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縣長文穆殉烈--解蘊山,大名縣謝兒寨人

河北大名縣長文穆殉烈--解蘊山,大名縣謝兒寨人

解蘊山同志,河北省大名縣謝兒寨人,省立七師肄業。一九二七年入黨,那時還在讀書,即開始了革命工作,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晝夜奔波,雖屢遭挫折失敗或遭不幸,但未因個人之利害得失而動搖其意志,放鬆了革命工作。“七七事變”後,敵人到處燒殺,曾有人勸他去南方暫避火焰,他不聽。抱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不離開地方,和群眾在一起,組織武裝,建立政權,領導著廣大群眾和敵偽匪頑作鬥爭。終於建立了大名、成安、臨漳根據地(原冀南一分區),組織了一支革命武裝二支隊,保衛了群眾的利益。曾任大名、成安縣長,支隊政委,魏縣游擊隊長,一專署專員等職。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於魏縣區反敵“鐵壁合圍”鬥爭中,不幸光榮殉國,是年三十八歲。

蘊山同志出身地主家庭,生活優裕,但革命意志堅決,對黨忠誠,在革命的過程中二十年如一日,為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個人的一切,被敵偽視為眼中釘。1940年敵屢次威脅他和家庭——用燒、搶、逮捕家人、懸賞收買等恫嚇手段,幻想蘊山同志屈服。但絲毫未影響他的情緒,反而愈加堅決。他常說:“群眾的家庭就是我的家庭,群眾的父母兄弟就是我的父母兄弟。敵人雖殘暴,但燒不盡殺不完的。”又說:“家人被殺掉,房屋被燒光,減少了負擔,更能使我革命堅定些。”他這不屈不撓的意志,終於粉碎了敵偽無恥的幻想。

他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任勞任怨,有高度的責任心。只要對工作對群眾有利益的事情,他勇於去做,不避艱險,不怕困難,經得起冤枉,得意不驕,失意不餒。他在舊社會做事,每年接觸的人較多,因此曾有個別同志說他關係複雜,立場不穩,不夠黨員條件,只算個開明士紳。後他聽說了,也不計較分辨,反說:不管他,只要努力幹事,事實會給證明的,曾有一個時期(一九四一年)上級對他不夠了解,由縣長調任魏縣游擊隊工作。那時全隊二十幾個人,天天打游擊,他和戰士們很痛快地生活在一起,沒有提過意見,也未表現因降級而不滿。後上級認識了他,提升任專員,仍是照舊的努力工作著,毫無自滿和自驕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上從不計較吃穿,吃苦耐勞,簡單樸素,自己雖是較高級的幹部,從無特殊要求。他有嚴重的眼疾(外號瞎子)。每逢夜行軍,輒多跌倒,但很少因眼疾而影響工作。別人常勸他休養,他就說:“我是老眼了,一時難好,在工作崗位上休養也可以的”。雖是這樣說,仍不肯放鬆工作的。

他能愛護群眾,團結本地人,更與群眾有著天然密切的關係,因此他成為群眾擁護和愛戴的領袖。群眾的痛苦甚至於家庭瑣事都願意給他講,讓他出主意幫助解決,他也毫不厭倦地一件一件答覆群眾提出的問題。所以每到一村,要求見他的群眾是經常不斷的。因為他有著樸素的群眾作風,對於幹部團結也很好,關心下級。同志們所提出的困難無不設法解決。對同志的錯誤和不正確的意識多耐心說服教育幫助進步,很少批評打擊。因此大名一帶的地方同志,多是由他提拔培養起來的。凡是和他在一塊工作的同志,對他的印象都很好。特別是在政府工作時,有幾個女同志感動尤深,給他送一個綽號叫做“慈愛的老母親”。(根據郝國藩1973年親筆手稿謄錄)

向抗日英烈致敬!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抗日英烈解蘊山】

你的熱血

灑在遼闊的冀南熱土

你的精神

感召廣大人民的心中

你的奮鬥

熱血年華的頌唱

你的一生

為祖國贏得和平自由

馬列主義征程

華夏精神恢弘

抗日的根據地

洪流激湧鬥爭

澎湃胸懷

艱辛努力意志堅定

冀魯豫之戰鬥

你衝鋒前方無比勇猛

發動團結民眾

大名元城魏縣

漳河臨漳打鬼子

你戰功卓著在征程

披肝瀝膽抗戰

史冊銘記英雄

長河深情抒寫

人民永記深情

向抗日英烈致敬!

