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楊秀清已死,洪秀全為何不阻止韋昌輝擴大事態?

珂人爾


洪秀全借韋昌輝之手幹掉了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楊秀清,可在楊秀清死後,大權在握的韋昌輝借清除東黨為由大開殺戒,前後約2萬餘人慘遭殺害,這就是大平天國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變。借刀殺人的洪秀全除掉了政敵,卻沒想到搬起石頭差點砸了自己的腳。

撲朔迷離的亂局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南京,將這座六朝古都定為都城,改稱天京。東王楊秀清以左輔正軍師的身份主持軍政要務,天王洪秀全深居宮中,不問政務。這不能全怪洪秀全沉湎於酒色,追根溯源的話,應該要怪早已死在全州蓑衣渡的南王馮雲山,是他將政體設置成軍師負責制,即軍師總攬軍國要務,天王(主)是一國之君,卻並不理政。不過馮雲山早都死了,追究起來也沒有多大意義,太平天國暫且就按著這套規則繼續下去唄!可俗話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

楊秀清久居高位,大權獨攬,權力慾急劇膨脹,估計他看到那個在深宮中被美人環繞左右的天王,氣就不打一處來!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打江山,天王倒樂得無所事事,享盡齊人之福。1856年5月,圍困天京長達三年的江南大營被攻破,楊秀清的威望達到巔峰,於是乎心生一計,上演了一出“逼封萬歲”的鬧劇。楊秀清借“天父”之口迫使洪秀全封他和兒子為萬歲,自古功高蓋主之人結局大都淒涼,楊秀清也跳不出這個怪圈。受此脅迫的洪秀全開始了絕地反擊,事情擺在眼前,萬歲都封了,下一步就該退位讓賢了。

洪秀全派人送密詔給在江西督師的韋昌輝、在湖北督師的石達開和在丹陽督師的秦日綱,這三位都是太平天國的王爺,各自都有一批忠心耿耿的牌刀手(親兵護衛),洪秀全密令三人火速回京,共誅楊逆。

血腥的人間煉獄

北王韋昌輝率領三千精銳第一個趕到天京城外,為什麼他如此積極,一接到密詔就迅速行動?韋昌輝家原本是金田村的財主,之所以毀家紓難加入太平軍,為的就是揚眉吐氣,不再受人欺負。韋家在當地雖富卻不貴,族人因未獲功名,時常受同村謝姓地主的欺凌,在洪秀全和馮雲山的鼓動下,這才加入拜上帝教。

沒成想,造反殺頭的罪名也擔了,可到頭來還是屈居人下。楊秀清的大舅哥與韋昌輝哥哥爭奪房產,楊大怒,交由北王議罪。韋昌輝忍痛將哥哥五馬分屍處死,稱不如此,不足以儆示眾人。楊秀清還因北殿部將張子朋激起水營造反而杖責過韋昌輝。最重要的是,一旦除掉楊秀清,韋昌輝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重臣,才能真正實現讓韋家揚眉吐氣的願望。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你想想,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擺在面前,他能不積極嘛!

石達開卻耍了個滑頭,不想雙手沾上同志們的鮮血,借生病為由停留在安慶。急不可耐的韋昌輝把心一橫“不信死了張屠戶,就吃連毛豬”,會合秦日綱的人馬連夜入城,卻遭到守城軍隊拒絕放行。這時,佐天侯陳承瑢拿著天王令牌,接應韋昌輝入城,楊秀清的最後一道護身符徹底失效,被殺死於東王府寢殿中。韋昌輝秉承“除惡務盡”的原則,將東王府上下殺了個片甲不留。隨後,以清除東黨為由,將楊秀清屬下的中下級軍官一網打盡,天京城內風聲鶴唳,前後被殺者多達2萬餘人,屍體沿秦淮河流入長江,六朝古都頓時成為人間煉獄。韋昌輝的如意算盤是,清除東黨之後,天王只能依靠和信任於他,介時他將成為楊秀清的翻版,並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眾怒難犯 兵敗被殺

可能有人會問:韋昌輝大肆屠戮,洪秀全難道不知道,為何不加以制止呢?同在一城,洪秀全豈有不知之理,可他無能為力!天王府的護衛據城固守尚有不足,何況韋昌輝帶來都是百戰精銳,逼急了人家來個狗急跳牆,自己的項上人頭恐怕都難以保全。

