聆故国,似幽说连年兵事。凭高望远,思败壁亡都,每羞奇耻。定淮外,森然白骨,竟谁家子? 轻抚漏垛残墙,想锯牙车炮,甚嚣尘起。算关山百二,惜垂手半飘倭帜。梦慵无是。但碧海骑鲸,回鞭尺棰。寄长志、后生堪许,老来应释。


(3)风格气质不同。诗庄词媚。诗是要有正经范的,走得是“盈盈公府步”,讲究四平八稳、有来有去,而词却可以不拘小节、随意矫情。宋人凭窗远眺,激越处击节长歌,婉转是低眉颔首。与诗相比较,因形式与篇幅的不同,写可以更细腻、更露骨、更任性一些。

〔七律〕杂感 诗/抱庸斋主 浪跡瓜州復泗州,鄉侯依舊望亭侯。 雲懷枉付三江水,肝膽空塗一葉秋。 殘志未摧名利許,餘身尚累稻梁謀。 只慚少壯無多思,世況方窺已白頭。

谈及诗词的不同,抱庸认为二者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诗者性情才学的袒露,都是以现实讴歌理想主义,都是汉字情态的艺术表达形式。



抱庸妄谈。


抱庸斋主


在说到中国古代诗与词的不同,很多人会联想到唐诗宋词,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唐诗主流中的格律诗和宋词以及其后的元散曲这些都是诗的一支。

 

所以,我们可以简述一下古代诗歌的主要演化历程。

最早有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可以这样说,在系统的语言出现之前,诗歌就已经出现了,先人们用有简单涵义的字节或词语用一种合乎天然的律动节奏把它们呼喊出来。一开始,先人比较注重音律节奏的内涵,这就是所谓歌咏言,即唱出来的语言。所以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中写道: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后来随着语言的内涵和功能逐渐完善,人们越发地可以用一些短句和组合来讲述和诉说更多的情景、情感、理想、思考、心绪等,诗歌的内涵也越发丰富,这时候开始在音乐性之上会讲究更多的文字语言的表述性。

可以说,表述性和音乐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基本属性,而我们的诗歌演化历史也和这两者的演化密不可分。

 

沿着这个脉络看,我们会发现从最早的诗歌就有这样的对比,《诗经》以周文化为核心,注重其语言的表述性,所以孔夫子在向儿子孔鲤庭训教诲之时就说过“不学诗,何以言。”而另一部《楚辞》,则保留这巫歌风格的浪漫与联想,通篇读来会有很多的背景音乐绕在你耳边。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诗经》没音乐或《楚辞》没表述,而是说语言和音乐从一开始就是中国诗歌的两大元素。

到了汉代,两者的结合更是当时的主流,作为汉代的主要文体之一的汉赋其实就是诗歌的一种,或者说是从诗歌演化而来的。汉代专门收集诗歌和掌管音乐是同一个机构叫乐府,而诗歌最早从诗经的四言为主流,到五言为主流,就是在汉乐府背景下的事情。

 

其实,从汉乐府开始,就有专门编制一些音乐格式出来,供创作者按其中的韵律和主旨来写诗,这个可以说是后来词产生的一个源头。比如大家中学时学过的曹操有名的那首《观沧海》其实时《步出夏门行》的其中一手,而《步出夏门行》就是乐府曲律《相如歌·瑟调曲》中的一曲。但还不能说这是词,因为一来,这些韵律都有固定的主题和用途,而且一般用于诸如宴会、庆典等场合,还没进入文人的日常生活创作;二来在这些曲律的语言使用如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上也还没形成规则。

而押韵、对仗、平仄等这些很雅致的诗歌格式,实际上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士大夫对生活旨趣的强调后慢慢开始形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那么,某种程度而言,其实这种所谓押韵、平仄、对仗就是把一种音乐性直接规则化入诗体语言之中,这可以说是唐诗宋词的共同源流。

 

不过,词最早出现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格律,大概在南朝到隋唐,从南方的一些比较吴侬软语或靡靡之音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来的,其最初估计免不了有一些粗糙甚至可以说是低俗,所以不太受文人重视。

后来,随着唐朝和西域、境外的交流增多,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正如李白的著名诗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所写的,这种轻歌曼舞的风格越发流行了,于是原来的民间小调也可爱动听了起来。这时候,开始又许多文人墨客开始融合中西乐器和乐曲来收集整理、创作编写这些小调,于是谱曲填词开始流行于街市文化中。而这些兼具格律诗和通俗易懂的小调的“词牌名”大多就是诞生于中晚唐到五代的这些时期。

而其后,词之所欲在宋朝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这个和宋朝开放的街市形态及丰富的市井生活是有很大关联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虽然说了这么长长一段,要旨就是一句:要说到诗与词的不同,不妨从中国诗歌的语言性和音乐性的角度去体会。

 

手打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曲江家学


1:诗言志,词抒情。诗有诗韵词有词谱。

2:诗有格律,词有词牌。

3:诗有平仄、字数限制的规则。词有词牌字数限制的规则,词不讲究什么平平仄仄平,中间可以不压韵,只压尾韵。

4:诗对语言艺术要求更高,更含蓄更浓缩。词则次之。

5:现代诗则反之,诗不湿,词不次,散文不散文,四不象,不知何以言之。


天外来客222790859


现代诗和古代词的区别在于,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和声韵,现代诗是随便写。现代诗和现代歌词的区别是,现在是很自由不好谱曲,而歌词会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尽量押韵,这样才好唱。



潘龙江红尘情歌创作人


最初诗富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为一定的政权服务,而词就是单纯地歌颂男欢女爱。后来随着诗与词的不断发展、演变慢慢的合在一起,有了现代诗歌。诗歌是一种自由体,可以随着诗人的感情变化起伏,讴歌社会变化、飞跃与美好。


HLH59226687913


诗者,歌也。词者,诗变体。简单说就这样。


拨运见日


闲来打油随心所欲,管它什么诗词歌赋!🙏


老聃22


诗是用来送颂的,词是用来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