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尋訪——長眠在邯鄲的抗戰英烈們

解蘊山:披肝瀝膽為抗戰

河北大名縣長文穆殉烈--解蘊山,大名縣謝兒寨人

解蘊山烈士

解蘊山烈士

如今,在大名縣革命烈士陵園,一面刻有“文穆殉烈”字樣的木匾,懸掛在紀念堂的正中。木匾上題文上款是:蘊山解專員殉國紀念。下款是:民國三十二年冬榖旦元大魏全體民眾敬立。中間四個大字:文穆殉烈。匾上“烈”字下方就是解蘊山烈士的遺照,這也是他唯一的一張照片。

河北大名縣長文穆殉烈--解蘊山,大名縣謝兒寨人

時光如水,如今,居住在大名縣沙圪塔鄉謝寨村的解蘊山的次子解學道已年過8旬。他回憶起父親時說,父親犧牲時,自己年幼。他和母親居住在家鄉,父親則常年在外打仗,回家看望他們的時候並不多。他對於父親的印象並不很深。在他的記憶中,父親身體健壯,回家時騎著大馬,對兒女們非常疼愛。他總想和父親多呆一會,可是父親在家短暫的停留後,就會匆忙離開。長大後,他是從親人、鄉鄰的口中和書籍報刊中瞭解到父親是一位高尚的人,他用生命抗擊日寇侵略,讓人敬仰。

1905年,解蘊山生於大名縣謝寨村一書香世家,17歲考入省立大名第七師範,學生時代就走上革命道路。七七事變後,解蘊山組織起大名、廣平、館陶抗日救國會,任救國會主任。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於1938年成功組建起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打擊日偽軍,鼓舞人民堅定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1940年初,經群眾選舉,解蘊山任大名縣抗日政府縣長,遂以四區大隊為骨幹與三區大隊和五區大隊合併改編為冀南軍區抗日遊擊大隊第二支隊,解蘊山兼任政委,這支部隊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1940年解蘊山調任魏縣抗日政府縣長。1942年初調任冀南一專署專員。他和人民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擁護。1943年5月26日,日偽對一專署領導機關發起圍攻,解蘊山在突圍途中,在敵人如雨的子彈中,奮不顧身,搶救中彈的同志,不幸被敵人擊中壯烈犧牲,將一腔熱血灑在家鄉的土地上,犧牲時,年僅38歲。

日寇侵略我冀南,披肝瀝膽為抗戰。壯志未酬身先卒,英名永垂在人間。

這首詩歌是解蘊山烈士犧牲後,為悼念烈士,在大名一帶的群眾中廣泛流傳著的一首歌頌烈士的詩歌。詩歌是對抗日英雄解蘊山烈士光輝事蹟的真實記錄,也表達了大名人民對他的深切懷念。戰後,冀南軍區曾經派人陪同解蘊山烈士的弟弟解瑢,到“5·26”烈士遺體集體掩埋處辨認遺體。由於同墓掩埋的烈士遺體太多,且掩埋時間較長已不易辨認,雖有烈士口中曾鑲有一顆金牙這個特徵,但還是沒有能在眾多烈士中將解蘊山烈士的遺體辨別出來。這也成為家中親人最大的遺憾。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立碑容易被敵人破壞,冀南軍區黨委的領導就將一面刻有“文穆殉烈”字樣的木匾,授予解蘊山烈士的家屬,並告知家屬,待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就在解蘊山烈士的家鄉為烈士立碑,以志紀念。

河北大名縣長文穆殉烈--解蘊山,大名縣謝兒寨人

文穆殉烈

解蘊山的外孫女婿張軍如今已經退休,對於外祖父當年抗日的英勇事蹟,他收集了很多詳盡的資料。他告訴記者,當年,外祖父解蘊山主要在大名、魏縣一帶活動,經常經過自己的家鄉謝寨村。但由於工作原因,他能回家的次數不多,老母親非常想念兒子。在一次解蘊山帶部隊行軍到了離謝寨村不遠的一個村莊時,老母親得知兒子就在附近,踮著小腳,帶著一雙新鞋,趕到解蘊山宿營的村莊,看望久別的兒子。母子相見,分外親切,兩人相敘已久,解蘊山派人將母親送回家中。母親送來的那雙新鞋,他握在手中,心中感到無比溫暖。後來這雙飽含母親愛意的新鞋,解蘊山給了身邊穿著破舊鞋子的警衛員,這也表現了他對身邊工作人員的愛護。

“群眾的家庭就是我的家庭,群眾的父母兄弟就是我的父母兄弟。敵人雖殘暴,但(我們是)燒不盡殺不完的。”這是解蘊山的家被日偽軍燒掉後所說的話。張軍說,那時外祖父任魏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日軍完全佔領了冀南地區各縣縣城,並開始蠶食冀南軍區的抗日根據地,大肆捕殺抗日人民。而擔任抗日政府縣長的解蘊山自然成為日軍的重點捕捉對象。從1940年起,日寇就屢次威脅他和家庭——用燒、搶、逮捕家人、懸賞收買等恫嚇手段,幻想逼迫解蘊山屈服。大名的日偽軍在1942年的一天派兵到謝寨村解蘊山家抓捕解蘊山,解家一家老小事先得到群眾報信,躲了起來未受到敵人的摧殘。撲空的日偽軍放火燒掉了解家的房子。解家老小回到家中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將西房簡單修繕用於居住。解蘊山將北房和南房的宅基地和殘磚都拆分給貧苦的本家族人,讓他們搭設簡單的棚屋用以居住。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手段絲毫未影響解蘊山的革命意志,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投身抗日烽火,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

1981年3月23日,邯鄲地委、地區行署舉辦瞭解蘊山烈士遺像送入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放儀式。2005年4月5日,中共大名縣委、縣政府在大名縣烈士陵園隆重召開紀念大會,為解蘊山烈士立碑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