石達開回京之後不是充了一回好漢嗎?結果卻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殺紅了眼的韋昌輝此時就是一條瘋狗,逮誰咬誰。更何況,韋昌輝是奉密詔進京除逆,說到底,這場大屠殺還是洪秀全一手所造成的呢!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絕不能與韋昌輝撕破臉面,否則以後誰還敢替他洪秀全賣命呢!石達開逃到安慶後豎起靖難大旗,各地太平軍將領紛紛表示聲援,請天王殺北王以安天下。這回可真到了危急時刻,洪秀全把密詔的事忘得一乾二淨,裝成完全不知情的大好人,下詔誅殺韋昌輝。

被人當槍使的韋昌輝勃然大怒,率兵包圍並攻打天王府,卻在大腳客家女兵誓死護衛天王府的聲浪中敗下陣來。韋昌輝僅率少數親兵企圖矇混出城,被識破並擒獲。洪秀全下令以五馬分屍酷刑將他處死,首級被送往石達開營中驗收。至此,天京事變終於落下帷幕,天國元氣大傷,由主動進攻轉入被動防禦,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歷史茶坊


我認為,韋昌輝很可能只是天京事變中的“背鍋俠”。洪秀全很可能不是真的無能為力,無法阻止韋昌輝擴大屠殺範圍,他有可能是支持了擴大屠殺範圍。

天京事變撲朔迷離,記載版本多,差異大

對於天京事變的記載,當時的版本很多。有當時在天京的洋人描寫的版本,有清軍奸細彙報的版本,也有太平天國內部人士的版本。

可是,這些版本的記載都有出入。即使同為太平天國的石達開、李秀成,在後來的描述中,也都有較大差異。

對於天京事件的描述,版本很多,各版本都有出入。即使太平天國內部也有不同說法,可見,相關史實都有人為篡改痕跡。

可見,此次事件的真實情況可謂撲朔迷離,其細節,即使當時的人,都難以有統一的意見。

最流行版本的疑點多,似有漏洞

目前最流行的版本,步驟是這樣的:

1、楊秀清逼封萬歲,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誅楊;

2、韋昌輝誅楊後掌握天京大權,組織屠殺。

3、石達開到天京後指責韋昌輝殺人太多,韋想殺石,石逃走,韋殺石全家;

4、石達開逃後號召誅韋,得到多數太平軍支持;

5、韋昌輝攻打天王府。失敗,逃跑時被誅殺。

後面石達開輔政及出走部分此處暫略。

這個版本的疑點甚多。

天京事變中,各派都其考量。但目前流行的版本中,把主要責任都推在韋昌輝頭上,似有替洪秀全洗白之之嫌。

至少有兩處值得商榷:

1、韋昌輝誅殺楊秀清後,真的掌握了天京大權嗎?他只帶了3000人偷偷摸摸入天京,為何殺了楊秀清後就掌控天京了呢?

2、在石達開下書反韋昌輝後,為何韋昌輝“情急之下”,要攻打天王府?假若韋昌輝真的掌握了天京大權,為何又連只有女兵守衛的天王府都打不下呢?又為何退走後馬上被誅殺,連帶秦日綱、陳承鎔也毫無抵抗之力,說殺就被殺了呢?

楊秀清死後,掌握天京的很可能是天王本人

從當時天京城內的實力對比來看,這種可能極大。

楊秀清被殺後,天京城內的力量格局是:天京城內兵力大約5、6萬,其中,東王餘黨2萬餘;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帶來的人3千餘;其他3萬多人應該是原歸東王節制,但並非東王黨羽的力量。

只有幾千人的韋昌輝部,如何能掌控天京呢?如何強大到可以脅迫天王擴大屠殺範圍呢?

更可能的情況是:在楊秀清被殺後,天王本人掌握著天京!



在楊秀清死後,韋昌輝等人就開始公開組織對東王餘黨的屠殺,此時,如果沒有天王的支持,韋昌輝別說掌控天京,就是誅殺2萬多東王餘黨恐怕都做不到!

韋昌輝攻打天王府疑雲重重

在目前流行的版本中,石達開反對韋昌輝後,天京外圍太平軍多支持石達開,韋昌輝“情急之下”攻打天王府。

這又有點問題了,韋昌輝感覺到石達開的壓力,為何要去攻打天王府呢?

既然開始攻打天王府,意味著已經公開造反。韋昌輝必須竭盡全力攻打天王府。太平軍雖然攻堅能力不強,但好歹是攻過大城的部隊,又怎麼可能面對只有女兵把守的天王府都攻不過去呢?

