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長利潤退坡 比亞迪如何應對補貼新政?


營收增長利潤退坡 比亞迪如何應對補貼新政?

4月16日至25日,2019上海車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新能源車成為本屆車展的一大亮點。作為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簡稱“比亞迪”)攜多達20款新車亮相車展,全球首發,其中包括宋Pro、e系列全新車型、王朝系列以及新能源概念車E-SEED GT。

而在三週之前,比亞迪剛發佈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間實現營業收入1,300.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79%,然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7.80億元(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別為1.02億元、3.77億元、10.48億元、12.53億元),同比下滑了31.63%。

根據報告披露,2018年比亞迪汽車業務收入約為76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23%,佔營收比重58.44%。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524.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21%,佔集團收入比例提升至40.31%。


營收6年增長,股東卻笑不起來?

營收增長利潤退坡 比亞迪如何應對補貼新政?

根據東方財富網統計的比亞迪近年來的業績快報顯示,自2013年來比亞迪連續6年保持營收增長,2015年同比增長率更是高達37.48%。作為國產汽車的代表,比亞迪表現可謂不俗。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同比下降4.2%和2.8%,我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汽車市場呈現出持續擴大的負增長態勢。在國內汽車市場下行的情況下,比亞迪的汽車銷量卻實現逆勢增長。據比亞迪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乘用車總銷量50萬輛,同比增長23%;而新能源汽車更是表現不凡,達到了24.78萬輛,同比增長超90%。

按理說,比亞迪的銷量可謂遙遙領先市場平均水平,是一份閃耀的成績單,然而再轉頭看比亞迪的淨利潤數據,恐怕不甚令股東滿意,僅2013年、2015年、2016年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其他年度均處於負增長的態勢。對此,比亞迪對中國資本觀察(www.zgzbgc.cn)表示,同比增長率反映的是相對於上一年度的比率變化,這依賴於上一年度的淨利潤基數,這個基數如果比較大的話,一直保持正增長並非易事,因此僅從同比增長率看公司業績並不全面。

從東方財富網的統計數據看,雖然比亞迪僅有3年的淨利潤正增長,但是這3次增長數據都非常耀眼,特別是2013年和2015年分別達到了579.6%和551.3%,淨利潤分別從2012年的8138萬元上漲到2013年的5.53億元,後又從2014年的4.34億上漲到2015年的28.23億元,以6.5-6.7倍的速率增長。從總體趨勢來看,雖然增長率一直跌宕起伏,但是近6年來淨利潤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

據公告披露最新數據,2019年1月~2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3,097輛,同比增長174.73%,實現了“開門紅”。中國資本觀察(www.zgzbgc.cn)從官方瞭解到,比亞迪將2019年汽車銷量目標鎖定為65萬輛,並將進一步加強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快新車型的推出速度,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比亞迪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7億~9億元,同比增長583.39%~778.65%。但是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全國汽車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下,比亞迪真能完成其預期業績指標嗎?

營收增長利潤退坡 比亞迪如何應對補貼新政?


補貼調整 新能源汽車市場熱議

日前,政府就汽車行業新能源補貼發佈了兩則最新公告。首先是3月19日,工信部網站公佈了《關於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根據公示信息,如公示期無異議,將近126億元補貼將下發給近百家企業;其中,比亞迪將領取補貼26.89億元,佔比超五分之一。緊接著是3月26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四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將降低新能源乘用車、客車、貨車的補貼標準。2019年,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補貼門檻提高到了250公里,續航里程在250公里到400公里之間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可享受補貼1.8萬元;續航里程400公里以上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可享受補貼2.5萬元。同時,純電狀態行駛里程超5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補貼金額也由2018年的1.2萬元縮減至1萬元。

四部委聯合發佈的這則通告意味著新能源車享受的政府補貼將大幅退坡甚至停止,退坡幅度至少50%,大量依賴新能源補貼的新能源車企業將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降低補貼是國家不再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了嗎?這一政策調整期是多長?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資本觀察(www.zgzbgc.cn)表示,這是國家在用政策倒逼新能源車生產企業優化產能,升級技術,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從而實現新能源車產業的升級換代。此外,此次降低補貼也是在遵循國家產業支持政策規劃行事。自2009年中央財政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至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但也產生了很多新問題、新情況,自2016年來四部委建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就是在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上,調整補貼政策方案,促進該產業形成良性競爭發展機制。

在《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公告發布後,財政部又發佈了政策解讀。從該官方解讀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將加大幅度,並將在2020年底前退出補貼,在此期間,將採取分段釋放調整壓力的方式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過渡。

補貼大幅降低已成既定事實,新能源車企對此如何反應呢?中國資本觀察(www.zgzbgc.cn)通過多方報道瞭解到,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對此政策呈現理解態度。如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在上海車展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能源補貼退坡是正常的事情,符合邏輯規律,最終新能源車要回到市場的購買價值規律上來。”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公關部負責人表示“補貼退坡對小鵬汽車而言,短期內肯定會影響銷量,但中長期是利好。”

補貼退坡能讓產品迴歸本質,才有可能去倒逼創新,倒逼電池和整車方方面面的行業能力進步基本已成共識,但是在補貼政策中獲益頗豐的傳統車企可能有一些不同看法,比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上海車展之前曾預測,到2020年購置補貼取消後,若無其他政策跟進,由於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大幅上漲,很可能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40%左右的“斷崖式”下滑。

補貼退坡 比亞迪有何妙方?

比亞迪4月3日發佈的公告中顯示,自新能源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其通過審核的補助金額合計近90億元,2018年,比亞迪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約為20.73億元,這相當於其淨利潤27.8億元的四分之三。作為補貼政策受益大戶,如今補貼大幅度退坡,比亞迪該如何面對嚴峻的財務壓力呢?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比亞迪攜20多款新車,全面展現了在BNA造車架構下,依託全擎全動力智造平臺和包括DM3技術、e平臺技術在內的全球領先新能源平臺。比亞迪相關方面也向媒體表示,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儲備、豐富的車型系列及車型矩陣(王朝、e系列),e平臺的對外開放及共享等措施,將是比亞迪有效攤薄研發和生產成本,發揮規模優勢,抵禦政策補貼退坡風險的組合對策。

此外,據官方公告,品牌溢價也將是比亞迪抵減補貼退坡對盈利帶來影響的妙方。比亞迪的年度公告顯示其期間銷售費用相較於2017年下降了4%,這說明品牌價值得到提升,銷量增長並不需要過多的營銷及推廣費用。相較於比亞迪早期推車的車型設計及品控質量,邀請來了奧迪前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的比亞迪逐漸改善了車型外觀,擁有了自己的家族式設計語言,隨著車型“顏值”上升,比亞迪的品牌形象重新得到塑造,2018年優秀的銷售業績成為最有利的證明。

即使2018年淨利潤成績不佳,但是在比亞迪方看來這只是暫時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表示,補貼退坡對比亞迪而言“是壞事也是好事,儘管成本提高了,但可以讓比亞迪真正打開雙模車在全國的市場”。作為目前全球少有掌握新能源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以及上下游佈局的企業,比亞迪自帶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可能給了其面對政策變化的自信。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產品佈局上更求合理,也許無論是對比亞迪還是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其他企業來說,都將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撰文|楊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