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早期的人類到原始氏族社會,這片土地上有過我們祖先的身影。

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社會不斷進步,堯、舜、禹三代之後,禹的兒子啟廢除統治權禪讓的傳統,奪權成立父子相承的國家——夏。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夏啟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夏代疆域圖



“夏”也便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我們今天對於夏代的瞭解相當貧乏,只有少數文獻中一些零星的記載。由於商都殷墟的發現,對商王朝的文明狀況,我們有了較清楚的瞭解,而此前的夏代卻仍是一片空白,幾乎都要讓人淡忘這個曾統治華夏幾個世紀之久的王朝。

如果能找到夏朝的國都遺址,我們就不會對夏代如此迷茫,但作為華夏第一都的夏都到底在哪裡,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歷史學家的難題。

有人說是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的夏縣,據稱,因我國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號稱“華夏第一都”。其歷史悠久,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相傳是嫘祖養蠶、大禹建都的地方,素有“禹都”之稱。不過至今還沒有在夏縣找到有說服力的文化遺址。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山西夏縣禹王城遺址



有人說應該是在今許昌西部的禹州。禹州市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大禹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的兒子啟繼位後,於鈞臺大宴天下諸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亦被稱為華夏第一都。夏都是在哪裡?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禹州一瞥



早期奴隸制夏王朝的存在無可非議,但由於文獻何考古資料的缺乏,夏代的文化面貌始終無人確認。20世紀6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發現了一些古文化遺址,出土陶器十分特殊,介於龍山文化與商代之間,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二里頭村,位於偃師縣西南9千米的洛河南岸。古文化遺址包括二里頭、圪當頭、四角樓、寨後何辛莊5個村,面積375萬平方米。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二里頭遺址



1957年發現後,1959年開始進行發掘和研究工作,先後發掘面積達1萬平方米。文化遺物的特徵介於龍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間,尚屬首次重要發現,命名其為“二里頭文化”。

這處遺址的最下層被確認為夏文化,出土有銅刀,為我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其上層為商代文化,發現有大型宮殿基址,面積達1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大批工藝精良的銅器與玉器,應為夏商時期的都邑遺址,在考古學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對了解和研究夏商文化的歷史有很大意義。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二里頭宮殿基址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二里頭宮殿基址復原示意圖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銅牌飾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可以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一座早期王城,但這座都城是屬於商代的還是夏代卻還不清楚。

2003年,考古人員又在現已發現的中國最早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中找到了兩座大型宮殿建築。其中一座,呈缺了一個角的長方形,東西長為110米左右、南北寬100米,東北部折進一角。整個庭院範圍都是建造在高於地面半米的夯築平臺上。

庭院四周為走廊,除西廊是外有牆、內有走廊外,其餘三面中間都是牆,內外皆有走廊,說明在庭院北、東、南三面可能還會有相鄰的庭院。這座宮殿的樣式,後代有許多建築都沿用。新的宮殿建築群的發現又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無論從其規模,還是樣式都是皇宮大院的建築。

華夏第一都到底在哪裡?

二里頭夏文化



這兩座宮殿遺址的特殊處和意義,不完全在於認定它們是王宮,更重要的是它們發現的位置。早先考查知道二里頭遺址所處的社會,很大可能是處於夏商兩代分界的時期,其上層是商文化遺留,其下層是夏文化遺留。而這兩座宮殿初步考定是處於夏文化層,那豈不是說,我們可以確定這是夏代的都城了嗎?有位考古學家激動地說,“這意味著人們幾乎可以從中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動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