聯繫到後來的情況,應該是韋昌輝從來沒有把握過天京大權。在韋昌輝攻打天王府期間,很短的時間內,天京城內尚未被誅滅的“東王餘黨”等忠於天王的力量迅速趕來,韋昌輝迅速被撲滅!

韋昌輝攻打天王府的過程,怎麼看都應該不是有預謀的造反,更像是走投無路,狗急跳牆。


因此,我認為,韋昌輝去攻打天王府,絕非有把握、有預謀的造反行為。很可能是天王否定他本人對韋昌輝屠殺的授權,使得韋昌輝瞬間淪為“亂臣賊子”,才會走投無路,狗急跳牆。

洪秀全擴大屠殺範圍的動機分析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對東王予以的是肯定態度。他不但創立了“東王昇天節”,還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楊秀清,封“幼東王”。

在後來他給英國額爾金的信件中,洪秀全不但不敢把楊秀清定為反賊,反而還說“朝至朝觀遭陷害”,想把誅殺楊秀清的責任全部推乾淨。

洪秀全完美推卸責任,韋昌輝背鍋坐實。


在楊秀清被殺後,韋昌輝等人以“斬草除根”為念,擴大對“東王餘黨”的屠殺。可見,“東王餘黨”確實既不易收編,又十分危險。這個危險,對韋昌輝如此,對洪秀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石達開等人的記載中,“原只殺東王兄弟三人”,這很可能只是援引洪秀全對屠殺事件的辯解,是太平天國高層對相關事件的統一口徑。畢竟,大規模屠殺兄弟這個鍋,絕對不能背在天王身上的,那會給當時還在戰鬥的太平軍(或餘部)帶來巨大的影響。

因此,我認為整個過程中,韋昌輝只是事件中的“背鍋俠”。洪秀全出於權力鬥爭考慮,想殺楊秀清,卻不便公開誅殺,利用韋昌輝實施屠殺後,又甩鍋給韋昌輝。

無論是流行版本中的洪秀全“無力制約”韋昌輝,還是洪秀全“利用”韋昌輝,“天京事變”都說明,曾經被中外寄以厚望的太平天國最高集團,終究難成大業;洪秀全,也終究不是劉邦、朱元璋。

韋昌輝,一個被戲劇化的丑角。這樣的丑角,往往是替人順便背了不少鍋的。

由於記載“天京事變”的史料很多、很雜,我的認識應該有很多盲點,歡迎大家不吝指教。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所謂欲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洪秀全只不過是借刀殺人而已,人已經死了,刀自然要雪藏,甚至要毀刀來平息各方的怒火。

楊秀清的特殊地位

首先東王楊秀清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十分特殊,因為在1847年,在洪秀全在前往廣州營救馮雲山的時候,拜上帝會受到圍剿。當時群龍無首,楊秀清玩起了神靈附體的把戲,他假託天父之名,成功的樹立了威信,挽救了敗局。這裡面的貓膩,洪秀全知道,很多太平天國的頭領也知道,只是這招管用,立竿見影。洪秀全也樂見其成,非但沒有揭穿,反而推波助瀾。


楊秀清多次利用“天父附體”的把戲,為太平天國的為太平天國的將士鼓氣,為他們樹立信念。太平天國首領心照不宣,民眾盲目跟從,就愈發凸顯楊秀清的威信。再加上楊秀清確實非常有才能,楊秀清指揮太平軍攻克永安,突出重圍後,在洪秀全自封“天王”後,楊秀清被封為東王,節制諸王。

之後更是轉戰湖南,進而進軍江南。之後定都南京,楊秀清在許多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力克江南,江北大營,剪除了清軍對天京的威脅。這些戰略的制定和執行幾乎是楊秀清一手包辦,可以說楊秀清為太平天國打下了半壁江山一點都不誇張。

有人說楊秀清只管軍事,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楊秀清在入駐南京後,約束軍紀,整頓市場,立法安民,南京很快就安定下來了。有人說定都天京師是太平天國決策失誤,導致了上層很快腐化,最終導致只有兩萬北伐軍。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太平天國剛開始屬於流竄作案,形同流寇,沒有根據地的軍隊到哪都是孤軍,沒有南京來建立政治上的根據地,所有太平軍都是孤軍,何況北伐軍呢?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即有極高軍事價值,又有很高的政治意義。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各地起義軍相繼響應,清朝更加難以應付。說道南京繁華之地,加速了上層的腐化,那朱元璋咋就沒腐化呢?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就算是沒有定都南京,難道就不腐化了嗎?退一步講,即便太平天國成功推翻了清朝,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還不是一樣要腐化,最後還是要滅亡。

