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遺體火化工汪志:悲傷世界的“擺渡人”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大多數人還沉睡在夢中,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總有一個身穿白大褂的身影面色沉靜地忙碌著。他站在生命的終點站,默默地用行動為逝者服務,予生者以溫暖。他,就是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殮運科領頭人汪志。

今年47歲的汪志,1994年在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參加工作,至今已從事殯葬服務20餘年,逐漸從一名普通火化工成長為殮運科領頭人。今年4月,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上,他被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多年練就殯儀館“萬事通”

1994年,汪志參加工作,被分配到火化車間,成為火化車間最年輕的職工。當時正值火化車間新火化爐投入使用,汪志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向火化爐生產廠家的工程師請教,不但很快掌握了火化技術,還對火化爐的原理構造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火化技能飛速提高的同時,汪志還學會了維修。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學習業務理論知識

上世紀90年代,老式火化機爐煙道極易堵塞,隔不上幾天就得清理。人要鑽進煙道里捅濾網,髒臭不說,一捅,菸灰油垢便鋪頭蓋臉地騰下來,睜不開眼,喘不過氣。汪志每次捅完濾網出來,就只看得見兩眼珠在轉。對汪志而言,這都不算什麼,最麻煩的是儲油罐量少的時候,得從底部放出來,用桶拎著幾十斤重的油走上30米-40米的路程送過去,每罐油快用完時至少得來來回回跑上五、六趟。而車間每個月要購進六車油,工作量可想而知。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左)講授中檔爐火化機操作

“現在條件比以往好太多了!”汪志時常笑盈盈地感嘆。

在精通文化技能的基礎上,汪志還認真鑽研其他殯儀服務技能,從遺體的接運到遺體的防腐保存,從遺體穿脫衣服到化妝整形,從接待服務到洽談辦理治喪手續等等,他不但熟練,而且精通,是同事們眼中的“萬事通”。

敬業堪比“拼命三郎”

不僅如此,在許多重大事故善後處理中,汪志也總是衝到最前面。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接待國際遺體運送家屬

2006年10月1日,汪志剛剛做完膽囊切除手術還未拆線,聽聞出現重特大交通事故,不顧親人反對,立即趕赴單位組織部門職工做好遺體接運和善後處理的準備工作,主動協助善後工作組接待和安撫罹難者家屬,直到30具遺體的善後處理全部完成,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躺下休息。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左二)進行遺體縫合教學

在多年的殯葬工作中,汪志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任業務科長期間,館裡接收一具衛生防疫部門送來的疑似非典病故遺體,許多職工害怕退縮了。

“這項工作總得有人做,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得把事情做好。”汪志帶頭穿上防護服,第一個衝在前頭,為逝者進行整理和收殮。在他的影響下,一個又一個的職工走上崗位,直到這具遺體順利完成火化。

開拓創新為民解困

擔任業務科科長期間,汪志發現,很大部分治喪群眾排隊等候親人遺體火化的時間過長,悲痛、疲憊,讓部分逝者的親人現場昏厥,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核對每日火化記錄

經過思考,汪志大膽提出開展預約定時火化的項目,促成石橋鋪殯儀館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預約定時火化服務,縮短群眾治喪等候時間;組織火化車間成功研製高爐炕面,大大的節約單位成本;組織殯殮組開展遺體防腐技術研究,延長遺體保存時間;對車間火化工進行培訓,提高火化技能……為滿足群眾不同的治喪需求,殮運科還新增衛生紙棺裝殮入殯、環保氣體殯儀禮炮服務、進爐儀式等特色項目,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治喪需求。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右一)指導業務辦理

作為一名普通的殯葬職工,20年如一日地堅守在一線崗位,汪志憑著對殯葬事業的熱愛、對喪屬的真誠、對逝者的尊重,成為悲傷世界的“擺渡人”。在他的帶領下,殮運科秉承“維護逝者尊嚴,讓生命完美謝幕”的服務宗旨,盡力做好每一次最後的告別,讓生命因結局而絢爛,讓生者感受莫大的安慰,使殯葬事業因為殯葬人而更有意義。

來源丨重慶市民政局

供稿丨市石橋鋪殯儀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