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關東十八路諸侯以討伐董卓為名紛紛擁兵自重,並趁機擴大地盤,形成軍閥割據之局面,東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在此背景下,以販賣草鞋為生的劉備也來湊湊熱鬧,拉著關羽、張飛這兩兄弟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一般而言,想要奪取天下或者擴大地盤,沒有資本是不行的,“身上無一分錢,卻敢胸懷天下”之人少之又少,而劉備就是其中之一。

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劉備,字玄德,自稱是風流王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至於是多少代就沒人能數得過來了,畢竟現在已經淪落到販賣草鞋的地步,就生活水平而言,劉備跟一般平民老百姓沒啥區別,都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不過,劉備這“劉皇叔”的身份還是值點錢,畢竟中國社會強調“正統”,劉備可謂是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所以,劉備起兵創業時,逢人就說自己是“劉皇叔”,奮鬥目標是“興復漢室”,剷除亂臣賊子,還政於漢獻帝。有意思的是,奮鬥幾十年後,劉協也還活著,劉備就迫不及待地稱帝了,這是為何呢?

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其一、曹丕已經篡漢稱帝,東漢已經滅亡,自己只好稱帝,建國“漢”

梟雄曹操奮鬥一生,基本上控制了東漢朝政,封魏王,假執鉞,實際上已經是天子,只是為保全名聲,不稱帝罷了。曹操死後,兒子曹丕就不再猶豫了,直接讓自己這位妹夫下臺,封他山陽公,而後自己稱帝,建國號為魏。此時,東漢王朝徹底滅亡,名義上也不復存在。東漢既然已經滅亡,劉備若是繼續打著“興復漢室”之旗號就沒啥意義了,連漢獻帝都下臺了,自己這“劉皇叔”還在唱獨角戲,未免太過尷尬。要知道,東漢滅亡表明人心已去,自己沒必要再苦苦掙扎。而一旦自己稱帝,並建國號“漢”,則能向世人證明劉家天下依然在,“漢賊勢不兩立”,總有一天自己會北伐中原,你們就等著迎接王師到來吧。

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其二、關羽慘遭失敗,蜀漢集團實力大損,劉備稱帝也是為了鼓舞士氣

劉備進軍漢中大戰曹操時,關羽也從荊州出兵攻打襄陽、樊城,試圖配合劉備踐行“隆中對”戰略。關羽打仗還不錯,接連水淹七軍、降服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可惜,關羽太過大意,被呂蒙“白衣渡江”,荊州大本營丟失,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東吳大軍割下首級。關羽此次慘敗,荊州各郡丟失,蜀漢集團元氣大傷,留在蜀地的荊州系人馬紛紛要求報仇雪恨,與東吳決一雄雌。此時,益州系成員也希望劉備打仗,希望奪回荊州,否則荊州系官僚留在益州,豈不是搶了自己飯碗。此時,劉備為了鼓舞士氣,為了證明自己乃真命天子,討伐東吳乃是王師所為,於是稱帝,而後封賞諸位,給自己打打氣。

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其三、劉備本就無擁戴漢獻帝之想法,“興復漢室”只是創業的旗幟而已

熟讀史書的朋友都知道,亂世梟雄創業之處往往都會玩“旗幟”,打著某某旗幟來拉攏人心,而一旦該“旗幟”失去價值,則立刻將其丟掉。可以說,“旗幟”就是一塊遮羞布而已,追求利益,奪取天下才是梟雄們之終極目標。例如,朱棣起兵造反時打著“靖難”大旗,揚言“清君側”,也就是要殺掉建文帝身邊奸佞之臣(齊泰、黃子橙),維護祖宗之法。結果呢,朱棣攻入南京後,便迫不及待地登基為帝,還將建文帝小兒子囚禁幾十年,英宗繼位後方才將其放出,實在夠殘忍了。劉備也是一樣,“興復漢室”只是一塊遮羞布而已,既然漢獻帝已經被逼下臺,那自己也就名正言順的登基了。

劉備自我標榜“興復漢室”,為何漢獻帝還沒死他就稱帝了?

總而言之,劉備本就沒有擁戴漢獻帝之誠意,“興復漢室”只是他創業的一塊遮羞布而已。此時,曹丕稱帝,漢獻帝下臺,自己再不稱帝就說不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