所以楊秀清的戰略實際上是沒錯的,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楊秀清實際上已經掌控了軍政大權。楊秀清開始假借天父之名排除異己,對諸王動輒打罵,連洪秀全都不例外。有時候洪秀全都要跪著受訓,還要承受楊秀清的責罰。諸王早已經對東王不滿,洪秀全當然也不堪忍受。直到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終於決定動手了。

洪秀全為什麼沒有阻止韋昌輝

於是,天京事變爆發。洪秀全密詔,北王,翼王除掉東王。北王韋昌輝聯合燕王秦日綱率軍殺進東王府,在血洗東王府後,他們又以“東黨”為名,排除異己,大開殺戒。那麼問題來了,此時洪秀全有能力管嗎?應該有能力,因為韋昌輝攻打過天王府,但是沒有成功,結果自己被殺了。只能說是應該有,因為也許是韋昌輝殺得太起勁,讓很多人不得不站在天王一面,例如東王的餘眾。

洪秀全之所以沒有出手,那是因為他要用韋昌輝的命來平息太平軍的怒火,他要用韋昌輝的命來幫助楊秀清圓最後一個謊,堵天下人之口。楊秀清以前一直是以“天父”代理人自居,當然諸王心裡明白那是些糊弄人的把戲,但是普通士兵不明白啊。如果說連“天父”代理人都叛變了,這還怎麼玩?

所以在韋昌輝被殺後,秦日綱也被以謀逆罪處死,然後楊秀清被撤除了篡逆罪,還把楊秀清死那天定為了“東王昇天節”。沒辦法,那些年一起撒過的謊,捏著鼻子也得圓上。


漁耕樵讀


這個問題要從太平天國獨特的政教合一以及二元政治結構說起:

太平天國一開始是馮雲山為主,在傳播教義,洪秀全,楊秀清都是從旁輔助,可以說太平天國創業期的領頭人是就是馮雲山。

但後來馮雲山入獄,洪秀全逃走,楊秀清順位成為了核心,但是楊秀清是靠天父臨凡穩定局面的,所以自己本人又不能夠成為教主,那樣就變成天父附體自己兒子,自說自話不像話了。所以洪秀全才成為教主。

結果馮雲山大難不死,又出獄了,同時又出現一個天兄臨凡的蕭朝貴,和一個投機富商韋昌輝。

於是太平天國在建國的時候就變成了天王統帥諸王,東王節制諸王。

其實從實權來講,在天京事變之前洪秀全一直都沒有掌握。

而天京事變本身就是洪秀全策劃的一個奪權政變,他利用楊秀清和韋昌輝之間的矛盾引誘韋殺掉了楊。但事情並沒有結束,洪秀全不能坐視倒了楊秀清,又起來一個韋昌輝,所以他在韋昌輝的種種倒行逆施上不發一言,任其發展,讓他把能得罪的都得罪完了,又利用是石達開除掉了他。

而石達開長期不在政治中心沒有基礎人脈和經驗,後來被洪秀全逼走。最終,這個天王真正的實至名歸了,可是,這也只是最後的瘋狂了。事實證明,洪秀全沒有楊秀清的統帥才能,沒有韋昌輝的殺伐果斷,更沒有石達開的用兵才能,甚至連洪仁軒這個文人用比不過。

只是一個貪圖享樂,玩弄權術的秀才而已。


阿楠讀史


1、尾大不掉。

太平軍佔領南京之後,在世的東王、南王、翼王都有自己的親兵和部下,表面上聽從天王洪秀全指揮,實則不然。

2、北王韋昌輝有取代東王、掌握太平天國的中央政權的野心。

北王在殺死東王楊秀清之後,中央權力出現了巨大的真空,再加上手中掌握一定的兵權,他有把洪秀全當成傀儡的想法。

3、洪秀全實力過於弱小。

太平天國軍事上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前期主要是東王在指揮作戰,洪秀全幾乎沒有掌握兵權,只是名義上的天王,沒有實權。一是楊秀清可以通過“天父下凡”等形式影響太平軍,二是洪秀全無論是軍事能力還是處理政務的能力,太過於一般。所以才會出現洪秀全大權旁落的情況。

4、天京城一直由北王防守,其部將甚多,因此可以肆無忌憚的殺人。



已經無法控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